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創下量子化學計算記錄

2020-12-04 量子認知

量子化學(quantum chemistry)是是應用量子力學的規律和方法來研究化學問題的一門學科。將量子理論應用於原子體系還是分子體系是區分量子物理學與量子化學的標準之一。量子化學現已成為化學家們廣泛應用的一種理論方法。在計算方法方面,隨著計算機的發展,量子化學計算方法也飛速發展。

哈特裡-福克方程(英語:Hartree–Fock equation),簡稱為HF方程,是一個應用變分法計算多電子系統波函數的方程,是量子物理、凝聚態物理學、量子化學中最重要的方程之一。HF方程形式上是單電子本徵方程,求得的本徵態是單電子波函數,即分子軌道。以HF方程為核心的數值計算方法稱為「哈特裡-福克方法」(Hartree–Fock method)。

基於分子軌道理論的所有量子化學計算方法都是以HF方法為基礎的。鑑於分子軌道理論在現代量子化學中的廣泛應用,HF方程被視為現代量子化學的基石,HF方法有助於確定量子力學分子系統的電子結構和能量。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科學家使用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之一、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Summit超級計算機,預測大分子系統的量子力學性質,其準確性超過了之前的所有實驗。該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算法,打破了有史以來最大的HF計算的世界紀錄,為高性能計算設定了新標準。

這種類型的高性能計算具有解決能源生產、燃料生產、水淨化、以及藥品、食品、紡織品和消費品生產中的重要問題的潛力。

該新算法可在具有多個GPU的分布式異構體系結構上,針對基於碎片的HF方法,執行HF矩陣的可擴展且有效的構建。研究人員使用26,268個NVIDIA V100圖形處理單元(GPU)進行了半小時的計算,並以前所未有的解析度模擬了20,063個水分子。GPU在計算上比CPU更強大、更節能、但使用起來卻更加困難,使用成千上萬個具有如此功效的GPU內核是計算上的巨大挑戰。

GPU,英語: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的縮寫,又稱圖形處理器,顯卡等,是一種專門在計算機上運行繪圖運算工作的微處理器。

這一新算法將量子力學的分子大小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從而能夠達到生物學領域的巨大規模。這種計算預測為實驗過於昂貴或根本不可行的領域開闢了全新的研究視野,這一結果為今後的研究比較結果樹立了基準。

