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發現並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2020-11-23 騰訊網

是誰發現並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這其中又有哪些曲折艱難的歷程?這些與化學有關的歷史,作為學生的你如果還不知道,那麼就在甘肅科技館的「『雲』享化學」元素集結號線上科普主題活動中一探究竟。

他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主講人:甘肅科技館輔導員 史敏

如果你也曾在化學課上背不出元素周期表而罰站,那麼你真應該好好認識認識這個人——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國科學家,因為就是這個男人支配了你的化學課恐懼,是他發現並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攀登科學高峰的路,是一條艱苦而又曲折的路。門捷列夫在這條路上,也是吃盡了苦頭。當他擔任化學副教授以後,負責講授無機化學課。其間,他著手寫一本普通化學教科書《化學原理》。在寫書過程中他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目前已發現的元素之間毫無聯繫。這些化學物質的性質非常多、非常混亂,沒有一點系統性可言,幾個月可能都學不完。如此一來,學生對化學的認知和興趣一定會下降,不利於學生的學習。所以從這之後,門捷列夫就一直試圖去尋找這些元素間的規律和統一性,然而苦思良久卻仍然得不到一個答案。

但門捷列夫並沒有放棄,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他走出了實驗室,外出考察和整理收集資料。1859年,他去德國海德堡進行科學深造,兩年裡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學,使他探索元素間內在聯繫的基礎更紮實了;1862年,他重測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使他對元素特性有了深刻的了解……這些實踐活動對他發現元素周期性奠定了基礎,門捷列夫又返回實驗室繼續研究。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1869年2月19日,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性,它的周期律說明簡單物質的性質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形式和性質,都和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有周期性的依賴關係。根據元素的周期律,門捷列夫最終編製成元素周期表。在他的周期表中還留有很多空格,這些空格應由尚未發現的元素來填滿。門捷列夫還預言了兩種未知元素的性質——類鋁和類矽。可惜的是,門捷列夫的這些預言在當時被許多科學家當作無稽之談,直至1875年,一位法國化學家用科學的方法發現了「鎵」這種元素。而這種新元素的性質非常像門捷列夫5年前預言過的類鋁。「鎵」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充分說明了元素周期性是自然界的一條客觀規律。

由於他幾乎把全部心力都投入到了科學研究之中,長年累月不分白天黑夜地研究化學問題,年過七旬後,門捷列夫積勞成疾、雙目半盲。於1907年2月2日,因心肌梗塞與世長辭。

元素周期表的出現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然由於時代的局限性,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性並不是完整無缺的。1894年惰性氣體的發現,對周期律是一次考驗和補充。如今它已經成為每一位學者的必修課。最後,問一句,你們還有誰仍然會背誦元素周期表呢?

延伸連結——

金屬,有液態的嗎?

主講人:甘肅科技館輔導員 溫佳瑛

金屬,有液態的嗎?哪種金屬能在常溫下呈現液態?

答案來了——常溫下呈液態的金屬單質只有汞。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液態金屬有哪些強大的本領。液態金屬所開啟的第四代熱管理技術,打破了制約超大功率集成晶片及高熱流密度光電器件性能進一步提升的「熱障」,為各類極端散熱難題的解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手段。此外,在熱能捕獲、能量儲存、智能電網、低成本制氫、聚焦光伏發電、高性能電池等方面,它突破了現有技術的瓶頸,大幅度提升了能量轉換和利用效率,在電子信息技術與先進位造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應用。

同時,液態金屬具有高導電性能,像普通墨水一樣流動和即時列印的神奇液體,是理想的印刷電子及3D列印材料。在醫療衛生及健康技術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應用,液態金屬已在神經連接與修復、可注射型金屬骨骼、植入式醫療電子在體3D列印以及高分辨血管造影術、腫瘤血管阻塞治療等方面,為一系列世界性醫學難題的解決帶來了新曙光。

當前,世界科技正處於革命性變革的前夜,以物質、能量、生物和信息為特徵的液態金屬正成為不斷催生突破性發現和技術變革的重要工具。如果一滴液態金屬可以覓食並代謝,獲得能量供自身運動,會與同伴嬉戲打鬧,並時而膽小、時而好奇、時而乖巧、時而淘氣,那麼它,是否具有生命?液態金屬這一流動自如導電性強的神奇材料,在突破人類想像力邊界的同時,也打開了電子科技新世界的大門。

能用來治療癌症的鐳是怎樣發現的?

