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世界上確有什麼仙草的話,那這種仙草應當是霍山石斛莫屬。在幾千年的中醫藥歷史中,霍山石斛一直和人參、靈芝、冬蟲夏草等被列為上品,在唐代醫學經典《道藏》中更是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它之所以被稱為仙草,是因為它對人體有大益,且都長於人跡罕至之處,數量稀少,凡人難得一見,在古代只有達官貴人才吃得起。
霍山石斛,又稱米斛、龍頭鳳尾草、皇帝草等,為蘭科石斛屬草本植物,常附生於山谷林中的參天古樹上或雲霧繚繞的懸崖峭壁上,主產於大別山安徽霍山。由於野生石斛資源瀕臨滅種,早在1987年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珍稀藥用植物,故價格也非常昂貴。
石斛在我國的藥用歷史非常悠久,始見於《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記載石斛「味甘,性平。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石斛品種眾多,而霍山石斛(米斛)是我國石斛類藥材中唯一的特有品種,也是我國古籍書中很難找到描寫最為完整的物種之一。
只見清代著名醫家趙學敏和趙學楷二人在《本草綱目拾遺》和《百草鏡》中分別總結:「霍石斛,出江南霍山」;「石斛,近時有一種形短只寸許,細如燈芯,色青黃, 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州及州府霍山縣,名霍山石斛,最佳。」以其形如累米,多節,類竹鞭,幹之成團,霍石斛生長緩慢,一節只有米粒長,根據其形態外形特徵,霍石斛又稱「米斛」。
《中國藥學大詞典》稱霍山石斛「專滋肺胃之氣液,氣液衝旺,腎水自生」,善於養陰生津,治療陰虛津虧諸症;而《神農本草經》將霍山石斛列為具有「輕身延年」作用的聖藥;清代《藥性論》說:霍山石斛能補腎積精、養胃陰、益氣力。由此可見,霍山石斛在延年益壽、強生健體、養生方面功效非凡。
霍山石斛雖然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神奇的效果與作用,然而人們卻並不能準確地辨認出霍山石斛的真身。那麼霍山石斛到底與其它石斛又有著哪些區別呢?我們常聽的有霍山石斛和鐵皮石斛兩種,雖然它們都是非常好的養生保健品,可以日常飲食服用,也可以入藥療養,但正因如此,導致很多人誤認為它們是同一品種。
鐵皮石斛比霍山石斛分布要廣,鐵皮石斛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長,另外,鐵皮石斛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不能抵擋嚴寒和酷熱的天氣;而霍山石斛耐寒,零下10度依然可以生存。鐵皮石斛植株較高大,莖表皮呈現淡綠色;而霍山石斛植株相對較為矮小,其莖從基部向上逐漸變細,表皮為淡黃色。從植株外形上,是極易分辨鐵皮石斛與霍山石斛的。
關於霍山石斛就介紹到這了,你認識了嗎?這東西,俗稱「皇帝草」,野生非常稀少,極其珍貴,請您識別好,若有幸遇見,是您福氣,別當雜草。「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與轉發,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