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科學家談——我們正在進入量子計算研究的黃金時代

2021-01-20 MOOC

作者:Mark Ritter, IBM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198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建議計算機科學家們研發基於量子物理學的新型計算機。此後,計算機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攻克這一艱巨挑戰。


採用量子物理學原理來實現可靠計算之所以困難,其原因部分在於量子信息非常脆弱,因而需要將量子元件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並杜絕電磁輻射,以使誤差最小化。這與我們目前所用的計算方法大相逕庭,必須重新規劃和設計整個計算基礎架構。


但這些挑戰並未阻止物理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們的努力,目前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事實上,我認為我們正在進入量子計算研究的黃金時代。我所負責著的IBM沃森研究實驗室 (T.J. Watson Research Laboratory) 裡,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正奮戰於量子計算研究的最前沿,旨在建成第一臺真正的量子計算機。


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量子計算機擁有比目前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還要強大的潛力


不久前,著名科學雜誌《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了由IBM團隊成員撰寫的一篇重要論文,概述了在實現實用量子計算機方面的兩項關鍵進展,即首次展示了能夠同時對兩類量子進行糾錯的能力,還演示了一種全新的能擴展到更大物理架構的方形量子位電路設計。這是兩項非常激動人心的進展,與IBM三十年來致力於推動量子計算研究的努力密不可分。


除了我們的論文,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以及荷蘭代夫特理工大學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的研究人員也發表了兩篇相關主題的文章。這一連串的科學成就表明,研究界正在致力於量子計算領域最有希望取得進展的一些研究方向,而且現在進展速度越來越快。其他科技巨頭公司——諸如谷歌和微軟等——也都成立了從事量子計算研究的科學家及學者團隊。


我們還與這個領域最受尊重的學術研究人員保持密切溝通,包括來自德國亞琛工業大學 (RWTH Aachen University) 的教授David DiVincenzo。他本人也曾是IBM研究院的研究員 (1985-2011),當時就提出過任何實用量子計算機都必須滿足的標準。


量子計算的工作原理與目前的計算機完全不同。傳統計算機使用二進位位 (bit),每個位代表1或0。相比之下,量子位 (qubit) 可代表1、0或同時代表1和0。因此,兩個量子位可同時處於00、01、10和11四種狀態,這種現象被稱為疊加。每增加一個量子位,潛在狀態的總數就會加倍。因此,較之於傳統計算機,在某些類型的計算中使用量子位,可使我們的計算執行速度呈指數倍增長。


為了執行精確無誤的計算,量子位必須保持其量子機械狀態足夠長的時間,方能使用糾錯碼來抑制錯誤。因此,重大挑戰之一是控制或消除量子退相干現象,該現象可解釋由熱輻射和電磁輻射等因素的幹擾而引起的計算錯誤。



IBM研究院團隊在其實驗中解決了該問題的一個方面。他們演示了使用四量子位方形超導量子位點陣(約四分之一英寸見方)的糾錯運算。他們是首先成功實現了檢測兩類量子計算錯誤(bit-flip [位翻轉] 和phase-flip [相位翻轉])的團隊。此前,我們只能檢測其中某一類量子錯誤。該領域的下一步是糾正量子錯誤,這是邁向構建大型量子計算機的重要一步。


我們電路的方形點陣設計對擴展到更大的量子位系統至關重要。作為首先使用這種配置(我相信研究界以後將會普遍採用該配置)的團隊,IBM團隊將能通過增加量子位數目來構建實用量子計算系統。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採用方形點陣配置的8量子位試驗。


在我的計算機硬碟中一直保存著一張在著名的首屆計算物理學大會(1981年,麻省理工學院)上拍攝的照片。正是在該大會上,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察•費曼建議其科學家同行開發量子計算機。費曼後來寫道,「約60位與會者有共識,認為物理學和計算在根本層面上是相互依存的。」這張照片是集體合影,又像是個名人堂——其中包括諾貝爾獎得主費曼和約翰•惠勒,以及德國計算機科學先驅康拉德•楚澤 (Conrad Zuse)。合影中包括三位IBMer:RISC架構的發明者約翰•科克 (John Cocke);量子加密技術領域的先驅查爾斯•本奈特 (Charles Bennett);以及物理信息學領域的理論學家羅夫•蘭道爾 (Rolf Landauer),他幫助組織了該屆大會。