主講人:甘肅科技館輔導員 牟迪

鐳是一種世界上放射性最強的金屬元素,鐳放出的射線能破壞、殺死細胞和細菌,常常被用來治療惡性腫瘤。

如今,人們依然沒有治癒癌症的特效藥,放療依然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這也可以想像,在普通大眾的心目中,能夠治療癌症的鐳,有著何等突出的地位,雖然後來隨著電解質法的誕生,鐳元素的產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但依然是無比稀缺。

那麼鐳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它的發現者又是誰?

鐳的發現者是居裡夫人,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她一生的偉大貢獻在於和丈夫居裡一起,在極其簡陋、艱苦的條件下煉出了放射性物質——鐳和釙。

居裡夫人和丈夫在大學工作期間,經常在一起進行以瀝青鈾礦石為主的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因為這種礦石的總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鈾的放射性還要強。經過仔細的研究後發現,這些瀝青礦物中含有一種比鈾和釷放射性強得多的新元素。居裡夫人斷定這是一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在潮溼的工作室裡,經過居裡夫婦的合力攻關,1898年7月,他們宣布發現了這種新元素,它比純鈾放射性要強400倍。為了紀念居裡夫人的祖國——波蘭,新元素被命名為釙(波蘭的意思)。「釙」找到了,居裡夫婦卻沒有止步,在提煉「釙」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分離出的鋇化合物具有更為強烈的放射性,他們把這種元素稱為鐳。在拉丁文中,鐳就是放射的意思。

為了證實鐳的存在,居裡夫婦開始了更加艱苦的奮鬥,他們要提煉出鐳。沒有實驗工廠,他們向朋友借了一間破木棚作工廠;沒有資金購買貴重的瀝青鈾礦,他們買來了廉價的廢礦渣。無論嚴寒還是酷暑,居裡夫婦沒日沒夜地幹著,幾萬次的提煉,4年的奮鬥,終於在1902年,他們夢寐以求的0.1克鐳鹽被分離出來了,並測出了它的原子量為226。居裡夫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使得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放射性現象。

1903年,居裡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博士論文,並獲得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研究工作的最傑出應用之一就是應用放射性物質來治療癌症。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夏苗

