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招聘...

2020-11-29 中公網校

人類大腦是自然界最複雜的系統,闡明人腦認知功能的神經基礎是人類認識自然與自身的挑戰。人類大腦有數百種以上不同類型、總數達1011的神經細胞(即神經元),神經信息是通過神經元之間的神經纖維聯接所形成的神經環路進行傳遞和處理。大腦功能,諸如感覺加工、學習、記憶、情感等,都涉及大腦不同腦區、不同核團和不同類型神經元的協作。因此,在全腦尺度上解析結構和功能神經聯接圖譜是揭示腦工作原理的關鍵,同時也是突破現行智能技術瓶頸、構建非馮·諾依曼系統構架和計算模型的關鍵。

我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以腦認知功能神經基礎研究為主體,以腦重大疾病診治和類腦智能為兩翼。大腦神經聯接圖譜的研究則是揭示腦認知功能神經基礎的關鍵,也是即將啟動的國際大科學計劃-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的內容。斑馬魚具有保守的神經系統構造,但結構相對簡單,全腦只有10萬個神經元,是目前一種可以在全腦尺度上解析腦結構和功能的脊椎動物模型。基於此,繪製斑馬魚全腦全腦10萬個神經元結構和功能聯接圖譜,是國際大科學計劃布局期的重點,也是上海市腦專項的重要目標。

由於模式動物斑馬魚的幼魚全腦約有10萬個神經元,相對於高等脊椎動物數量較少,加之其具有通體透明、遺傳標記豐富、便於在體全腦成像等優勢,研究所為此新成立了「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平臺」,平臺近期任務主要是繪製斑馬魚全腦介觀神經圖譜,旨在加強研究力量,在國際上率先繪製完成斑馬魚全腦介觀(細胞水平)聯接圖譜,並進一步研究其全腦功能聯結圖譜,從而實現對一種脊椎動物腦聯接組的完整解析,挖掘腦工作的普適規律,為類腦智能研究提供基礎和新思路。現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學歷)和本科實習生各10 - 20人。

工作內容:

1 運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和顯微注射技術,製備各種轉基因斑馬魚品系;

2 篩選有神經元稀疏標記的斑馬魚胚胎,並進行神經元形態在體共聚焦成像;

3 通過假病毒顯微注射,篩選標記突觸前/突觸後神經元的斑馬魚胚胎,並進行神經元形態在體共聚焦成像;

4 應用專用軟體,對成像得到的神經元螢光圖像進行神經元形態重構。

應聘條件:

1 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學歷均可,根據不同情況安排相應崗位;

2 對專業要求可適當放寬,有生物學相關專業背景和成像經驗者優先考慮;

3 工作踏實,認真負責,耐心細緻,善於交流,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平臺將對新入職的員工和實習生提供專門培訓,工作穩定,環境好,待遇優厚(高於同等資質的實驗室工作人員10% - 20%)。我們會根據應聘者的實際情況安排從以上四項內容的某個方面入手。同時也歡迎兼職人員、在校學生前來實習並支付優厚勞務費。

請應聘者將本人簡歷及求職信通過Email發至:hr@ion.ac.cn和 xufeidu@ion.ac.cn(郵件請註明「應聘崗位」)。對符合要求者,我們將儘快安排面試。神經所將根據個人具體條件提供相應的崗位職稱和優厚的福利待遇,詳細情況面議;應聘者資料恕不退還,研究所將予以保密。

原標題: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平臺」招聘啟事

文章來源:http://www.sibs.cas.cn/rczp/201812/t20181214_5212704.html

(責任編輯:李亦)

