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完成首個量子化學計算的多量子位演示

2021-01-08 科技工作者之家

據美國物理學會旗下的《物理評論X》(Physicial Review X)7月24日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稱,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囚禁離子系統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子化學計算的多量子位演示。在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物理學家科尼利厄斯·亨佩爾(Cornelius Hempel)博士的領導下,該研究團隊探索了利用量子計算機對化學鍵和化學反應進行數據建模的有效途徑。

研究人員介紹道:「即使是目前最龐大的超級計算機也很難精確地模擬除了最基本化學物質之外的任何化學反應。然而,運用量子計算機來模擬自然現象將開啟一種了解物質的全新手段,為我們提供一種新型的數據建模工具以解決材料科學、醫學和工業化學方面的問題。」

由於量子計算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設備將在解決哪些問題上最為有效,但大多數專家都普遍認為,量子化學將成為這一新興領域內的首批「殺手級應用」之一。

量子化學,顧名思義,是一門利用量子力學來理解分子的複雜化學鍵和化學反應的科學。然而,除了最簡單的化學過程之外,模擬任何物質的分子運動都超出了當今最大、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通過量子計算機對這些過程進行建模和分析,科學家們希望能夠解開化學反應低能路徑的奧秘,從而設計出更好的催化劑,而這將對工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引起諸如化肥生產等領域的革新。其他可能的應用方向還包括利用改進的材料開發有機太陽能電池片和更好的蓄電池,以及利用新的知識和技術設計針對不同個體的個性化藥品。

通過與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市的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研究所(簡稱IQOQI)的同事合作,亨佩爾博士利用一臺20個量子位裝置上的僅僅4個量子位來進行模擬氫分子和氫氧化鋰分子能量鍵的算法運算。因為它們的化學過程已被充分地理解和掌握,並可用傳統的計算機模擬,這讓科學家們可對還處於開發過程中的量子計算機所提供的結果進行對照比較。亨佩爾博士解釋說:「目前這是該項技術開發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因為在這期間我們可以設定基準,尋找錯誤,並計劃實施必要的技術改進。」

