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勤思考研
一、單項選擇題:1~45小題,每小題2分,共9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塗黑。
1.關注和探詢「誰控制學校」、「誰制定學校管理的政策」、「誰決定教育的倫理、社會和經濟目標」、「誰設置課程」的教育理論流派是
A. 制度教育學 B. 改造主義教育理論
C. 存在主義教育理論 D. 批判教育學
【參考答案】D
【解析】批判教育學是20世紀70年代之後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鮑爾斯、金蒂斯、阿普爾、吉魯,法國的布厄迪爾等。基本觀點是:第一,當代資本主義的學校教育不是一種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維護現實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會差別、社會歧視和社會對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與社會相對應的,有什麼樣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就有什麼樣的學校教育機構,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文化樣態、經濟結構都強烈低制約著學校的目的、課程、師生關係、評價方式等,學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產出佔主導地位的社會政治意識形態、文化關係和經濟結構;第三,批判教育學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實背後的利益關係,幫助教師和學生對自己所處的教育環境及形成教育環境的諸多因素敏感起來,即對他們進行「啟蒙」,以達到意識「解放」目的,從而積極地尋找克服教育及社會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四,教育現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觀的,而是充滿著利益紛爭的,教育理論研究不能採取唯科學主義的態度和方法,而要採用實踐批判的態度和方法。從題幹的角度出發,選擇D。
2.如下現象屬於教育範疇的是
A. 爸爸針對小明懦弱的個性設法訓練小明如何以牙還牙報復欺侮者
B. 媽媽指導小明在與他人衝突中如何保護自己
C. 老師嚴格管理以保護小明等弱小學生不再受欺負
D. 小明在與同學的多次衝突中逐漸學會了如何與人和睦相處
【參考答案】B
【解析】教育的定義具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分,廣義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增強人的體質的活動,不論是有組織的或是無組織的,系統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業餘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和網絡教育等。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受教育者主動地學習,積極進行經驗的改組和改造,促使他們提高素質、健全人格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的需要,促進社會的發展,追求和創造的合理存在的人的活動。選項C是教師的學生管理,D是小明的自學,A雖然看似是父親對小明的教育,但是,給予的是一種負向的影響,是基本的價值取向問題,因此,從選擇最佳答案出發,答案選擇B。
3. 下列現象中。可以說明教育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是
A. 班級授課制為普及義務教育提供了便利
B. 普及義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機器大生產對勞動力的要求
C. 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導致社會拒絕學校畢業生
D. 學生發展指導制度促進了學生學業、生涯、個性及社會性的發展
【參考答案】B
【解析】教育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此題目從選項直接出發,C體現是不是促進作用,而是阻礙作用,是屬於負向功能;D是教育對個人發展的影響,而非是對社會發展的影響;A是教育方式,方法本身對教育的影響,而非教育對社會的影響,因此,選項為B。
4. 把教育隱喻為「園藝」,把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稱教師為「園丁」。持這種觀點的人在人的身心發展影響因素問題上傾向於
A. 遺傳決定論 B. 成熟輪
C. 環境決定論 D. 內因與外因交互作用論
【參考答案】C
【解析】教育將教育比喻為「園藝」,教師是「園丁」,學生是受到教師「修剪」、「塑造」等方式影響下形成的「花朵」,這是典型的外鑠論影響,因此,正確選項為C。
5. 在課程內容選擇上,斯賓塞認為科學知識最有價值,其判斷依據是他的
A. 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 B. 外在教育目的論
C. 教育準備生活說 D. 教育適應生活說
【參考答案】C
6.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質發生改變,在教育任務上兼顧