該最新研究將在即將舉行的2020年超級計算大會(Supercomputing 2020 Conference)上發表。超級計算大會是高性能計算、網絡、存儲和分析的國際會議,是由計算機協會和IEEE計算機協會舉辦的重大年度會議。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創下量子化學計算記錄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研究人員已使用世界上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之一來預測大分子系統的量子力學性質這種類型的計算有可能解決能源生產,燃料生產,水淨化以及藥品,食品,紡織品和消費品生產中的重要問題。通過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Summit超級計算機上運行他的新算法,Giuseppe Barca博士打破了有史以來最大的Hartree-Fock計算的世界紀錄,為高性能計算設定了新的標準。Hartree-Fock方法有助於確定量子力學分子系統的電子結構和能量。
  • 科學家完成首個量子化學計算的多量子位演示
    據美國物理學會旗下的《物理評論X》(Physicial Review X)7月24日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稱,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囚禁離子系統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子化學計算的多量子位演示。在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物理學家科尼利厄斯·亨佩爾(Cornelius Hempel)博士的領導下,該研究團隊探索了利用量子計算機對化學鍵和化學反應進行數據建模的有效途徑。研究人員介紹道:「即使是目前最龐大的超級計算機也很難精確地模擬除了最基本化學物質之外的任何化學反應。
  • 谷歌開源量子計算軟體原始碼,便利科學家利用量子計算機
    繼開源tensorflow、caffe等深度學習開發框架後,當地時間10月24日,谷歌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上宣布,開源量子計算軟體OpenFermion,從而讓科學家更方便的使用量子計算機。谷歌稱,這次開放的是OpenFermion的原始碼,可供用戶免費使用,化學家和材料學家可以利用谷歌軟體改編算法和方程,使之能在量子計算機上運行。
  • 量子計算如何實現化學突破
    為了克服方程的量子性質,費曼提出了量子計算機,該計算機根據量子物理定律進行計算,這是最終的答案。不幸的是,對單個量子物體的這種精確操縱在技術上遠非可行。在過去的35年中,人們一直在開玩笑說,量子計算總是距離十年。
  • 量子計算在化學應用領域取得突破
    量子計算有望解決現有經典計算方法無法解決的計算問題。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量子計算機將大大推進的第一個學科是量子化學。問題在於大多數感興趣的分子包含數百個電子,而這些電子在量子力學中與其他電子相互作用——導致了數百萬個相互作用,即使是強大的計算機也無法處理。為了克服方程的量子性質,費曼提出量子計算機作為最終答案,它基於量子物理定律進行計算。不幸的是,這樣精確地操縱單個量子物體在技術上是不可能的,過去35年的一個笑話是,量子計算總是在10年後才出現。在過去的幾年裡,曾經遙遠的夢想已經慢慢成為現實。
  • 量子化學計算Gaussian理論與實戰培訓班
    、熱力學性質、反應路徑等越來越多的問題困擾著廣大科研人員,Gaussian軟體是目前計算化學領域內流行、應用範圍廣的綜合性量子化學計算程序包,廣泛的被全世界各地的化學家、化學工程師、生物化學家、物理學家和其他學科的科學家們使用。
  • 機器學習加快了量子化學計算的速度
    量子化學是對量子性質的化學性質和過程的研究,它為現代化學的研究和發現開闢了許多途徑。化學家無需操縱燒杯或試管,就可以通過研究給定原子或分子的電子結構,電子如何在軌道上排列以及它們如何與電子相互作用,來預測給定原子或分子的性質以及它將如何發生化學反應。其他化合物或原子的那些。
  • 量子化學計算(Gausssian)工作站硬體配置
    量子化學計算如何選擇工作站硬體配置量子化學計算由於分子的類型、體系和模擬算法,以及各種應用和精度要求,都有不同的計算特點,對計算機硬體(CPU、內存、硬碟、GPU)配置要求有很大的差異 ,那麼如何選擇好伺服器/工作站的硬體配置,提高計算速度,縮短求解時間
  • 量子電路計算與超導計算,又稱量子退火或量子退相干
    量子計算之前在各個領域的表現如何?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技術研究員尤以離子阱量子計算機突出,中國科學院院士施堯耘將量子計算定義為:「具有超導電性和比原子結構稍弱的可量子加密學屬性,可量子解碼比特數量可能超過十億個的非接觸量子計算機。
  • 「九章」問世,中國科學家到達「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
    科學家們預計,當可以精確操縱的量子比特超過一定數目時,量子計算優越性就可能實現。 如果有一個特定的問題,量子計算需要一個小時,經典計算需要上億年,量子計算優越性便得以實現,擴展的丘奇-圖靈論題也會被動搖,因為那就證明了,有些過程,經典計算是無法有效模擬的。
  • 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劉若莊院士逝世,曾開創應用量子化學研究...
    2020年10月8日,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教學相長,理實結合 1927年,量子化學的誕生開啟了探索微觀化學世界之門。但直到50年代末,量子化學還處於理論發展階段,並且我國關於它的一切還停留在淺表性研究。
  • 量子化學機器學習模擬:提供了誘人的化學前景
    量子化學是應用量子力學的規律和方法來研究化學問題的一門交叉學科。將量子理論應用於原子體系還是分子體系是區分量子物理學與量子化學的標準之一。最早的量子化學計算是1927年布勞(.Burrau)對H+2離子以及同年瓦爾特·海特勒和弗裡茨·倫敦對H2分子的計算,開創量子化學這一交叉學科。經過近八十年發展之後,量子化學已經成為化學家們廣泛應用的一種理論方法。
  • 中科大80後科學家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LandauerandCharlesH.BennettAwardinQuantum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日本量子化學計算雲服務平臺上線試運行
    據日本雅虎轉引IT Media Newsd消息,從事量子計算機應用程式開發的QunaSys株式會社於2020年10月20日開始試驗性提供基於量子計算機的化學計算雲服務—「QunaSys Qamuy」。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量子計算和模擬向前一步
    晶格中原子存在填充缺陷在量子計算領域,量子糾纏被視為核心資源,隨糾纏比特數目的增長,量子計算的能力也將呈指數增長。因此,大規模糾纏態的製備、測量和相干操控成為了量子計算研究的核心問題。通常情況下,實現大規模糾纏態要先同步製備大量糾纏粒子對,再通過量子邏輯門操作將其連接形成多粒子糾纏。
  • 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加入阿里雲 推進量子計算落地
    【環球科技報導】9月11日下午,阿里雲方面確認世界知名量子計算科學家、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施堯耘入職的消息。施堯耘將擔任阿里雲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成為阿里巴巴集團量子信息技術的學科帶頭人。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施堯耘是世界頂級量子科學家,師從計算機科學最高獎「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進行量子計算相關研究,後赴密西根大學任教。
  • 量子計算發展歷程_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 計算部分 - CSDN
    同樣,量子計算機在經過量子算法運算後每一次測量都會得到唯一確定的結果,且每一次結果都有可能不相同。根據基礎的量子門,科學家可以開發出相應的量子算法。因此量子計算短期內只能應用於世界頂級的化工企業或其資助扶植的科研機構。科學家認為,工業設計和催化劑兩個環節是量子計算最有應用前景的環節。光伏行業的外包研發習慣尚待培育,量子計算將從宏觀環境要素的計算需求入手。
  • 劉成卜:從全國量子化學進修班到《量子化學》的出版
    我撰寫《量子化學》(劉成卜編著.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9)一書的目的,是希望為理論化學的研究生和從事相關研究的從業人員學習量子化學基礎理論提供一點幫助。 從1990 年至今,我一直為山東大學化學學科理論與計算化學專業研究生講授量子化學課程,持續了30 年。《量子化學》正是我在多年積累的研究生教學講義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
  • 創下新紀錄!科學家成功讓量子比特相干時間延長一萬倍
    多虧了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的努力,量子比特(qubits)現在可以更長久地保存量子信息。通過結合軌道運動和原子內部旋轉,研究人員將保持時間(或相干時間)提高到了10毫秒,比之前的記錄長了1萬倍。「我們用帶電粒子(看起來像一個洞)定義了自旋軌道的量子比特,被矽晶體中的雜質原子捕獲,」首席作者Takashi Kobayashi博士說,他是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科學家和東北大學的助理教授。「洞的軌道運動和旋轉是緊密耦合在一起的。這讓人想起一對嚙合齒輪,其中圓周運動和旋轉鎖定在一起。」
  • 我國科學家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
    根據現有理論,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100萬億倍(「九章」1分鐘完成的任務,超級計算機需要1億年)。等效地,其速度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100億倍。這一成果使得我國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研究的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也稱之為「量子霸權」)。相關論文於12月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