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現:阿波羅17號採集的月球樣本,記錄了月球數百萬年的歷史

2021-01-09 達夫觀察

儘管月球離地球很近,也非常便於觀測,不過,自1972年以來,人類太空人還沒有再次踏上月球的表面。

幸運的是,當美國宇航局提出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的計劃,並計劃在2024年將第一個女人和下一個男人送上月球時,這種情況將在未來發生改變。

與此同時,這使得阿波羅號太空人從月球帶回地球的樣本,成為稀有而珍貴的商品。近日,專家首次使用一種技術,從阿波羅17號從月球採集的樣本中,觀測到單個顆粒月球塵埃中的單個原子。

考慮到美國太空人吉恩·塞爾南和哈裡森·施密特在1972年的登月任務後,只是將245磅重的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每一次只研究一粒塵埃顆粒,肯定有助於更好地保存樣本。

這項被稱為原子探針斷層掃描的技術,為研究月球表面提供了一種新方法。這種方法通常被用於納米線生產的材料科學,因為它可以在很小的範圍內分析材料。

美國宇航局授予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西北大學和普渡大學的專家使用阿波羅17號月球土壤樣本的權限。參與該研究的專家之一、菲爾德博物館和芝加哥大學的博士生詹妮卡·格裡爾表示,此前,菲爾德博物館和西北大學的專家,曾對微小樣本進行原子探針斷層掃描,比如來自鐵隕石的納米級顆粒。

專家發現:阿波羅17號採集的月球土壤樣本,記錄了月球數百萬年的歷史。格裡爾說道:「我們正在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分析來自太空的巖石顆粒,這是首次對月球樣本進行此類的研究,我們正在使用一種許多地質學家甚至從未聽說過的技術進行研究。」

像鐵或水這樣的物質,在月球土壤中形成了小而複雜的結構。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研究月球土壤樣本,可以詳細地了解月球的組成。這項技術涉及到使用一束帶電原子在塵埃顆粒的表面雕刻出一個尖銳的尖端,這個尖端只有幾百個原子寬。我們要知道,一張A4紙的厚度是成千上萬個原子。

該研究的共同者之一、菲爾德博物館館長、芝加哥大學副教授菲利普·赫克表示:「我們可以用『納米木工』這個詞。這就像木匠在木頭上加工一樣,我們在納米尺度上加工礦物。」

該月球樣本被放置在西北大學的原子探針內,並用雷射照射,雷射會使原子發生位移。然後,每個原子撞擊一個用來探測它們的平板,這使得專家能夠確定原子的類型及其電荷。

在單一的顆粒中,他們發現了月球表面存在水、鐵、氦和太空風化的證據。鐵是一種較重的元素,所以,它的原子撞擊探測板的時間,比其他較輕的元素要長——這使得它可以被識別出來。

赫克表示:我們可以將這項技術應用到沒有人研究過的樣本上,這項技術有很高的靈敏度和解析度,你幾乎肯定會發現一些新的或意想不到的東西,你可以發現你在其他地方無法發現的東西,而且,只需要消耗掉一小部分樣本。」格裡爾利用這些數據進行三維重建,並用彩色編碼原子來繪製月球塵埃顆粒,這使得專家們首次能夠在月球塵埃中看到精確的原子及其位置。

月球沒有大氣層,它受到小隕石、太陽風和來自太陽的宇宙射線的直接影響,這被稱為太空風化。因此,雖然月球不像地球及其移動的構造板塊那樣具有地質活躍性,但月球表面的土壤確實會發生變化。在月球表層土壤下面,情況看起來很不一樣。未直接暴露在外的月球土壤,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月球的歷史。

更深入研究並了解月球上的土壤,可以使其幫助未來的月球任務中的太空人。從宏觀上看,原子探針斷層掃描技術也可以用來研究從小行星上帶回地球的樣本。

格裡爾表示:「這對全面鑑定少量珍貴的樣本特性非常有用。我們能夠很好地完成這些非常激動人心的任務,比如Hayabusa2和OSIRIS REx很快返回地球——這些無人駕駛的宇宙飛船會收集來自小行星的小碎片。這種技術絕對應該應用到他們帶回的東西上,因為它要消耗的樣本材料很少,但能夠提供的信息卻很多。」

通過比較原子探針斷層掃描技術和望遠鏡對來自月球或小行星的樣本的觀察研究,可以讓專家了解他們在採樣不實際或不可能的情況下發現更多的情況。

格裡爾強調:「重要的是,在實驗室裡研究這些材料,這樣我們才能了解我們通過太空望遠鏡無法看到的東西。因為做了這樣的研究,我們了解月球上的環境是什麼樣的。這遠遠超出了人類太空人在月球上行走時所能了解的內容,這小小的土壤顆粒記錄了月球數百萬年的歷史。」而且,本研究中使用的月球土壤的塵粒樣本,將來還可以提供給其他專家使用。