A.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 B. 普通教育與基礎教育
C. 升學預備教育與就業預備教育 D. 基礎教育與預備教育
【參考答案】C
7. 學生必須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受過這種教育的人因為有廣博的知識和理性的能力,將來也是適應力最強的、對未來作了最充分準備的優秀公民和勞動者。秉持這種觀點的人在課程類型上傾向於
A. 學科中心課程 B. 學生中心課程
C. 社會中心課程 D. 活動中心課程
【參考答案】C
8. 發生在教學過程之中,旨在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調整和改進教學的評價是
A. 初始性評價 B. 診斷性評價
C. 終結性評價 D. 形成性評價
【參考答案】D
9. 體諒模式與其他德育模式的區別在於
A. 把道德情感的培養放在中心地位
B. 把道德認知發展放在中心地位
C. 把道德行為學習放在中心地位
D. 把道德價值觀念的獲得放在中心地位
【參考答案】A
10. 強調教師文化建設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是
A. 知識取向模式 B.實踐取向模式
C. 生態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參考答案】C
11. 道德認知發展模式採取「道德兩難法」和「公正團體法」促進學生道德發展,其依據是人的道德發展具有
A.階段性、順序性、差異性
B.階段性、差異性、不平衡性
C.順序性、差異性、不平衡性
D.階段性、順序性、不平衡性
【參考答案】D
12. 現代學校作為一種社會機構,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還派生出許多社會功能,其中包括
A. 社會交往與照看功能 B. 個體個性化與個體社會化功能
C. 選拔與社會分層功能 D. 自我保存與自我更新功能
【參考答案】C
1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曾對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進行調查,發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這份報告指出各國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學的人道主義」、「培養創造性」、「培養承擔社會義務的態度」以及
A. 「培養完人」 B. 「培養獨立個性」
C. 「培養國際理解」 D. 「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參考答案】A
14. 西周時期貴族家庭的兒童教育體現了循序漸進的要求,在其最初階段更為注重
A. 學習計數和練習寫字 B. 訓練基本的生活技能
C. 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D. 養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參考答案】B
15. 唐代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和崇文館、弘文館,屬同類性質的學校,其設立體現了當時學校教育的
A.系統性 B.等級性 C.制度化 D.專門化
【參考答案】C
16. 「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提出這種主張的教育家是
A.張之洞 B.康有為 C.蔡元培 D.晏陽初
【參考答案】C
17. 嚴復在教育作用問題上,受斯賓塞「三育論」的影響,主張鼓民力、開民智和
A. 新民德 B. 移民風 C. 增民財 D. 強民體
【參考答案】A
18. 我國最早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制是
A. 壬寅學制 B. 癸卯學制 C. 壬子癸丑學制 D. 壬戌學制
【參考答案】A
19. 最早輸入中國的西方近代教學法是
A. 德克樂利教學法 B. 蒙臺梭利教學法
C. 設計教學法 D. 五段教學法
【參考答案】C
本題考查我國學習國外教學法的歷史
20.陶行知創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於
A. 解決普及教育額師資問題 B. 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C. 發揮優秀學生的幫扶作用 D. 儘早完成兒童的社會化
【參考答案】A
21.黃炎培認為,職業道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涵,其基本要求是
A. 「博愛互助」 B. 「謀生濟人」
C. 「敬業樂群」 D. 「愛國崇實」
【參考答案】C
22.我國近代最早制定分年課程計劃,採用班級授課制進行教學的新式學堂是
A. 京師同文館 B. 京師大學堂
C. 上海廣方言館 D. 湖北自強學堂
【參考答案】A
23.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在發展群眾教育過程中採取的辦學政策是
.A. 公有民辦 B. 公有公辦
C. 公辦民助 D. 民辦公助
【參考答案】D
24.古風時代雅典青少年一邊繼續在文法學校和弦琴學校學習,一邊為了接受體育訓練進入
A.斯多葛學校 B.體操學校
C.埃弗比 D.體育館
【參考答案】B
25.西歐中世紀大學所設學科一般為
A. 文科、法學科、醫學科、神學科
B. 文科、理科、醫學科、神學科
C. 文科、理科、法學科、醫學科
D. 文科、理科、法學科、神學科
【參考答案】A
