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寫
人物速寫:張宗玉,76歲。她戴著老花鏡,伏在縫紉機上給鞋墊鎖邊,幹 起針線活一絲不苟,因為這是她為濟南交警精心準備的禮物。
這幾天,交警們遇到一件高興事兒,「張大娘給我們送來鞋墊了」。這些 鞋墊針腳細密、做工精巧,都是商河縣熱心老人張宗玉一針一線手工繡制 的。一年多的時間裡,張宗玉足足繡了500雙,就是為了能讓交警們在這個 冬天穿上。
「現在的年輕人都愛趕時髦,我這老手藝你們別嫌棄。」張宗玉的一番話 讓接過鞋墊的交警們紅了眼眶:「大家知道您老人家一針針地縫了這麼多 鞋墊,都特別感動,這對我們來說是最珍貴的禮物。」「那我再給你們多 做幾雙?」張宗玉趕忙拿出一些半成品,又抓緊繡了起來。
年輕時為鄉親健康奔波
家住商河縣埃子李家村的張宗玉老人今年76歲了,在村裡一直是出了名的 熱心腸。鄰裡之間有啥需要幫忙的事,張宗玉總是主動去幫忙。對村裡的 人來說,大家最熟悉的還是她做的鞋墊,特別是村裡的老人小孩,幾乎都 穿過。
鄉親們對張宗玉的評價是:「老了還是閒不住。」張宗玉年輕時曾是一名 鄉醫,從15歲起就為鄉親們的健康奔波。「那時候條件不好,從這個村去 那個村全靠走路。」張宗玉回憶,那個年代農村基本都是土路,每逢雨雪 天氣路上便泥濘難行,但想到病人還在家裡著急地等待,她不管白天黑夜 總要堅持出診。
「我17歲那年,西醫才傳到我們這,之前都是給病人開草藥。」張宗玉介 紹,自己掌握的中醫知識全靠爺爺傳承,把脈、抓草藥、配藥全部都是獨 自完成。在那個年代裡,張宗玉就是一名鄉村的「全科醫生」,無論是疑 難雜症還是小孩常見病、疥瘡、燙傷等病症,鄉親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她 。
爺爺去世後,西醫也漸漸開始應用,為了能夠讓鄉親們享受到更好的醫療 條件,張宗玉步行從商河到濟南買醫學書籍、醫療用品。那時候農村夜間 幾乎沒有照明設施,張宗玉晚上就借著月光看書學習,有時將乾草擰成燈 芯放在「蛤蜊油」裡點燃照明。
步入老年依然閒不住
年少時,張宗玉是娘家村的鄉醫;結婚後又來到婆家村做鄉醫,始終不 變的是鄉親們對她的信任。如今,兒子和兒媳也傳承了母親的使命,成為 鄉村醫生。兒子有時遇到疑難雜症的患者,還會請母親「出山」。
「這個年紀了能為鄉親們做點事我很自豪。」如今張宗玉眼睛也花了, 心臟也不太好,孩子們心疼她,總是讓她多休息,尤其不要做這些針線活 ,可她總是閒不住。「年輕時還能出門給人看病,現在也就幹點針線活了 。」張宗玉把繡的鞋墊送給村裡的鄉親,誰需要就給誰繡,分文不收。
去年冬天,從電視上看到濟南交警雨雪天依然在崗位上值守,張宗玉心 裡很不是滋味。「看著他們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一樣,也想起了我年輕時 候受的苦,大冷天的站在馬路上,得多冷啊。」從那時起,張宗玉開始為 交警繡鞋墊。家人不讓她做針線活,她就偷偷地繡,等孩子們回來了,再 把鞋墊藏起來。等到孩子們發現了鞋墊,問她:「怎麼繡這麼多?給誰繡 的啊?」張宗玉沒有回答。
繡在鞋墊上的「平安」
今年初冬,鞋墊終於完工了。從36碼到44碼,男款女款應有盡有,共500 雙整整齊齊碼在箱子裡,張宗玉特別有成就感。
如今,這些珍貴的鞋墊已經當做獎品,和證書一起分發給在創城期間表 現突出的交警們。他們在拿到鞋墊的那一刻,感動地說:「看著這一針一 線找到了媽媽的感覺。」交警支隊宣傳處的周榆回想起了自己在經七緯二 路口站崗的時候:「那時我媽媽就給我做這種鞋墊,穿上整個冬天都是暖 的,謝謝張媽媽。」
26日,為了當面表示感謝,交警們來到了張宗玉家。沙發上擺放著剛剛 完工的兩雙鞋墊,上面繡著「四季平安」四個大字。張宗玉拿著鞋墊對交 警們說:「這是我對你們的祝福,也代表著你們所做的工作,保咱們百姓 平安。」(濟南日報融媒報導組 記者:王飛 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