IQOQI的布拉特·萊納(Rainer Blatt)教授展望道說:「量子化學將是一個很快能凸顯量子計算機的實際應用優勢的領域。」

編譯:Jonathan 審稿:三水

責編:南熙

相關焦點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全球多位科學家打call
    「九章」問世,量子生輝,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今日上了熱榜,EDN今日已進行了科普《量子九章,速度有多快?怎麼實現的?》,現在我們來看看全球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九章的?
  • 科學家創下量子化學計算記錄
    量子化學(quantum chemistry)是是應用量子力學的規律和方法來研究化學問題的一門學科。將量子理論應用於原子體系還是分子體系是區分量子物理學與量子化學的標準之一。量子化學現已成為化學家們廣泛應用的一種理論方法。
  • 北京量子院明年攻堅量子計算與通信等4個研究方向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記者今天獲悉,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簡稱北京量子院)今年將完成整體研究方向布局,明年將重點在量子物態科學、量子計算與通信、量子材料與器件、量子精密測量4個方面進行攻堅。 今天,「2019年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科學前沿論壇」在北京量子院開幕。
  • 量子計算如何實現化學突破
    現在不僅存在量子計算機,而且通過雲執行了數百萬個程序,並且有用的應用程式開始出現。量子計算機的能力可以通過量子位或量子位的數量來粗略估算:每個量子位可以同時表示1和0狀態。量子計算有許多有前途的硬體方法,包括超導,離子阱和拓撲。每種技術都有其優點和缺點,但是在可擴展性方面,超導已處於領先地位。
  • 量子計算發展歷程_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 計算部分 - CSDN
    2019年10月底,谷歌宣布其名為Sycamore的53位晶片已經成功實現「量子優越性」(Quantum Supremacy),可以在200秒內完成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IBM Summit需要10,000年才能完成的計算,即量子計算機可以完成在傳統計算機上幾乎不可能執行的任務。
  • 我國科學家實現用量子計算機模擬化學分子
    經過發展和完善,FQE將有望成為普遍使用的通用量子化學計算平臺。2019年,谷歌完成了量子霸權,在一個特定的問題裡展示了量子計算機具有超越現在世界上最強大計算機的能力,在53比特的量子計算機中用200秒演示了一個隨機分布的計算,而如果使用世界第一號超強計算機,需要1萬年。這個裡程碑事件預示著有噪中規量子(noisy-intermediate-scale-quantum,NISQ)計算時代已經到來。我們簡稱這種量子計算機為有噪量子計算機。
  • 量子計算在化學應用領域取得突破
    量子計算有望解決現有經典計算方法無法解決的計算問題。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量子計算機將大大推進的第一個學科是量子化學。問題在於大多數感興趣的分子包含數百個電子,而這些電子在量子力學中與其他電子相互作用——導致了數百萬個相互作用,即使是強大的計算機也無法處理。為了克服方程的量子性質,費曼提出量子計算機作為最終答案,它基於量子物理定律進行計算。不幸的是,這樣精確地操縱單個量子物體在技術上是不可能的,過去35年的一個笑話是,量子計算總是在10年後才出現。在過去的幾年裡,曾經遙遠的夢想已經慢慢成為現實。
  • 「九章」計算機再次演示量子霸權
    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的論文顯示,其結果是76個被探測到的光子,這遠遠超過了先前創下紀錄的5個被測光子以及經典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報導稱,與利用矽處理器構建的傳統計算機不同,「九章」量子計算機是一個由雷射器、反射鏡、稜鏡和光子探測器組成的精密桌面裝置。它不是有朝一日可以發送電子郵件或存儲文檔的通用型計算機,但它卻可以展示量子計算技術的潛力。
  • 國內首個量子計算雲平臺上線 量子計算機正走出實驗室
    隨著人類對於計算機算力需求的不斷提升,半導體晶片的製程技術也在不斷提高,目前已有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發布。「5納米大小相當於40個矽原子,如果矽基半導體器件尺寸繼續縮小至1納米級,那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從經典物理學深入到了量子物理學領域。」孔偉成說,「在這樣的情境下,摩爾定律即將走向終結,大規模集成電路為基礎的經典計算機到此可以畫上句號。
  • 量子計算怎麼投?一文讀懂量子計算的未來
    2019年10月底,谷歌宣布其名為Sycamore的53位晶片已經成功實現「量子優越性」(Quantum Supremacy),可以在200秒內完成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IBM Summit需要10,000年才能完成的計算,即量子計算機可以完成在傳統計算機上幾乎不可能執行的任務。
  • 美媒:中國「九章」演示「量子霸權」
    算力遠超經典計算機去年,谷歌公司登上新聞頭條,其研發的「西克莫」量子處理器耗時約3分鐘完成了超級計算機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的任務。而中科大團隊在其論文中估計,如果用全球排名靠前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來執行「九章」完成的這項運算任務,需要耗時驚人的25億年。報導指出,這不過是科學家第二次演示「量子霸權」。
  • 走進研究院 | 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
    摘要 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在過去的幾年裡發展迅速,人們期望今後涉及多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將是一個發展的重點,本文將回顧這個領域的主要進展,包括量子多體模擬,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模擬器及量子計算雲平臺,量子軟體等內容,其中量子多體模擬又涵蓋量子多體動力學,時間晶體及多體局域化,量子統計和量子化學等的模擬,同時將對今後的發展方向做出展望
  • 量子通信是什麼?量子計算到底好在哪裡?
    或許到現在為止,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到底好在哪裡?甚至對於什麼是量子也是迷迷糊糊的搞不清楚。見有解釋稱,量子通信和計算的優點有很多,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量子通信在於安全,量子計算在於快速,而量子通話手機自然也是「安全」,這樣解釋倒也可以,不過,終究因為距離太遠,量子還是有點「玄乎」。
  • IBM科學家談——我們正在進入量子計算研究的黃金時代
    作者:Mark Ritter, IBM研究院傑出研究員198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建議計算機科學家們研發基於量子物理學的新型計算機。採用量子物理學原理來實現可靠計算之所以困難,其原因部分在於量子信息非常脆弱,因而需要將量子元件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並杜絕電磁輻射,以使誤差最小化。這與我們目前所用的計算方法大相逕庭,必須重新規劃和設計整個計算基礎架構。但這些挑戰並未阻止物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們的努力,目前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
  • Google量子計算首次模擬化學反應 可用於開發新化學物質
    皮查伊認為,其實量子計算真正令人興奮的地方在於,根據已有的物理理論,我們所處的宇宙在最根本的層面上遵循量子法則,因此早期的量子計算應用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工作方式,並在後來逐漸實現能按量子物理對分子和分子間作用進行精確模擬,在醫學和碳排放治理等涉及化學的重要研究領域發揮作用。10個月後,Google用量子計算機首次模擬了化學反應,也算對皮查伊當初那番展望的初步落地。
  • 捷報:80後「量子鬼才」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量子計算獎
    經導師潘建偉的建議,陸朝陽決定去英國劍橋完成博士學業,在三年之內完成了博士論文和答辯,同時成為了入選比例不到1%的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Fellow。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單電子自旋的實時量子躍遷和非破壞性測量,為固態量子計算解決了一個基礎性難題。
  • 「量子計算」量子計算在私營部門的發展
    2019年10月,谷歌大張旗鼓地展示了量子優勢,它進行了一個被認為對經典計算機來說不切實際或不可能實現的計算:它用53個量子比特,或者說量子比特,在200秒內解決了一個數學問題,而這個問題在高性能計算機上要花更長的時間。一臺超級計算機所需的實際時間存在爭議,谷歌聲稱擁有數千年的歷史,而IBM則表示,它的Summit超級計算機可以在2.5天內完成。
  • 陸朝陽:量子計算從夢想照進現實 | 青年科學家創新秀
    最近這個領域有兩件事情引起了公眾的注意,一個是2016年8月16日我國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另外一個是在2019年10月23日谷歌開發出了一個53量子比特處理器,完成了經典計算機無法完成的任務。用這個量子處理器200秒時間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2.5天才能完成。所以大家可能會比較好奇到底什麼是量子?
  • 谷歌開源量子計算軟體原始碼,便利科學家利用量子計算機
    繼開源tensorflow、caffe等深度學習開發框架後,當地時間10月24日,谷歌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上宣布,開源量子計算軟體OpenFermion,從而讓科學家更方便的使用量子計算機。谷歌稱,這次開放的是OpenFermion的原始碼,可供用戶免費使用,化學家和材料學家可以利用谷歌軟體改編算法和方程,使之能在量子計算機上運行。
  • 美媒解讀:「九章」計算機再次演示量子霸權
    據《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2月3日報導,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和陸朝陽率領的物理學家團隊利用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的論文顯示,其結果是76個被探測到的光子,這遠遠超過了先前創下紀錄的5個被測光子以及經典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