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2020年理事會會議在廣州大學召開,此次會議以「攜手應對後疫情時代的挑戰,友城大學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線上線下聯動,來自聯盟11所成員大學、新申請入盟大學、特邀觀察員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的代表通過視頻會議聚首。廣州市外事辦、科技局、科學技術協會等職能部門、機構的代表在廣州大學參會。
依託友城品牌
合作交流不斷深化
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成立於2018年,由廣州大學倡議發起,定位於廣州國際友城大學參與的國際高等教育交流平臺與中外人文合作交流機制載體,是廣州友城工作的品牌之一。聯盟理事會為聯盟的最高決策機制,由各聯盟成員大學的一名校領導或委託代表擔任理事。理事會會議每兩年在廣州舉辦一次,是各成員大學共商大計、共謀發展的高層平臺。
近年來,聯盟成員大學之間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和科研合作進展良好。廣州大學—義大利帕多瓦大學聯合培養博士項目自2016年以來共錄取39名聯合培養的博士生;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聯盟成員大學的學者合作發表的科研論文近570篇。其中,帕多瓦大學的學者與聯盟成員大學的學者合作發表論文201篇,土耳其中東技術大學135篇,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63篇,瑞典林雪平大學45篇,廣州大學38篇。
同心克時艱
共促後疫情時代國際高等教育合作
此次聯盟理事會會議跨越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五大洲七個時區,成員大學之間最長高達13個小時時差。同時,這次會議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延續的背景下召開,成為特殊背景下國際高等教育界同仁們互學互鑑、攜手並進謀發展的一次盛會。聯盟主席、廣州大學校長魏明海教授在致辭中指出,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挑戰,聯盟成員大學經歷過抗疫的生死時速,逐漸適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更奮力承擔起科技創新、服務各自國家和所在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任。
魏明海指出,疫情無情、人間有情。聯盟成員大學在疫情期間互致問候、互通信息,守望相助、齊心抗疫,充分彰顯了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以友城網絡為依託,團結國際高等教育界攜手抗疫、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樣本價值和實踐意義。
他表示,不求易者成,不避難者進。後疫情時代的教育,一定是更加智慧的教學和更高質量的教育,也一定是更加開放、更加合作的教育。在後疫情時代,代表著知識創造和科技創新的高等教育界應主動走出「象牙塔」,積極服務國家戰略,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尋求自身進步與所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機融合。
聯盟城市大學生PK創新創業
坦佩雷大學拔得頭籌
為進一步推動廣州友城青年的交流與互動,聯盟發起舉辦「2020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城市創新大學生創業競賽」活動,該項賽事的舉辦得到了聯盟各成員大學的積極響應。比賽包括各校初賽、半決賽以及網上決賽等階段,前後歷時4個多月。
經各成員大學推薦的資深學者或創業專業人士組成的專家團組評審,來自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芬蘭坦佩雷大學、韓國仁川國立大學等的十支學生團隊進入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城市創新大學生創業競賽決賽。12月1日,決賽在廣州大學舉行,經過激烈的線上角逐,坦佩雷大學參賽團隊拔得頭籌,獲得10萬元獎金,廣州大學、坦佩雷大學的5支參賽隊伍獲得第2-3名,分獲3萬-5萬元不等的獎金。
聯盟「朋友圈」再度擴大
澳大利亞西雪梨大學承辦2021年年會
繼去年聯盟「朋友圈」擴容後,此次理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烏克蘭國立科技大學、南非德班理工大學等兩所高校加入聯盟的申請,聯盟的成員大學數量由11所擴大為13所。會議還審議了由兩所以上成員大學發起的在智能製造、數字科技、創業教育、學生交流、中醫藥課程、國際文旅融合創新等領域合作開展網上教學資源開發、課程設計、學分互認、課程銜接、人才聯合培養等相應動議,並達成初步共識。經聯盟主席提名,理事會理事通過由西雪梨大學校長格雷佛教授擔任聯盟2021年執行主席,西雪梨大學將承辦聯盟2021年年會。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通過會議交流,聯盟各成員大學代表達成進一步共識,將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鑑,風雨同舟、攜手共進,共同把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建設成為國際間大學合作交流服務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優秀實踐範例。
【記者】姚瑤
【通訊員】廣大宣
【作者】 姚瑤
廣東教育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