赫克指出:「在50年前,沒有人預料到有人會採用這種技術分析樣本,而且,只是很小的顆粒物樣本。而且,太空人的手套上可能就會有數千顆這樣的顆粒,這將能夠為我們未來的大規模研究提供充足材料。」

考慮到未來的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任務是重返月球,專家希望未來的太空人能夠從月球帶回更新的、更多樣化的樣本。格裡爾透露,只從月球上的一個地點研究太空風化現象「就像只分析地球上某一處山脈的風化現象」,這可能不具備很大的代表性。

專家發現:阿波羅17號採集的月球樣本,記錄了月球數百萬年的歷史。格裡爾說道:「我們需要通過月球的其他地方和物體,來了解太空的風化,就像我們需要查看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一樣,比如沙漠中的沙子和山脈中露出的石頭。」

專家反覆研究從月球正面收集的樣本,期盼研究來自月球背面的物質。就像格裡爾一樣,他非常渴望來自月球背面的樣本,因為月球背面總是背向地球。格裡爾表示:「從觀測研究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挑戰,在月球背面收集到的物質,可能與我們在月球正採集到的物質存在很大的不同。」

相關焦點

  • 塵封50年的月球秘密,NASA解鎖阿波羅17號帶回的月球樣本
    其實所謂的秘密就是一份封存了近50年的月球樣本,NASA稱這份編號為73002的月球樣本是此前由阿波羅17號上的太空人從月球上收集帶回的珍貴樣本,裡面放置的是月球50年前的巖石和土壤。73001與73002號樣本這次的73002號樣本並不是1969年阿姆斯特朗乘坐的阿波羅11號飛船帶回來的月球樣本,這份樣本是美國在1972年的最後一次載人登月任務中由阿波羅17號帶回的珍貴樣本,在此之前這份樣本一直被封存著
  • 行星科學專家鄭永春博士:為何到月球上去「挖土」?樣本有利於...
    按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約20多天後將帶回我國首份自主無人採集的月球樣品。這也是繼1976年蘇聯Luna24取回月球樣品後,人類時隔44年再一次採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 針對此次嫦娥五號登月採集月球樣品,記者採訪了行星科學專家鄭永春博士,講述嫦娥五號為何要登月去「挖土」?
  • 「阿波羅」17號月球之旅
    1972年12月19日,「阿波羅-17」返回,最後一次「阿波羅」登月計劃結束1972年12月19日,「阿波羅」17號飛船的指揮艙墜落在距薩摩亞群島
  • 月球上採集回來的土有多值錢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後開啟了一項重要任務-從月球上採集土壤和巖石樣本並帶回地球。採集的樣本都被用來幹什麼了?研究在阿波羅11號著陸點發現了兩種主要類型的巖石,玄武巖和角礫巖。這些月球巖石是用各種工具收集的,包括錘子、耙子、勺子、鉗子和巖心管。
  • 嫦娥五號在月球上挖土,月球上採集回來的土到底有多值錢?
    採集的樣本都被用來幹什麼了?研究在阿波羅11號著陸點發現了兩種主要類型的巖石,玄武巖和角礫巖。1970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將 "阿波羅11號 "採集回來的月球樣品,作為禮物送給了135個國家和美國50個州。
  • 行星科學專家鄭永春:未來或可利用月球監測地球數據
    這也是繼1976年的蘇聯後,人類時隔44年再一次採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針對此次嫦娥五號登月採集月球樣品,記者採訪了行星科學專家鄭永春博士。  月壤是 「絕佳樣本」  「月壤是了解月殼巖石圈的組成和分布特徵,研究月球乃至地月系演化歷史的絕佳樣本。
  • 阿波羅17號在月球拍攝到的「星際之門」
    阿波羅17號(Apollo 17)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中的第十一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六次也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登月任務。
  • 太空人從月球採集的一份樣本,它的成分可能來自我們地球
    1971年2月,美國太空人艾倫·謝潑德在月球表面採集樣本時注意到了一塊很普通的石頭。隨後他設法將巨石送上了宇宙飛船。然後他們打算把這塊石頭帶回家進行分析,希望能揭開它的一些秘密。在執行任務期間,阿波羅14號船員設法取回了一些在月球上發現的各種材料的樣本。此外,他們在那裡進行了不少於10次的實驗。該團隊還拍攝了一些令人驚嘆的照片,最終讓我們地球上的所有人都看到了那裡的樣子。
  • 太空人在阿波羅17號繞月飛行時究竟看到了什麼?
    這裡的景色總是讓我著迷,但是新的發現讓我震驚,1972年的12月,阿波羅17號航行到月球的背面,記錄下了一顆藍白相間的地球如新月形正緩緩從月球的地平線升起。如今,照片已經被凱文吉爾大師從紋理,顏色和對比度上進行了優化。
  • 太空人在阿波羅17號繞月飛行時究竟看到了什麼?
    這裡的景色總是讓我著迷,但是新的發現讓我震驚,1972年的12月,阿波羅17號航行到月球的背面,記錄下了一顆藍白相間的地球如新月形正緩緩從月球的地平線升起。如今,照片已經被凱文吉爾大師從紋理,顏色和對比度上進行了優化。我可以想像到那真切壯闊的景色一定與太空人眼中的景色十分接近。「我之歸途,你之家鄉——地球,充滿生機,勢不可擋。」
