量子化學是應用量子力學的規律和方法來研究化學問題的一門交叉學科。將量子理論應用於原子體系還是分子體系是區分量子物理學與量子化學的標準之一。最早的量子化學計算是1927年布勞(.Burrau)對H+2離子以及同年瓦爾特·海特勒和弗裡茨·倫敦對H2分子的計算,開創量子化學這一交叉學科。經過近八十年發展之後,量子化學已經成為化學家們廣泛應用的一種理論方法。
當代量子化學模擬,英文:Quantum Chemistry Simulations,使用了人工智慧及其機器學習通過量子化學理論與方法更準確地模擬原子和分子。最近,在arXiv預印伺服器上發表了三篇關於當代量子化學模擬的重磅論文,分別為隸屬於谷歌的Alphabet公司集團的DeepMind、IBM、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研究團隊的論文。
每個團隊都使用神經網絡來表示圍繞分子原子的電子的波函數。該波函數是薛丁格方程的數學解決方案,該方程描述了在分子周圍可以找到電子的位置的概率。它提供了完全「解決化學問題」的誘人希望,可以完全準確地模擬反應。通常,該目標將需要不切實際的大量計算能力。現在,新的研究以更為合理的處理能力提供了相對較高精度的方案。
研究人員指出,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材料在最基本的原子級下是如何工作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更好地設計從光伏到藥物分子的一切東西。」科學家們結合了深度機器學習和量子蒙特卡洛(Quantum Monte Carlo,簡稱QMC)方法。DeepMind研究人員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將其稱為費米網(Fermi Net)。
IBM科學家說,在化學領域,深度學習也許能夠通過精確地找到原子周圍的波函數來求解原子周圍電子的薛丁格方程。「解決薛丁格方程實質上意味著找到一個函數,該函數指定一個分子中所有電子的哪個位置更有可能出現、哪個位置不太可能發生。」
「如果我們想真正準確可靠地求解薛丁格方程,則此類組分的絕對數量會隨著電子數量的增加而呈指數增長。目前對於5個電子的系統來說,這幾乎沒有問題;對於10個電子來說相當困難;對於20個電子來說,這是不可能的。
許多研究人員一直在使用深度神經網絡來解決量子力學中的問題。但是,由於其中兩個電子不能同時在同一地點的泡利不相容原理,這引入了複雜的約束,這意味著不能只使用現成的神經網絡。
量子蒙特卡羅變分法
因此,科學家們建立了定製的深度神經網絡,以處理滿足泡利不相容原理所需的複雜計算。他們使用了一種久經考驗的方法,稱為量子蒙特卡羅變分法(Variational QMC)。
首先,需要對系統狀態進行初步猜測,該估計包括波函數和化學系統的能量。可以從該概率分布中隨機採樣電子的可能構型,然後計算所有這些不同構型下系統的平均能量。然後,從最初的猜測到能量稍低的步驟要走一小步,然後重複整個過程。一直這樣做,直到能量不能再降低為止。
科學家們使用深度學習來訓練他們的神經網絡,以將電子的特性(例如距原子核的距離)轉換為波動函數。 如果使用深度神經網絡來近似系統的量子態,則可以使量子蒙特卡羅變分法變得更加準確得多,以至於實際上可以匹配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超過任何複雜的方法。
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將電子薛丁格方程的準精確解到50-100個電子,那麼我們就可以解決目前各種各樣的化學、包括小的有機分子問題。」
自旋特性
科學家們使用了機器學習來基於自旋特性在基於晶格的相互作用量子系統中求解薛丁格方程。但是由於泡利不相容原理,所得的神經網絡通常無法應用於電子軌道。所以一直在研究用於量子計算的方法,以將電子軌道等系統映射到基於自旋的框架上,可以將這兩種想法結合起來在神經網絡中模擬化學反應。
對於自旋系統,研究人員能夠應用於一些粒子,並將其擴展到如今的數千個粒子模擬。電子行為的計算要困難一到兩個數量級,但研究人員仍對其前景感到樂觀。研究人員說:「我們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我們將從這些最初的應用程式遷移到更大的系統。這些方法具有廣闊的前景。很高興看到這個領域有如此多的研究,希望這僅僅是開始。」
參考:1. D Pfau et al, 2019, arXiv: 1909.024872. J Hermann et al, 2019, arXiv: 1909.084233. K Choo et al, 2019, arXiv: 1909.1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