我保存這張照片也是提醒自己,當由精英人才組成的跨學科團隊運用其集體智慧來解決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問題時,其潛力是巨大的。他們中的許多人參加了曼哈頓工程、阿波羅計劃及開發量子計算機的探索。


在每一次努力中,目標從一開始都看似幾乎不可能實現。但一次又一次,這些精英團隊都設法證明了懷疑者是錯誤的。量子計算探索仍在進行當中。而我對IBM傑出的團隊充滿信心,並相信我們將會率先開發出實用量子計算機,使之造福個人、社會和我們這個星球的未來


轉載自公眾號:IBM中國

緣起自公眾號:楊靜lillian

產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MOOC」公號轉載、編輯的文章,編輯後增加的插圖均來自於網際網路,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內審核處理。


了解在線教育,
把握MOOC國際發展前沿,請關注:
微信公號:openonline
公號暱稱:MOOC


相關焦點

  • IBM駁斥谷歌,量子霸權 VS 量子優勢,量子計算離我們還有多遠?
    撰文 | 無邪(量子計算領域研究人員) 兩個大佬級的科技公司正在全力推進量子計算機的研發,Google提「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IBM提「量子優勢(quantum advantage)」,這兩種提法是一個意思嗎?量子霸權給人感覺就很霸道啊,是不是量子霸權就比量子優勢更為激進呢?
  • IBM 量子計算路線圖發布!2023 年推出 1121 量子位處理器
    正如 IBM 所說:如果把思維局限於我們所知道的計算世界中,建造一個能真正捕捉原子運動的裝置,用以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幾乎是天方夜譚。但正如登月一般,研究人員的一個宏大目標是:造出一臺能夠超越傳統計算機的大型量子計算機。
  • 關於IBM量子計算機,你知道嗎?
    量子計算機,這個名詞大家可能比較陌生,而且感覺離我們也比較遙遠。這次IBM宣布的量子計算的新進展,雖然看上去只是「一小步」,但對整個量子計算領域卻具有非凡的意義。通過對公眾開放量子計算環境的體驗,讓我們感覺大規模商用的量子計算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量子計算機能夠真正幫助我們解決各種複雜的計算。
  • 量子計算新時代的轉折點到來,IBM計劃發布!!
    在上周的虛擬量子計算峰會上,IBM為未來的量子計算制定了路線圖。為了說明他們面臨的任務有多艱巨,IBM量子計算研究員兼副總裁傑伊·甘貝塔(Jay Gambetta)將阿波羅任務與下一代藍色巨人的量子計算機進行了類比。
  • IBM:公布量子晶片路線圖和計劃
    看起來,IBM正在與Blufors這樣的公司合作開發乾式冰箱,而Blufors是專門生產無製冷劑的稀釋冰箱的公司。Condor視為一個轉折點,這是一個裡程碑,標誌著我們能夠實施糾錯和擴展設備的能力,同時又足夠複雜以探索潛在的量子優勢,我們可以在量子計算機上比在量子計算機上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 IBM量子計算研究取得突破 科學家可以控制單個原子
    IBM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突破,它展示了一種控制單個原子量子行為的方法。這一發現為量子計算展示了一個新的基石。研究小組演示了利用單個原子作為量子信息處理的量子位。量子位是量子計算機處理信息能力的基本要素。
  • IBM計劃2023年推出一臺能正常工作的量子計算機:擁有1000個量子比特
    要實現量子計算的全部潛力,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科學家們一直在取得進展——作為在不久的未來可能即將來臨的黑科技,IBM現在表示,預計到2023年將有一臺1000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投入使用。量子比特是經典計算位元的量子等價物,它不僅可以被設定為1或0,還可以被設定為同時表示1和0的疊加態。這個看似簡單的特性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可用的計算能力。IBM計劃在2023年推出Quantum Condor,準確地說是運行1121個量子比特,我們應該開始看到量子計算機開始處理大量真實世界的計算,而不是局限於實驗室實驗。
  • 量子計算的發展經驗
    人們普遍認為,量子計算將在明年步入40歲。1981年,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計算發布會上說,如果你想模擬自然,你最好讓它成為量子力學,這個問題很奇妙卻並不簡單。最終在進入中年以後,量子計算成商業命題。直到最近,人們公認量子計算的實際應用需要等待大型、穩定的機器製成以後才能實現,也許至少還需要十年。但並非每個人都認同這個觀點。
  • 谷歌的量子霸權:或將讓量子計算機,開啟計算領域新紀元?
