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量子計算路線圖發布!2023 年推出 1121 量子位處理器

2020-09-16 雷鋒網

2019 年 9 月 18 日,IBM 在紐約舉行了新量子計算中心開幕儀式,並推出全球首臺 53 位量子計算機。

2020 年 9 月 15 日,恰好過去一年,IBM 宣布了其量子計算技術路線圖,而這也是其首次公布未來量子計算硬體的規劃。

IBM 表示,正朝著在 2023 年年底前研製出超過 1000 位的量子處理器的目標努力,有朝一日還將推出超過一百萬位的處理器。

量子計算機的核心

1969 年,人類克服了前所未有的技術阻礙,首次登上月球、創造歷史。時至今日,人類卻依舊無法自如地用計算機精確捕捉浩渺宇宙中最為精細的部分。

正如 IBM 所說:

如果把思維局限於我們所知道的計算世界中,建造一個能真正捕捉原子運動的裝置,用以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幾乎是天方夜譚。

但正如登月一般,研究人員的一個宏大目標是:造出一臺能夠超越傳統計算機的大型量子計算機。

本質上講,所謂量子計算就是將量子力學和計算理論結合,充分利用量子的疊加、糾纏、幹涉等特性,展現出強大的計算能力。

而研製量子計算機,核心就是量子級計算機處理器,它能夠幫助量子計算機進行高速運算、處理量子信息。

具體來講,量子處理器依靠基本粒子的數學運算來擴展計算能力,運行的電路為量子電路,並非數字計算機的邏輯電路。用人造原子的電子量子態來表示數據,被稱為超導跨子量子位(superconducting transmon qubits),這些量子位通過微波脈衝序列連接和操縱,以便運行量子電路。

但存在一個問題,由於與外界的相互作用,量子位很快就會忘記它們的量子態。

對此,IBM 表示:

我們團隊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錯誤率較低的前提下,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控制這些量子位系統,從而保證未來量子應用所需的複雜量子電路能夠正常運行。

三年後推出 1121 量子位處理器

基於上述目標與挑戰,IBM 向外公開了其量子計算技術路線圖。

目前,IBM 量子處理器已達到 65 位。

據 IBM 稱,就在本月,量子團隊向 IBM Q Network 成員發布了 65 位處理器,即「IBM量子蜂鳥」(IBM Quantum Hummingbird)。基於該處理器,8 個量子位的讀出信號可以合併成一個,讀出所需的布線、組件總量因而減少。

IBM 未來的大致計劃如下:

  • 2021 年推出 127 位 IBM 量子鷹處理器( IBM Quantum Eagle)

  • 2022 年推出 433 位 IBM 量子魚鷹處理器(IBM Quantum Osprey )

  • 2023 年推出 1121 位 IBM 量子禿鷹處理器( IBM Quantum Condor)

  • 未來將推出超過一百萬位的處理器

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將推出的 IBM 量子禿鷹處理器將在前幾代處理器的基礎之上繼續降低關鍵的兩個量子位誤差,以便更好地運行量子電路。

按照 IBM 的說法:

IBM 量子禿鷹處理器既是一個轉折點,也是一個裡程碑。這款處理器標誌著我們有能力進行糾錯、有能力擴大量子設備規模。同時它也足夠複雜,能夠探索潛在的量子優勢,量子計算機將比全球最先進的超算更為有效地解決問題。

據介紹,IBM 團隊目前正在:

  • 開發一套可擴展的、更為大型的、性能更加的處理器;

  • 開發一種用於存放更大型處理器的容器「稀釋冷卻箱」(dilution refrigerator),這一冷卻箱 10 英尺高、6 英尺寬;

  • 開發一種將多個單元連接起來的技術,類似於晶片中的多核架構。

  • 設計一臺通過雲部署的全堆棧量子計算機,任何人都可以編程。

IBM 的一個最終設想是:將量子互聯連接稀釋冷卻箱,每個冷卻箱都有一百萬個量子位,就像內聯網連接超級計算處理器一樣,創造出一個能夠改變世界的大規模並行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會帶來怎樣的革新?

