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二維碳納米材料
聽著感覺陌生?
但其實,它正走進我們的生活
在今年智博會上,位於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受邀入駐禮嘉智慧公園「智造重鎮」專題展館。其展示的石墨烯超級電容和石墨烯柔性透明鍵盤吸睛十足。
它憑什麼吸睛,有哪些亮點?
今天高小新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吧~
超級電容
可廣泛運用於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超級電容器單體(左)
超級電容器模(右)
智博會上,重慶石墨烯研究院展示了額定電壓為3.2V的EDLC圓柱型系列產品和EDLC 16V,400F超級電容標準模組。該產品由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孵化公司——重慶中科超容科技有限公司獨自研發。
據介紹,3.2V純動力EDLC超級電容為全球首款,它從單體額定電壓和電容量兩個方面對電容器儲能密度進行了提升。
超級電容標準模組由3.2V超級電容器單體串聯而成,達到新能源車、電力儲能等超大規模應用對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的裡程碑需求,具有比能量大、高功率、長壽命 、充放電速度可達秒級、符合RoHS要求(無鉛化)、可無線充電等特點。
與蓄電池相比,超級電容產品具有非常高的比功率,超長的使用壽命、對環境無汙染,是一種高效、安全、環保的能量存儲裝置。可作為功率電源或能量源廣泛應用於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網及儲能、電動工具、UPS電源、港口及重型機械、3C智能電子產品以及軍工等領域。
以上兩款產品相比行業內2.7V超級電容單體,主要有以下優勢:
同尺寸下單體電壓平臺更高、容量和能量密度更大;
同電壓平臺下模組(系統)使用單體數量更少、質量更輕、體積更小,同比質量和體積能量(功率)密度更高,價格更低;
因單體的高電壓平臺,部分領域可替代鋰電池、鋰電容(2.7V平臺無法實現)。
人工軟骨
給骨關節病痛患者帶來福音
由運動損傷、創傷、退行性變及糖尿病、痛風等疾病引起的軟骨缺損、畸形導致的骨關節炎及其它骨軟骨病在臨床上發病率日益加劇。據悉,目前全世界約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病。
然而關節軟骨自癒合能力很弱,一旦損傷而難以再生。
目前臨床上常採用人工關節軟骨置換的方法進行修復,所用材料多為金屬(如鈦合金)、陶瓷、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氨酯及矽橡膠等,但因各自存在金屬陽離子體內堆積、應力屏蔽、較差的耐磨損性產生的大量磨屑引起骨溶解、易老化、致癌物殘留、強度低等缺點,難以完全替代關節軟骨而獲得實際應用。
因此發展性能優良的人工軟骨替代材料十分迫切。
2019年7月,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四川大學合作研發了一種高性能聚乙烯醇/石墨烯(PVA/GN)納米複合水凝膠人工軟骨替代材料及產品。
該產品具有無毒、無副作用,生物相容性優良,化學性質穩定,良好的柔韌性和高彈性,潤滑性優良、應力遮擋小等特點,被認為是軟骨替代的較理想材料。
人工軟骨
3D列印試樣
該項目目前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一種高強聚乙烯醇水凝膠人工軟骨替代材料的製備方法」( 申請號:202010200930.7)。
透明鍵盤
可手寫可按鍵還可彎曲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電腦鍵盤體積大,攜帶不便、鍵鼠分離,易摔壞,敲擊時有聲音,且不防水。
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重慶墨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製了一款石墨烯柔性透明鍵盤。
它厚度不到1毫米,只有一張A4紙大小,質量輕,且防水,甚至可彎曲,方便攜帶。
與此同時,石墨烯柔性透明鍵盤具有鍵盤按鍵功能、滑鼠功能和手寫功能。
鍵盤引入了免驅設計,智能終端無需外接信號接收埠,無需安裝驅動程序,即可實現與鍵盤的連接。
石墨烯+
引領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
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重慶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和重慶金鳳電子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科技型企業,於2016年6月12日註冊成立。
公司實行「1+N」動態運行協同創新模式,積極聚集各類創新資源。「1」指一個牽頭單位——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N」是指石墨烯產業鏈上的多個創新研發團隊,堅持「為我所用,可不必為我所有」的原則,實現無物理邊界的創新資源有效匯聚和高效集成。
目前,公司正按照「石墨烯+」的發展理念,圍繞石墨烯材料在新能源、複合材料、電子信息、大健康、檢驗檢測等領域的應用,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截止2020年6月份,已突破各類關鍵技術30餘項,形成新產品10多個。公司累計申請專利35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
公司未來將構建石墨烯創新創業團隊30個以上,形成60項以上核心技術和產品,轉移轉化和育成30家以上石墨烯高新技術企業,在3-5個領域形成規模化應用,引領和支撐重慶市千億級石墨烯產業集群聚集發展。
如果說西部(重慶)科學城是個「金籃子」
那麼石墨烯研究院等企業
就是「金雞蛋」
伴隨著「金雞蛋」的紮根和落地
必將助力西部(重慶)科學城揚帆起航
原標題:《【奮進科學城】透明鍵盤、人工軟骨…這些石墨烯「黑科技」你造麼 ?》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