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對人類貢獻巨大,為什麼其創始人沒能奪得諾貝爾獎?

2021-01-16 奇點先驅

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在每本中學的化學教材背後都附帶這一張表,這張表就是元素周期表,而製作這張表的人就是門捷列夫。門捷列夫是俄國的化學家,他將紐蘭茲發現的元素周期律進行總結和改進,再根據原子量的排序,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這張元素周期表對化學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不僅是已發現元素的整合,還可以預測未發現的元素特徵。然而,門捷列夫並沒有因為發現了元素的周期性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門捷列夫分別在一九零五年和一九零六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提名,至於他為什麼沒有最終獲得該獎項,還得從他和另一個人說起。在早一些時候,門捷列夫針對阿雷尼烏斯的溶解理論提出了很多的意見,導致兩人的關係並沒有那麼好。雖然阿雷尼烏斯並不是獎項的評委,但他在瑞典是有名的科學家,對瑞典的評委還是產生了不少的影響,所以最後導致了門捷列夫兩次提名都沒有獲獎。直到一九零七年,門捷列夫去世了,諾貝爾獎有個規定是不頒發給去世的科學家的,最終門捷列夫一生都無緣諾貝爾化學獎。

當然啦,在諾貝爾獎過去頒發的歷史上,也存在許多遺憾的。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我國著名作家老舍也曾被提名諾貝爾獎,最終也是沒得。