相關焦點

  • 是誰發現並製作了 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製圖·許天野是誰發現並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他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主講人:甘肅科技館輔導員 史敏如果你也曾在化學課上背不出元素周期表而罰站,那麼你真應該好好認識認識這個人——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國科學家,因為就是這個男人支配了你的化學課恐懼,是他發現並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攀登科學高峰的路,是一條艱苦而又曲折的路。
  • 科學館丨是誰發現並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是誰發現並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這其中又有哪些曲折艱難的歷程?這些與化學有關的歷史,作為學生的你如果還不知道,那麼就在甘肅科技館的「『雲』享化學」元素集結號線上科普主題活動中一探究竟。他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主講人:甘肅科技館輔導員 史敏如果你也曾在化學課上背不出元素周期表而罰站,那麼你真應該好好認識認識這個人——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國科學家,因為就是這個男人支配了你的化學課恐懼,是他發現並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對人類貢獻巨大,為什麼其創始人沒能奪得諾貝爾獎?
    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在每本中學的化學教材背後都附帶這一張表,這張表就是元素周期表,而製作這張表的人就是門捷列夫。門捷列夫是俄國的化學家,他將紐蘭茲發現的元素周期律進行總結和改進,再根據原子量的排序,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 化學秘籍之元素周期表
    1789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在《化學綱要》中對當時已知的33種元素進行分類,製作了第一張元素分類表,分為氣體、他對當時已知的62個元素的原子量按遞增順序排列,發現元素的性質存在著周期性的重複,每八個元素為一周期。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製作了一張周期表,這張表格是化學研究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份研究成果。據說,在那年的一個夜晚,門捷列夫夢見已知的63種化學元素一一對應地落在格子裡,構成了一張鱗次櫛比的表格。一夢驚醒,他立即將夢中的表格還原,製成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 「活動預告」「律動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之精彩活動...
    「律動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自開展以來受到了很多觀眾好評,此次專題展同時開設了豐富的教育活動,在上篇裡已經為大家介紹了部分活動內容,接下來請跟隨小編繼續了解精彩活動內容。活動一:門捷列夫的紙牌遊戲1869年,門捷列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編制出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繫,使紛繁多樣的化學元素構成了一個完整體系。它的誕生,堪稱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想知道門捷列夫編制的第一張元素周期表長什麼樣子嗎?元素周期表發現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 一張不一樣的元素周期表
    ——卡爾·薩根2016年的時候,有四個新元素獲得了元素周期表的永久席位。它們分別是原子序數為113號的「Nihonium」、115號「Moscovium」、117號「Tennesine」和118號「Oganesson」。下面這張元素周期表就是我們所熟悉的:△ 最新版本的元素周期表,包括了四個最新的元素。(圖片來源:IUPAC by C.
  • 「律動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國慶期間在我館開展
    發現元素周期律並編制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誕生,堪稱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化學元素周期表》主題展覽」精選68件展品,從元素周期表的形成、應用和發展入手,展示各種與化學元素有關的性質和現象,向公眾普及化學元素及元素周期律相關知識,引導公眾思考「準確把握規律」在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的意義和作用
  • 【校園快訊】致敬門捷列夫——高一學生《元素周期表》製作展示
    這張元素周期表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很多化學書後都會附帶一張這樣規規矩矩的元素周期表。最近,在高一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元素周期表不再是一張普通無趣的附錄,搖身一變成為了變化多樣的主角,賺足了眼球。在學習過元素周期表之後,新、老兩個校區的高一學生在老師的布置下自製了創新元素周期表。學生們積極高效地完成了本次作業,提交的元素周期表也充分體現了創新精神。有平面圖、立體圖、元素含量分類圖、透視圖……還有許多立體作品,學生們的努力與認真,使得本次「元素周期表創新展」順利開展。
  • 元素周期表見過嗎?一座樓那麼大的「限量版」!
    加粗的框線,反差過大的區域色彩,中文不認識,英文記不住……你可能想不到,元素周期表還能長這樣↓為迎接5月18日至19日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同時也紀念門捷列夫版化學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年,中科院化學所把包含了118個元素的最新版元素周期表,重新設計,一格一格,貼滿了這幢10層的實驗樓。