雖然量子計算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但包括 IBM 在內的眾多巨頭早就開始了探索。

早在本世紀 10 年代,IBM 就通過增加相干時間、減少誤差,實現了多量子位計算機。而 IBM 的一個目標是:讓量子計算機的性能每年至少翻一番。

2016 年,通過從量子位到編譯器、再到系統各層次的不斷改進,IBM 推出了 5 位量子計算機。

2017 年,IBM 取得重大進展,20 位的量子計算機問世,同時 IBM 還構建了 50 位量子計算機原理樣機。同年,IBM 籤署了包括公司、學術機構和國家研究實驗室在內的眾多 IBM Q 網絡合作夥伴,旨在建立一個量子計算生態系統。

2019 年年初舉行的 CES 上,IBM 推出了 IBM Q System One,即全球首個專為科學和商業用途設計的集成通用近似量子計算系統。

2019 年 9 月 18 日,IBM 舉行了新量子計算中心開幕儀式,新中心配備了 5 臺 20 位量子計算機。不久後,IBM 還推出第一臺 53 位量子計算機,這也是當時可供外部使用的最大通用量子計算機。

今年 5 月有外媒報導稱,擁有雄厚資金和技術實力的 IBM 已經擁有了 18 臺量子計算機。

當前巨頭之間的量子計算競爭不斷加速,但量子計算仍面臨著巨大挑戰,量子計算未來將會帶來怎樣的革新,我們拭目以待。

引用來源:

https://www.ibm.com/blogs/research/2020/09/ibm-quantum-roadmap/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相關焦點

