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在每本中學的化學教材背後都附帶這一張表,這張表就是元素周期表,而製作這張表的人就是門捷列夫。門捷列夫是俄國的化學家,他將紐蘭茲發現的元素周期律進行總結和改進,再根據原子量的排序,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這張元素周期表對化學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不僅是已發現元素的整合,還可以預測未發現的元素特徵。然而,門捷列夫並沒有因為發現了元素的周期性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門捷列夫分別在一九零五年和一九零六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提名,至於他為什麼沒有最終獲得該獎項,還得從他和另一個人說起。在早一些時候,門捷列夫針對阿雷尼烏斯的溶解理論提出了很多的意見,導致兩人的關係並沒有那麼好。雖然阿雷尼烏斯並不是獎項的評委,但他在瑞典是有名的科學家,對瑞典的評委還是產生了不少的影響,所以最後導致了門捷列夫兩次提名都沒有獲獎。直到一九零七年,門捷列夫去世了,諾貝爾獎有個規定是不頒發給去世的科學家的,最終門捷列夫一生都無緣諾貝爾化學獎。
當然啦,在諾貝爾獎過去頒發的歷史上,也存在許多遺憾的。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我國著名作家老舍也曾被提名諾貝爾獎,最終也是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