    谷歌科學家稱已經實現了一種近乎神話的計算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新一代量子計算機性能大大超過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也就是所謂的「量子霸權」。一個在谷歌Sycamore機器上工作的專家團隊表示,他們的量子系統在200秒內完成了一個計算,而一臺經典計算機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
  • 中子星物理學研究進入黃金時代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張承民對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說:「本世紀20年代後將有大批科學前沿裝置投入到中子星的研究,比如美國和歐洲的引力波天文臺、中國『天眼』FAST、國際SKA射電陣列等,將中子星研究從過去的多波段時代升級到當今的多信使時代,中子星物理學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 量子速報:印度進入量子大國俱樂部 劍橋量子計算任命首席科學家
    我們要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啟科量子深度聚焦量子信息領域,精選一周最值得關注的行業資訊,提供最新行業觀察。
  • IBM 的量子計算機一鳴驚人,國內量子技術技術有多強?
    量子計算機到底是什麼如果有人問量子計算科學家:「量子計算機的秘密是什麼?」「為什麼量子計算機可以加速計算?」我認為答案是這樣的:因為量子位元不僅代表某種狀態,而且代表狀態的概率疊加。比如著名的薛丁格貓,它實際上是一隻活貓和一隻死貓的疊加。
  • IBM提供迄今為止最高的QV,擴展量子計算機雲平臺的訪問算力
    2020年8月20日,IBM公布了其量子計算路線圖上的一個新裡程碑,實現了該公司迄今為止最高的量子體積(Quantum Volume)。QV64-27qubit-Falcon研究人員通過全棧改進實現了64個量子量,公布了其量子計算路線圖上的一個新裡程碑
  • IBM 量子計算研究取得突破,科學家可以控制單個原子 | 每日安全資訊
    IBM 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突破,它展示了一種控制單個原子量子行為的方法。這一發現為量子計算展示了一個新的基石。
  • 英特爾聚焦全棧量子研究,量子計算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在 IEEE量子計算與工程國際會議(「IEEE Quantum Week 2020)上,英特爾將展示一系列研究成果,著重介紹其在量子計算硬體、軟體和算法領域的創新性全棧方法。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量子計算在這些領域的重要進展,對於構建可運行應用程式、可擴展的商業級量子系統至關重要。
  •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
  • 量子計算技術產業發展現狀與應用分析
    軟體方面,業界正在進行量子程式語言、開發工具和模擬器等研究,由於量子計算的邏輯與經典計算有很大不同,需要軟體編程者和應用開發者具備量子計算的思維和工程適配能力,因此量子軟體的開發與應用仍然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
  • 我科學家在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領域獲重要突破
    小編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人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利用雷射製冷等冷卻手段將原子製備到溫度極低),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
  • 又一位量子計算頂級科學家加盟阿里,稱與達摩院不謀而合
    馬裡奧·塞格德出生於盛產科學家的國度匈牙利,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和計算複雜性理論,曾於2001和2005年兩度獲得理論計算機領域的最高獎哥德爾獎。其研究成果為計算複雜性、流計算算法和量子算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 最新量子「定律」表明,2019年量子計算將超越傳統計算
    而該計算結果用一臺普通的筆記本電腦即可重現。2019年1月,他們對改進版的量子晶片進行了同樣的測試。這一次研究人員不得不使用一臺功能強大的桌上型電腦來模擬結果。這條規則始於內部觀察,甚至在今年5月谷歌量子之春研討會上,Neven都沒有提到它。當時他說,量子計算能力正在以相對於傳統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雙指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