  • 溯源化學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大名如雷貫耳,你也許不知道他的國籍,不清楚他的出生年代,也不了解他有一大把花白的鬍子……但你不可能不知道,他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是一名偉大、載入人類史冊的化學家。從頭至尾看一遍排出的「牌陣」,門捷列夫突然像觸電似的站了起來,他驚喜地發現,所有的已知元素都已按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起來,並且相似元素依一定的間隔出現!第二天,門捷列夫將所得出的結果製成一張表,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
  • 科學史上365天——元素周期表誕生
    揭開大自然簡單、有序秘密的就是這張元素周期表,它的問世,徹底改變了人對自然界的看法,更促進了近代化學的發展。他發現,性質相似的元素,原子量並不相近,原子量彼此接近的元素性質卻並不相同,元素的性質是否有著周期性呢?當他把性質相似的元素按著列排起來時,果然發現了周期性,令他茅塞頓開!十幾年的黑暗摸索,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他立刻把這個靈感捕捉下來,寫出了第一個小表。依照現在的眼光,這個小表著實讓人看不懂,但對他來說,這是一縷照亮前進方向的光。
  • 日本發現新元素用啥漢字命名?網友神腦洞-元素,元素周期表,化學...
    還記得那年背過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嗎?還有彩色版↓↓突然手癢想把他們全部消除……在小夥伴的印象中,元素周期似乎表更新到103號Lr鐒就沒有再繼續了。其實,還有新的元素在不斷發現中。迄今為止,元素周期表上93號及以上的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從自然界發現的元素只到第92號U鈾)。2016年6月8日,IUPAC經過審核後公布了新元素發現者提出的新元素的命名↓↓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元素是怎麼產生出來的?它們的中文名稱又會叫什麼呢?
  • 元素周期表到底是咋來的?
    最後,拉瓦錫提出了歷史上第一個化學元素表。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時候還不是化學元素周期表。因為這張表並沒有體現出周期性。到了1829年,德國化學家德貝萊那提出了「三素組學說」。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1869年3月,門捷列夫在大量工作的基礎之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元素性質與原子量的關係》的論文,提出了元素周期律,並且發表了他的第一張元素周期表,這當中涵蓋了當時已經發現的63種元素。
  • 118號超重元素發現者現場解讀:元素周期表已經完整了嗎?
    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發表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在這張表格上,一共記錄了63個元素。 在此後的150年中,科學家不斷完善著元素周期表,現在這張表格記錄的元素已經達到118個——其中,包括了一些自然界原本不存的重元素。 這些超重元素是怎麼發現的?
  • 科技館化學元素講故事 慶祝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覽」在中國科技館舉辦。   本報記者 吳鏑攝   本報訊(記者 王諶)中國科技館「律動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覽」開展,通過70項互動展品講述化學元素及元素周期律的故事,以慶祝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 門捷列夫發明元素周期表,可惜未能拿到諾貝爾獎!
    這樣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就誕生了。它這張周期表裡面還有大量的空缺,結果他就在發表的有關元素周期表的文章中,詳細地描述了並預言了當時科學界還不知道的三種元素!第一種類似於硼,第二種類似於鋁,第三種類似於矽。這三種元素都給描述了,它的原子量是多少?然後應該有什麼樣的性質?結果各國同行們全炸窩了,你這算哪出,你不帶算卦的,你這怎麼連奇門遁甲都出來了,不接受他的理論,反而指責他是純粹形式主義。
  • 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對未知方格的探索從未停歇
    地球如果化作一張布滿方格的平面圖,誰是這些方格的答案?元素。門捷列夫用超越時代的大膽想像在表格中填入了63個元素,並預留了一些空白的位置讓後人來填滿。150年後,這張元素周期表有了118位成員,第七個周期也已經填滿,而對未知方格的探索仍未停歇……周期律的未來並非無關緊要,而是承諾了發展和完善。
  • 元素周期表的變化——從簡到繁、從感性到理性
    自從1869年門捷列夫給出的第一張元素周期表。至今已經出現了700多種不同形式的元素周期表。其中,比較有特點的有4種,從門捷列夫的短式周期表,到如今通用的維納爾長式元素周期表,其內容表現出了人類對化學元素的認識,從簡到繁,從感性到理性認識過程。
  •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個橫行,叫做周期。其中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稱為短周期,第四周期、第五周期、第六周期、第七周期為長周期,第七周期也稱不完全周期。元素周期表有18個縱行,叫做族。
  • 為化學元素周期表150周歲慶生 中國科技館展出70件展品
    千龍網北京7月10日訊(記者 陳晨) 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發現元素周期律並編制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2019年,化學元素周期表迎來150周歲生日。10日,「律動世界——化學元素周期表專題展」開幕式在中國科技館短期展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