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貌似是偶然間發生的,其實都是命中注定的,其背後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的,我們如果能好好的利用這些規律,就能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事半功倍,而且能夠刻意的去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發生,少犯錯誤。
下面,我就為大家揭開這十大定律的神秘面紗。
墨菲定律
由愛德華·墨菲提出,亦稱墨菲法則、墨菲定理。
墨菲定律不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是一種數學推理,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通俗來講就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波克定理
美國莊臣公司總經理詹姆士·波克提出。
無摩擦便無磨合,有爭論才有高論。
通俗來講就是,只有在爭辯中,才可能誕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決定。
奧格爾維法則
奧格威法則,也稱奧格爾維定律、奧格爾維法則。
每個人都僱用比我們自己更強的人,我們就能成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麼他們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奧格威法則強調的是人才的重要性。一個好的公司固然是因為它有好的產品,有好的硬體設施,有雄厚的財力作為支撐,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優秀的人才。光有財、物,並不能帶來任何新的變化,只有具有大批的優秀人才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美既好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麥克尼爾提出。
印象一旦以情緒為基礎,這一印象常會偏離事實。
看不到優秀背面的東西,就不能很好地解讀它。也就是(以貌取人)的另外一種說法。
藍斯登定律
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提出。
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你下來時可能會滑倒,也就是說,一個人要做到進退有度,才不會進退維谷,寵辱不驚。
給員工快樂的工作環境,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遠較在父親之下工作有趣得多。你給員工快樂的工作環境,員工給你高效的工作回報。
洛伯定理
是由美國管理學家R·洛伯研究發現。
對於一個經理人來說,最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會怎樣。如果只想讓下屬聽你的,那麼當你不在身邊時他們就不知道應該聽誰的了。這種現象被稱為洛伯定理。
洛伯定理告訴我們,要想讓員工在你不在場的時候知道該怎樣做,則必須建立切實可行的制度和規程,並把責任落實在每個員工的身上。
刺蝟理論
刺蝟理論,源於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的現象。
刺蝟理論強調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係,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係,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係。
與下屬保持心理距離,可以避免下屬的防備和緊張,可以減少下屬對自己的恭維、奉承等行為,可以防止與下屬稱兄道弟、吃喝不分。這樣做既可以獲得下屬的尊重,又能保證在工作中不喪失原則。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這才是成功之道。
託利得定理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託利得提出
託利得定理是指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看腦子裡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同樣老闆在面對下屬的微小過失時,則應有所容忍和掩蓋,這樣做是為了保全他人的體面和企業的利益。
沃爾森法則
沃爾森法則是美國企業家S·M·沃爾森提出的法則。主旨為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
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決於你能知道多少。
要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你就必須準確快速地獲悉各種情報:市場有什麼新動向?競爭對手有什麼新舉措?……在獲得了這些情報後,果敢迅速地採取行動,這樣你不成功都難。
吉德林法則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管理顧問查爾斯·吉德林提出
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便已經解決了一半。只有先認清問題,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這種觀點在管理學上被稱為吉德林法則。
誰都會遇到難題,人如此,企業也是如此。在瞬間萬變的環境下,怎樣才能最有效地解決難題,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律。
但是,成功並不是沒有程序可循的。遇到難題,不管你要怎樣解決它,成功的前提是看清難題的關鍵在哪裡。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來具體實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