26.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點是
A. 實施貴族式精英教育
B. 重視古典人文學科
C. 實施世俗性的義務教育
D. 重視教育的群眾性和普及性
【參考答案】B
27.在西方近代教育中,依據教育心理學化的理念,提出初等學校教育應該從最簡單要素開始,以便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和諧發展的教育家是
A. 洛克 B. 盧梭 C. 誇美紐斯 D. 裴斯泰洛齊
【參考答案】D
28.17-18世紀英國的公學採用寄宿制,以升學為主要目標,具有大學預科的性質。這種「公學」的含義是
A. 公立學校
B. 公共機構管理的學校
C. 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稅收開辦的學校
D. 為培養公職人員而由公眾團體資助興辦的學校
【參考答案】D
29.拿破崙執政時期所建立的帝國大學實質上是
A.帝國的最高教育領導機構 B.由帝國建立的大學
C.帝國高等教育機構的總稱 D.由帝國統轄的大學
【參考答案】A
30.在美國進步教育運動中,為了充分利用學校設施提高辦學效率,在教學中採用「分團學制」的教育改革試驗是
A.昆西制度 B.葛雷制 C.道爾頓制 D.文納特卡制
【參考答案】B
31.從20世紀30年代起,歐美掀起了一場主張恢復西方傳統教育核心價值的取向,反對進步教育和新教育的運動,形成了「新傳統教育」思潮。新傳統教育主要包括
A. 要素主義教育、永恆主義教育、新託馬斯主義教育
B. 改造主義教育、永恆主義教育、新託馬斯主義教育
C. 永恆主義教育、要素主義教育、改造主義教育
D. 新託馬斯主義教育、要素主義教育、改造主義教育
【參考答案】A
32.1963年,英國頒布教育改革法案《羅賓斯高等教育報告》,探討高等教育如何為社會服務的問題,提出了著名的「羅賓斯原則」,其含義是
A. 為所有類型的高等學校提供無任何附加條件的國家援助
B. 為所有能力和成績合格並願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課程
C. 高等教育分為「自治」部分(大學)和「公共」部分(大學以外的學院)
D. 建立由個人高等教育、職前專業訓練、在職進修構成的「師資培訓三段法」
【參考答案】B
33.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趨勢的影響,蘇聯開始新一輪教育改革,矛頭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極影響,即
A. 片面強調提高智力水平,忽視基礎知識教學
B. 片面強調基礎知識教學,忽視提高智力水平
C. 片面強調生產勞動教學,忽視理論知識教學
D. 片面強調理論知識教學,忽視生產勞動教學
【參考答案】C
34.根據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觀點,兒童學習遊泳主要屬於
A. 連鎖學習 B. 信號學習
C. 規則或原理的學習 D. 解決問題的學習
【參考答案】D
35.在期末複習時,學生採用將課文內容以列結構提綱、畫網絡圖的方法來幫助記憶。這種學習策略屬於
A. 複述策略 B. 精細加工策略
C. 組織策略 D. 資源管理策略
【參考答案】C
36.同概念一樣,規則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體現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得寸進尺
C. 入鄉隨俗 D. 吃小虧得大便宜
【參考答案】B
37.場依存認知風格者偏向的學習方式是:
A. 自主學習 B. 合作學習
C. 探索學習 D. 有意義學習
【參考答案】B
38.某學生因對「必須堅持每天一定量的運動達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實困難放棄了瘦身計劃,根據班杜拉的理論,這表明其對瘦身的
A. 結果期望低 B. 結果期望高
C. 效能期望低 D. 效能期望高
【參考答案】C
39.教育科學研究的目標是:
A 指導教育實踐 B. 規範教育行為
C. 揭示教育規律 D. 制定教育方針
【參考答案】C
40.某校有2500名學生,先要抽取100名進行課外閱讀情況調查。調查者將學生總體按姓氏筆畫排列,把總體劃分為K=2500/100=25個相等間隔,如隨機抽取第1名為第10序列,那麼依次抽取35,60,85,110……直到100名學生為止,這種抽樣方法是:
A. 簡單隨機抽樣 B. 系統隨機抽樣
C. 分層隨機抽樣 D. 整群隨機抽樣
【參考答案】B
41.在教育文獻檢索中,題錄、書目、索引、提要等屬於文獻等級中的
A 零級文獻 B. 一級文獻
C. 二級文獻 D. 三級文獻
【參考答案】C
42.便於進行定量分析和比較研究的觀察類型是:
A. 全結構式觀察 B. 準結構式觀察
C. 半結構式觀察 D. 非結構式觀察
【參考答案】A
43.李老師將兒童閱讀能力劃分為優、中、差三個等級進行測量調查,這種測量屬於:
A. 定名測量 B. 定序測量
C. 定距測量 D. 比率測量
【參考答案】B
44.凱米斯倡導的教育行動研究類型是:
A. 理論取向的教育行動研究
B. 技術取向的教育行動研究
C. 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動研究
D. 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動研究
【參考答案】C
45.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離散趨勢的差異量數是:
A.全距 B.中數和平均數
C.標準差和方差 D.差異係數
【參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