相關焦點

  • 門捷列夫發明元素周期表,可惜未能拿到諾貝爾獎!
    他按照元素的原子量,把它們排列在性質相近的這種元素行列中。在門捷列夫看來,元素有著清楚的系統性和周期性,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的改變而改變。這樣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就誕生了。它這張周期表裡面還有大量的空缺,結果他就在發表的有關元素周期表的文章中,詳細地描述了並預言了當時科學界還不知道的三種元素!第一種類似於硼,第二種類似於鋁,第三種類似於矽。這三種元素都給描述了,它的原子量是多少?
  • 【元素家族-連載199】填補元素周期表最後的空白
    然後他更進一步,1909年做了名垂青史的金箔實驗,提出了新一代的原子模型,說明原子絕非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也有其內部結構。【著名的金箔散射實驗】盧瑟福自身成就巨大,更大的成就是他培養出了一幫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學生和助手。今天要講的第一個是玻爾,後來哥本哈根學派的領袖,曾經跟愛因斯坦展開過一場世紀論戰,當時,他的風頭簡直可以和愛因斯坦分庭抗禮。
  • 元素周期表之位置決定元素(二)
    關於劉易斯,有一件怪事兒:他大概是沒拿過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裡面最棒的一位,而且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他得到提名的次數比誰都多,可是他對這個獎項的渴求太過赤裸,而且他爭強好辯,樹敵太多,這讓他失去了獲得足夠選票的機會。不久後,他在抗議聲中辭去了(或者被迫辭去了)頗富聲望的職位,痛苦地退隱幕後。除去個人原因之外,劉易斯沒能抓牢諾貝爾獎,還因為他的研究工作廣度大於深度。
  • 元素周期表到底是咋來的?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1869年3月,門捷列夫在大量工作的基礎之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元素性質與原子量的關係》的論文,提出了元素周期律,並且發表了他的第一張元素周期表,這當中涵蓋了當時已經發現的63種元素。
  • 元素周期表錯了?
    元素周期表從百年前起就一直是化學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有個稀有元素他們可能從一開始就擺錯了,這意味著元素周期表得重畫。被命名為鐒的放射性元素位於化學元素周期表最底端,屬於錒類元素一欄,而這一欄專門從主表中單獨歸類出來。
  • 元素周期表問世150周年 - 人民周刊
    1869年,35歲的門捷列夫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寫下來,並根據化學和物理性質將它們進行排列,為預測的未知元素留下空白位置,這就是著名的元素周期表。今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也是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    科學家說「化學是一切生命的基礎」,化學元素曾經帶給人類災難,也曾造福於人類。
  • 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偉大貢獻,其一即是並未完全以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同時期有很多人在思考如何排布已發現的元素,幾乎都是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當時所發現的元素,而是大膽地預測某些原子量的測算是錯誤的!認為現在的元素周期表是門捷列夫一個人的功勞是不妥的,至少有10+位化學家的貢獻。see 作者發表在《化學教育(中英文)》微信公眾號上的微課【微課賞析】探秘元素周期表+精彩PPT
  • 國際元素周期表挑戰賽:獎品是諾獎獲得者親筆籤名的元素周期表!
    為什麼玩「元素周期表挑戰賽」?為了慶祝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IYPT2019)和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成立一百周年,IUPAC在2019年舉辦了面對全球範圍青少年的元素周期表挑戰賽。該活動吸引了來自136個國家和地區的玩家,引起了全球「元素熱」。
  • 「元素周期表」隱藏著規
    就是我們目前發現的這些基本粒子,它能拼成一張表格,這張表格非常像我們熟悉的「元素周期表」,在利用粒子對撞機,研究了一個多世紀之後,物理學家們發現了這12種基本物質粒子。「基本粒子」與「元素周期表」隱藏著規律我們所熟知的「元素周期表」,當古人發現元素周期表的時候還不知道原子實際上由更小的電子和質子構成的,仔細看現在的元素周期表,你會發現元素周期表有一側的元素非常容易發生化學反應,而另外一側的元素則不太容易發生化學反應,一般把不太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那一側叫做「惰性元素」。
  • 118號元素在十幾年前就被證實存在,元素周期表到盡頭了嗎?
    自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提出元素周期表之後,元素周期表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已經由當時的63種元素擴充到了現在的118種元素,其中92種為天然元素,26種為合成元素,即不穩定的放射性元素。在1869年,門捷列夫根據當時發現的63種元素排列出了著名的元素周期表,不僅預測了那個時候未知元素的存在,而且還預測了它們的性質。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被正式確認發現的元素共有118種: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 ……相信大家在高中都已經對前二十個元素滾瓜爛熟,畢竟元素周期表可是學習化學的一個武林秘籍,事實亦是如此。
  • 元素周期表的來源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科技代替生活,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來源。元素周期表現如今,世界各地的學生都會背元素周期表,它被許多人視為化學領域最偉大的發現。1869年,俄國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發現了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並將已知的化學元素按照其各自的物理性質進行了排列。元素周期表給化學世界帶來了秩序,並預測了一些當時尚未被發現的元素,為未來的理論研究指明了方向。1834年,德米特裡·門捷列夫出生在俄國西部託博爾斯克附近,家中至少有14個孩子,他是最小的。門捷列夫曾在託博爾斯克高中上學。
  • 已經150歲的元素周期表,越來越酷了.
    在門捷列夫的那個時代,人類已經發現了 63 種元素,但是都是偶然的情況下發現的,雜亂無章。化學元素對人類而言只是大自然中零散破碎、偶然現身的事實。元素周期律的發現讓人類觸及了元素間的規律。使得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邁上了新的臺階。不知不覺中,這張有著重大意義的周期表已經 150 歲了!
  • 關注丨金湧院士:元素周期表讓化學化工從技藝走向科學
    為紀念發表150周年,聯合國宣布今年是「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湧撰文闡述自己眼中的門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撰文/金湧(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在很多書籍中,俄羅斯科學家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都被認為是第一張元素周期表的製作者和元素周期律的發現者,而人類對化學元素性質周期律的認知,也是化學化工學科從技藝走向科學的重要裡程碑。
  • 揭開物質世界的秘密,《幻書啟世錄》新角色「元素周期表」登場
    她是《元素周期表》的幻書,她的名字是索菲亞。元素周期表-索菲亞窮盡物質世界,揭開元素的秘密  元素之於自然體系,如同呼吸之於人類。雖說元素是無可替代的存在,但大概也是因為它們無處不在,所以時代的洪流中才鮮少有人真正發現它們排列的奧秘。直到那一天,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按照相對原子質量對元素進行排列,編制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於是,人類對化學的研究跨入了新紀元,《元素周期表》則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裡程碑。  繼承了《元素周期表》意志的索菲亞,擁有著理性的頭腦和對化學的狂熱。
  • 溯源化學元素周期表
    02元素周期表的巨大成功門捷列夫大膽地修正了一些已被公認的原子量,並預言了15種以上未知元素的存在及它們的性質,包括「類鋁」、「類矽」等。當時,人們並不相信門捷列夫,有的科學家說他在狂妄地臆造一些不存在的元素。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到底是咋來的?
    在我們上初中化學課時,我們都會接觸元素周期表,甚至很多人還能背下來前20號元素。實際上,元素周期表在2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被譽為近代化學之父的拉瓦錫就曾經寫出了他的元素周期表版本,也是人類史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後來,又有一些人給出一些其他的版本。
  • 化學界的寶圖-元素周期表
    化學周期表就是化學元素的『坐次表」,每個元素該坐在哪一行,哪一列,表上都寫得清清楚楚。在化學和物理學教科書裡,各種手冊裡,甚至連常用的小字典裡都印著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發現,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一門捷列夫。在1869年2月19日,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 1869年,折磨了所有學生無數次的元素周期表終於面世了
    1869年,折磨了所有學生無數次的元素周期表終於面世了,俄國的大化學家門捷列夫已經成了元素周期表的代名詞。我們所有學生都背過它,我們有非常堅實的基礎教育。元素周期表是一個很神奇的表。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表,誰創造了這個東西?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每一個學科學的學生,每當接觸到這種神奇極了的發現,一下子就把世界貫通了,一下子看清楚了這個世界的所有聯繫、規律的時候,發現這麼多看似沒關係的物質按照規律排列起來,都會問到底是誰創造的這個東西?
  • 明朝老朱家的名字可以組成元素周期表?為什麼他們的名字這麼複雜
    春風無十裡|文明朝老朱家的名字可以組成元素周期表?雖然這個想法很好,但朱元璋料不到他的子孫們這麼能生,好聽又好記的帶有五行偏旁的字根本就不夠用的,於是他們只能選擇生僻字來給自己命名。為元素周期表做出了貢獻要問朱家的命名規律又有什麼好處麼,當然是有了,最大的一個貢獻就是給後來的元素周期表做出了貢獻。
  • 元素周期表有盡頭麼?最後一個元素是幾號元素?
    元素周期表我們上初中的化學課時,就會接觸到元素以及元素周期表,甚至還被老師要求背誦元素周期表的前20位。到了高中,不僅要橫著背,而且還要豎著背。可以說,元素周期表就像是化學這個學科的武林秘籍。事實也是如此,化學這門學科從一開始就和元素在打交道,甚至有一段時間,化學家們以搶新元素為樂,在上世紀初,基本上能搶到新元素,就意味著提前預定了諾貝爾獎。但背了這麼長時間的元素周期表,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元素周期表到底有沒有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