  • 嫦娥五號奔月在即,計劃帶回2千克月球樣本,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它在月面軟著陸後,用自動鑽孔機採集月球樣品,然後把樣品封裝於返回艙內。接著,上升級從月面起飛返回地球,最終返回艙於1970年9月24日在蘇聯境內著陸。它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共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儘管載人月球採樣返回技術更複雜、成本更高,但由於航天員可以到艙外活動,還能乘月球車漫步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採集月球樣品,所以用載人飛船從月球採樣返回,不僅採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採集範圍廣。從阿波羅11號到17號,帶回的月壤和月巖樣品總計約381.7千克。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探測月球有3種常用方法。」全國空間探測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是環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綜合性普查;二是著陸和巡視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詳查;三是採樣返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精查。
  • 同樣是月球取樣,為何阿波羅號帶回380千克,嫦娥五號只有2千克?
    毫不誇張的說,嫦娥5號的任務是我國航天史上最為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在12月3日23:10,嫦娥5號的發動機成功工作了5分鐘,並且將攜帶的樣品艙升起,成功的送入到了預定的環月軌道。沒有想到的是嫦娥5號取的樣本只有2千克而已,在50多年前美國阿波羅飛船從月球上獲得了380千克的樣品。50年前後為何兩國取回的月球樣品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 嫦娥五號「奔月」在即:帶回2千克月球樣本,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它在月面軟著陸後,用自動鑽孔機採集月球樣品,然後把樣品封裝於返回艙內。接著,上升級從月面起飛返回地球,最終返回艙於1970年9月24日在蘇聯境內著陸。它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共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儘管載人月球採樣返回技術更複雜、成本更高,但由於航天員可以到艙外活動,還能乘月球車漫步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採集月球樣品,所以用載人飛船從月球採樣返回,不僅採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採集範圍廣。從阿波羅11號到17號,帶回的月壤和月巖樣品總計約381.7千克。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挖土」有魅力,各國都很拼「冷戰期間,當時的航天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都很熱衷於去月球採樣。」龐之浩介紹,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
  • 太空採樣大盤點·阿波羅和月球號
    #知識分享獎學金第二期#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凌晨,去去就回的嫦娥五號歷時23天,順利從月球挖土而歸。先驅者阿波羅號1969年7月20日,NASA阿波羅11號登月艙帶著兩名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功踏上月球正面的靜海基地。這不僅是人類首次載人登陸月球,也讓月球成為了人類目前為止唯一親身探測過的地外天體。
  • 為何要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的這次探測,或能改寫月球歷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說,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樣本,由月球巖石在遭受隕石撞擊、太陽風轟擊和宇宙射線輻射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巖石碎塊、礦物及隕石等物質,通過研究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 「嫦五」發射倒計時,這趟「挖土」之旅或改寫月球歷史
    月球20號探測器和月球24號探測器則分別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和月球危海採集到了55克與170克樣品。「載人飛船從月球採樣返回,不僅採集量大、選擇性強,而且採集範圍可以很廣,因為航天員可以到艙外活動,還能乘月球車漫遊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採集月球樣品。例如美國阿波羅系列任務採樣位置的地理分布、地質特徵就非常豐富。」龐之浩說。
  • 月球「挖土」簡史
    即使在今天,月球採樣的方式也大多為「載人登月採樣」和「無人採樣」兩種方式。在載人登月採樣方面,目前全世界僅有美國成功實現。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
  •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
    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探測月球有3種常用方法。」全國空間探測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是環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綜合性普查;二是著陸和巡視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詳查;三是採樣返回探測,主要用於對月球進行區域性精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