相關焦點

  • 2019上海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
    該研究組以執行感知抉擇任務的小鼠為主要動物模型,利用神經科學最前沿的在體雙光子成像技術 (in vivo two-photon imaging),動物心理物理行為學,神經環路分析,光遺傳學 (optogenetics) 等尖端技術,研究感知與抉擇的神經環路機制等重大腦科學問題。
  • 2019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招聘公告...
    大腦功能,諸如感覺加工、學習、記憶、情感等,都涉及大腦不同腦區、不同核團和不同類型神經元的協作。因此,在全腦尺度上解析結構和功能神經聯接圖譜是揭示腦工作原理的關鍵,同時也是突破現行智能技術瓶頸、構建非馮·諾依曼系統構架和計算模型的關鍵。在單神經元水平繪製大腦神經聯接圖譜是揭示腦認知功能神經基礎的關鍵。小鼠腦結構相對簡單,且與人腦有很高保守性。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揭牌
    近日,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中科院自動化所舉行,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張亞平一同為依託單位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掛牌。當天還舉行了該卓越創新中心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16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
  • 中科院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成立—新聞—科學網
    本報上海1月20日訊(記者黃辛)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今天在滬揭牌成立。
  • ...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2020考研複試線(研究生分數線)
    新東方考研網為同學們整理了中科院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2020考研複試線(研究生分數線),供考生參考。
  • 2019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組招聘公告【招4...
    運用分子細胞生物學、電生理、在體成像、行為學、電鏡、大數據分析等多學科交叉手段,研究:1)感覺-運動信息處理及其調控的神經機制,揭示大腦結構組織和信息處理的基本規律(Neuron 2012a, Neuron 2012b, Developmental Cell 2012,Neuron 2016,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Neuron 2017, Cell Reports 2018
  • 2018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等財務處會計等崗位招聘...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系由原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與原中科院上海昆蟲研究所於1999整合而成。2015年經中國科學院批准建立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心面向國家糧食生產和生態環境安全的重大戰略需求,聚焦植物遺傳多樣性、植物生長發育調控和植物與環境互作機理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和原創性的研究,以期建立起我國在植物前沿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並最終服務於農業和生態環境科學。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這裡有最好的科研土壤
    這不是「破格」,而是神經所多年堅持構建的以實績為中心的人才使用和評價體系。  199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重大決策,決定由中科院開展知識創新工程試點。作為試點項目的重要戰略部署之一,中科院於1999年11月成立神經科學研究所,蒲慕明出任所長。當時的情形可以稱得上「臨危受命」,蒲慕明也由此成為中科院第一位外籍所長。
  • 2019年上海松江腦科學科普夏令營舉辦
    2019年上海松江腦科學科普夏令營舉辦 2019-07-12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 /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分院,松江區教育局、上海市松江區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松江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共同舉辦2019年上海松江腦科學科普夏令營。
  • 中科院聯手上海交大醫學院成立腦疾病臨床研究中心
    2014年,中國科學院依據「率先行動」計劃,依託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在腦科學領域設立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經過近兩年的籌劃與組織,2015年4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2018上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克隆猴)行為和認知平臺...
    非人靈長類(克隆猴)行為和認知平臺隸屬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與上海市科委正在籌建的上海市國際靈長類腦科學研究中心。該平臺定位於對神經所製作的各種腦疾病克隆猴模型,建立專用動物行為檢測平臺和實驗室,開展和研發測試各種認知行為和運動功能定量化檢測方法和技術。檢測的結果將與相關人類腦疾病的症狀比較,以確定各種腦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準確性。
  • 2018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神經所公共技術服務...
    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是研究所的公共技術支撐機構,現有6個專業技術平臺,包括:光學成像平臺、分子與細胞技術平臺、電鏡技術平臺、腦影像中心、基因編輯平臺、生物信息學平臺。由於中心技術支撐服務的職能拓展,現招聘技術人員一名:一.
  • 自動化所成立類腦智能研究中心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整體性啟動類腦智能研究。   為推動研究所在類腦智能領域的科學研究,積極參與國家創新科研戰略,進一步推動未來智能科學與信息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所整合集結了研究所相關優勢學科方向與科研團隊,成立了類腦智能研究中心,協同進行類腦智能的科研和戰略推進。
  •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磁控濺射金屬蒸鍍系統和...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磁控濺射金屬蒸鍍系統和電子束金屬蒸鍍設備和反應離子刻蝕機和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和接觸式紫外光刻公開招標公告(國際招標)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磁控濺射金屬蒸鍍系統和電子束金屬蒸鍍設備和反應離子刻蝕機和雷射掃描共焦顯微鏡和接觸式紫外光刻
  • 中科院上海分院兩項科研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中科院上海分院兩項科研成果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蘇州醫工所成立「腦科學儀器創新研究中心」
    蘇州醫工所通過該中心匯聚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技術與知識信息傳入,為中科院、全國以至全世界的腦科學研究單位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目前中心已與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神經系統實驗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基礎部腦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以及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等國內外一流腦科學基礎研究與光學儀器研發機構逐步建立類神經網絡式的智能化協作體系。
  • 中科院自動化所發力類腦智能研究—新聞—科學網
    或許這一天的到來並不會很遙遠。借鑑腦與神經科學研究的成果,將腦信息處理機制融入未來信息與智能系統,讓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這就是中科院自動化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類腦中心)的目標。 4月15日,類腦中心正式在中科院自動化所掛牌成立。這意味著該所長期醞釀的、為發展未來人工智慧與信息技術的類腦智能研究計劃全面啟動。
  • 2019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分子細胞卓越中心GTP中心招聘技術...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GTP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任務是完成全基因組蛋白標籤計劃,通過在孤雄單倍體細胞中進行基因組上單一蛋白原位標籤打靶,從而獲得攜帶全基因組蛋白標籤的孤雄單倍體細胞庫和小鼠庫,並利用該技術完成目的蛋白的蛋白表達時間追蹤、體內空間位置標記、蛋白網絡相互作用等體內外功能研究。
  • 萬鋼調研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所
    萬鋼調研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所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創建世界首批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中科院在上海松江舉辦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新聞發布會。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1月2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上海松江舉辦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在建立非人靈長類生物節律紊亂模型方面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哺乳動物,都擁有按時間節奏調節自身活動的本領,稱之為生物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