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圖為龍華區參展園景作品《城市自然畫廊》。
11月28日至12月18日,以「鍾靈毓秀、追夢花城」為主題的2020深圳簕杜鵑花展在蓮花山公園開展,一年一度的花藝盛宴如期而至,由各區(各單位)精心打造的12個主題花園錯落分布於蓮花山公園椰風林草坪,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觀賞。
其中,龍華展園以「城市自然畫廊」為主題,融合龍華最具代表性的版畫創意設計,通過框景呈現出一幅幅生機盎然的花作,以花藝筆觸講述龍華故事,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最終,由龍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代表龍華區參展的《城市自然畫廊》園景作品從12個參展主題花園中脫穎而出,斬獲大賽造園綜合獎大金獎。
版畫藝術融合花卉園藝 靈動繪就龍華之美
坐擁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觀瀾版畫村,版畫是龍華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也是《城市自然畫廊》的設計之源。
在「自然畫廊」中,花是植物版畫的重要表現元素,是顏料、是畫作、是畫框,更是藝術品。園中設置的藝術裝置形式多樣,通過框景呈現出一幅幅生機盎然的花作,框景成畫中畫,對景成園中園,園景、畫境隨時間變化,體現龍華發展中每個求新蛻變的階段,表達「珍愛自然、大愛祖國、深愛深圳」之情,意在傳遞植物是無價之寶、珍愛自然的理念。園中七幅主景畫恰是七份禮物,獻禮新中國成立70餘年的七個裡程碑,其中四幅自然畫作致敬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龍華區在2020年不負韶華,跑出新時代深圳「加速度」。
在畫作理念上,三幅藝術版畫由觀瀾版畫村藝術家根據主題花簕杜鵑、充滿陽光與希望的向日葵和代表團聚與祝福的繡球結合園內種植的花卉創作而成。四幅自然畫作凸顯華南本土植物,以葉色、葉形、花魂、花意作畫,其中一幅特別縮影了龍華區最新的城市自然畫廊——獲得2020IFLA經濟可持續發展類最高獎的龍華環城綠道。
畫廊空間以光線鋪設,用透光、吸光、反光的新型材料,建造光的牆、光的路和光的溪流。來自全國各地一百多個品種的植物匯成花溪,流淌貫穿整個自然畫廊,流入顏料管中,再擠出到畫板上,繪就鍾靈毓秀的城市意向,呈現「百花滿潭溪水香」的美景。
兼具匠心與環保 賦予藝術裝置無限可能
展區植物配置匠心巧妙,全園採用近兩百個植物品種,以場地現狀棕櫚科植物為骨架和遠景,選用柚子、龍眼、木瓜、雞蛋花等華南地區本地物種作為綠色背景植物;以主題植物簕杜鵑、綠櫻、新加坡塔紫等組成骨架花卉,營造高低錯落、層次豐富的植物空間;中低層植物則採用薰衣草、迷迭香等芳香植物,在新冠疫情下關注芳療對心情的積極作用,提倡健康源於自然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踐行展覽的可持續性,龍華展園秉承給予展覽全生命期的宗旨,以環保形式將藝術裝置回收利用。2019粵港澳大灣區深圳花展龍華展園中的藝術裝置材料就通過回收、切割、製作,成為了能夠靈活使用的坐凳和特別的花器,將花展的故事傳遞到公園裡、展覽場地中、辦公桌上,又回到2020年的展園中。同時,《城市自然畫廊》選用了陽光板和玻璃磚作為背景材料,展覽結束後,陽光板將製作成展示臺再次利用,玻璃磚牆可再次回收製作成為花園步道,畫框則可整體轉移到另一個公園,框景任何自然景觀。
作為臨時性的花園,在創造空間效果的同時,龍華區始終堅持「輕體量、輕構築」理念,使用輕質陽光板作為背景牆,若隱若現透露出植物背景,創造水景時不砌築水池,而以藝術手法還原閃耀波光的水面。
在呈現視覺藝術的同時,《城市自然畫廊》亦承載著宣傳自然教育、傳播生態理念的功能。除遍布全園的芳香植物、蜜源植物營造「花香蝶自來」的生態環境外,該展覽還特別收集展示華南地區本地植物種子、華南地區特色鳥類,並開展線上同步展覽,帶給市民朋友「視覺、聽覺、嗅覺」全方位感受的自然教育體驗。
龍華新聞記者 楊奕 通訊員 陳鋒 林金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