  • IBM首次公開其量子路線圖,2023年突破1000比特
    9 月 15 日,IBM 首次公布其量子計算機未來幾年的路線圖,預計 2023 年,會實現 1121 比特的量子系統 Condor。並認為,在未來十年,能夠實現容錯量子計算機。「我們認為 Condor 是一個轉折點,一個裡程碑,標誌著我們有能力實現錯誤校正、擴大設備,同時足夠複雜性,可以探索潛在的量子優勢。」IBM 認為。
  • 量子計算新時代的轉折點到來,IBM計劃發布!!
    但從Gambetta的演講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要實現IBM的最終目標——一臺名為Condor的1121量子位處理器——還需要很多步驟。對IBM來說,這是一個始於2000年代中期的過程,始於其對超導量子位元的初步研究,該研究至少將持續到2023年。這種對超導量子位元的依賴與英特爾依賴矽自旋量子位元的發展路線形成了對比。看來IBM並不像英特爾那樣熱衷於讓量子位像電晶體一樣。
  • IBM將在2023年突破千個量子比特,可能拉大與中國的差距
    光子盒研究院出品9月15日,IBM發布了一個技術路線圖,將在2021年突破100個量子比特,2023年突破1000個量子比特,並最終帶領IBM通往百萬量子比特以上級別的量子計算設備。谷歌也計劃2029年實現百萬量子比特。
  • IBM:公布量子晶片路線圖和計劃
    IBM是爭奪在量子計算新興領域中地位的公司之一,並且該公司認為,它已經制定了開發最多1000量子位的通用量子計算機的路線圖。這樣的晶片將比任何現有晶片能夠承擔更複雜的工作量。此外,IBM聲稱,即使這個代號為Quantum Condor的1,000量子位CPU僅僅是個開始,在未來的某個未指定的時間點,他們將制定「百萬以上」量子位晶片。
  • IBM計劃建造包含100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打入處理技術裡程碑
    與非網 9 月 17 日訊,據美國雜誌網站報導,IBM公司近日公布了其量子計算機發展路線圖,其中包括到 2023 年建造一臺包含 1000 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據悉,IBM 目前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機僅包含 65 個量子比特。
  • 量子計算機「九章」問世,中國量子計算前路依然任重道遠
    目前中國已經銷售出去的量子計算機,是一臺6比特的量子計算機;而谷歌和IBM在2019年9月發布的,是一臺已經實現商業化生產的53位的量子計算機。殘酷的是,IBM不久前剛宣布了自己的量子計算路線圖,預計在2023年,將實現1121位量子比特的處理器。
  • IBM計劃2023年推出一臺能正常工作的量子計算機:擁有1000個量子比特
    要實現量子計算的全部潛力,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科學家們一直在取得進展——作為在不久的未來可能即將來臨的黑科技,IBM現在表示,預計到2023年將有一臺1000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投入使用。量子比特是經典計算位元的量子等價物,它不僅可以被設定為1或0,還可以被設定為同時表示1和0的疊加態。這個看似簡單的特性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可用的計算能力。IBM計劃在2023年推出Quantum Condor,準確地說是運行1121個量子比特,我們應該開始看到量子計算機開始處理大量真實世界的計算,而不是局限於實驗室實驗。
  • 5000量子比特的商用計算平臺發布!D-Wave:這是商業應用的唯一選擇
    也就是說,這5000量子比特是D-Wave的研究人員在進行計算後得出的結論:在Advantage系統上,可以解決的問題是在2000量子比特處理器上可以解決的問題的2.6倍。這是D-Wave從2000量子比特到5000量子比特的飛躍。從下圖中可以看出,2000量子比特的處理器中,晶片的每個量子比特只能與其他6個量子比特相連接,連接性沒有Adventage高。
  • 關於IBM量子計算機,你知道嗎?
    2016年5月4日,IBM 正式推出了一個名為「IBM 量子體驗」(IBM Quantum Experience)的網上平臺,將一臺位於紐約 TJ Watson 研究中心、擁有5個量子位元(qubit)的量子計算機(Quantum Computer)向公眾開放。用戶可以通過桌面或者移動端設備訪問由IBM雲環境提供的量子計算平臺。
  • IBM計劃2023年推出一臺能正常工作的量子計算機:擁有1000個量子比特
    要實現量子計算的全部潛力,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科學家們一直在取得進展——作為在不久的未來可能即將來臨的黑科技,IBM現在表示,預計到2023年將有一臺1000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投入使用。量子比特是經典計算位元的量子等價物,它不僅可以被設定為1或0,還可以被設定為同時表示1和0的疊加態。這個看似簡單的特性有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可用的計算能力。IBM計劃在2023年推出Quantum Condor,準確地說是運行1121個量子比特,我們應該開始看到量子計算機開始處理大量真實世界的計算,而不是局限於實驗室實驗。
  • IBM公布研發路線圖,1000個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機或於2023年實現
    ◎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15日報導,IBM公司近日公布了其量子計算機發展路線圖,其中包括到2023年建造一臺包含100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據悉,IBM目前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機僅包含65個量子比特。
  • 從基礎量子位到當下火熱的量子計算機,一文助你入門量子計算
    1900 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Max Planck)提出量子概念,「量子論」就此宣告誕生。1981 年,著名物理學家費曼 Richard Feynman 提出了量子計算 / 量子計算機的概念,自此,量子力學進入了快速轉化為真正的社會技術的進程,人類在量子計算應用發展的道路上行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 英特爾成功測試17量子位超導計算晶片 與IBM、谷歌研發競爭加劇
    去年5月IBM開始測試量子處理器,谷歌計劃用雲計算形式提供量子計算服務,微軟還希望為量子計算創造編碼語言。而Michael Mayberry對記者表示,從2015年開始,英特爾就與QuTech合作加快了量子計算的進展。那麼,誰會是主導下一場技術革命的引領者?
  • IBM:1000量子比特計算機2023年問世
    圖片來源:CONNIE ZHOU20年來,科學家和工程師一直在說,有一天他們會製造出一臺碾壓任何傳統超級計算機、可進行有用計算的成熟量子計算機。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目前的計算機只有幾十量子比特,很難使上述願望成為現實。如今,IBM公司帶來了好消息。
  • 2018年將是量子計算的盛行年
    有人說如今的量子計算猶如1968年的半導體一樣將快速進入2018年。當數量很小時,快速增長很容易。今年中國宣布了價值100億美元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計劃於2020年開放。 量子計算的競爭格局在2018年初持續升溫。但是今天的量子計算格局看起來很像50年前的半導體格局。
  • 1000量子比特計算機不是夢?!IBM承諾2023年兌現
    圖片20年來,科學家和工程師一直在說,有一天他們會製造出一臺碾壓任何傳統超級計算機、可進行有用計算的成熟量子計算機。據《科學》報導,9月15日,IBM公開宣布了其量子計算機發展路線圖,其中包括到2023年製造一臺1000量子比特量子計算機的宏偉目標。據悉,本月公布的目前IBM最大的量子計算機為65量子比特。
  • 產業觀察 | 量子計算被推上風口,這個賽道的國際玩家都在做什麼?
    常用衡量量子處理器性能的單位包括量子比特數量(Qubit,Q)和量子體積(Quantum Volume,QV)。Google在量子處理器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超導。2018年推出72Q處理器Bristlecone,當時在量子比特數量上全球領先。
  • 量子計算,我們一直在前進
    同樣本月16日,IBM 首次公布了其量子計算硬體的未來路線圖。目前該公司的量子處理器最高是65個量子比特,2021年計劃推出127個量子比特,2022年計劃推出433個量子比特,到2023年底爭取打造出超過1000個量子比特的晶片。 兩者對比,中國明顯落後不少,但總歸是邁出了量子實用化的第一步。
  • 眼見為實:精確原子量子位實現了量子計算的重大裡程碑
    由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教授米歇爾·西蒙斯(Michelle Simmons)領導的研究小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在固態中看到其量子位的精確位置的群體。該研究中心是量子計算和通信技術(CQC2T)的卓越中心主任。Simmons的團隊通過精確定位和封裝矽片中的單個磷原子來創建原子量子。信息存儲在單個磷電子的量子自旋上。
  • 量子計算2024展望:企業產品與服務支出有望增至8.3億美元
    隨著量子計算規模、性能和可靠性的持續增長,Hyperion Research 預測各企業在量子計算產品和服務上的支出有望增加兩倍以上 —— 從 2019 年的 2.5億美元、增至 2024 年的 8.3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