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條非常棒的新聞:
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霸權」),中國科學家取得裡程碑式進展——成功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根據現有理論,其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
很多朋友聽到以後歡呼說我們終於超越了美國最先進的水平。確實,這個新聞可喜可賀,我們終於在量子計算的賽道上看到了超越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希望。
但是,中國的量子計算機,在競爭的跑道上依然任重道遠。
前段時間剛採訪過國內某家著名的量子計算企業,在這裡名字就不透露了,透露點能公開的信息。
首先,對於九章目前構建的76位量子比特計算機的原型機成就表示由衷的祝賀,這個領先的成績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50位量子比特所攜帶的信息量,已經超過了地球上所有原子數目的總和,76位,無疑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巨大的進步。
但是,我們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這是一臺原型機,原型機,是實驗室裡的產物,而不是已經可以商業化生產和應用的產物。一臺原型機到可量產、商業化的產品,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是否能夠成功實現商業化量產,是一個項技術最終能否轉化到實用的產品、銷售獲利後再反哺研發新產品的關鍵。
只有能夠上市銷售、經受過市場競爭的考驗、進行快速的產品迭代進化,才是一項先進技術能否進行良性循環、實現發展和突破的最終標準。從這點上來說,九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中國已經銷售出去的量子計算機,是一臺6比特的量子計算機;而谷歌和IBM在2019年9月發布的,是一臺已經實現商業化生產的53位的量子計算機。
從產品化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差距還很大,76位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到產品化的量子計算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從市場在售的產品來看,我們和美國的差距,依然有2~3年左右。
2.殘酷的是,IBM不久前剛宣布了自己的量子計算路線圖,預計在2023年,將實現1121位量子比特的處理器。在這張量子計算路線圖中,IBM預計的步伐是:
而在發布這張量子計算路線圖時,IBM已經發布了 65 位的量子處理器,即「IBM量子蜂鳥」(IBM Quantum Hummingbird)。
我所採訪的這家企業,在IBM路線圖發布的當晚,就召集專家開了幾次最高層技術會議,研判了IBM這個路線圖是放煙霧彈嚇嚇我們中國人,還是真的有實力在2023年推出1121位的禿鷹處理器。研判的結果是IBM所言非虛,從一切排兵布陣、後勤保障來看,IBM完全有可能在2023年實現它們的既定目標。
科技競爭的軌道,是一條螺旋上升的軌道,在長期的競爭中對手會相互地螺旋上升、實現超越。
我們只有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夠保證我們不被競爭對手越甩越遠。
我們只有快速商業化自己的量子計算產品、參與市場競爭、實現快速的產品迭代升級,才能夠保證我們一直擁有競爭力。
雖然我們現在實現了73位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但IBM明年就要推出127位的「鷹」,就會超越我們現在領先的九章。
而我所希望的是,在那時候,九章已經成為商業化的產品上市銷售,同時我們能夠有更先進的技術去與IBM的「鷹」比試一下身手!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