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的成熟,各大廠商逐漸開始對電腦DIY配件的二次開發,國內走在這種個性化前列的廠商要數七彩虹旗下的iGAME系列產品了。iGame在經過了一年的潛心研究與調研之後,近日推出了一款高規格的iGame 260+ UP烈焰戰神版顯卡。第一次得到產品實物圖片後,編輯部的幾個狂熱燒友強烈期待著該產品的上市,因為其中「SPT超量鍍銀」是相當引人矚目的一項技術,數日前我們得到了iGame 260+ UP烈焰戰神版(以下簡稱iGAME260+),今天就來一驗真偽吧。
自從iGAME260+到了編輯部,就有不少毛頭小夥子開始躍躍欲試,一心想把這塊價格不菲的定製版顯卡大卸八塊,但又有誰真捨得破壞這麼好的一塊顯卡來取出那塊「SPT超量鍍銀」的PCB呢?幾經周折,我們從iGAME研發部門得到了這塊「光板沒毛」的「SPT超量鍍銀」iGAME260+ PCB。
古人銀針驗砒霜,小編砒霜驗「SPT超量鍍銀」PCB
說了這麼多關於「SPT超量鍍銀」的PCB後,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簡單講就是在PCB電路中使用了大量的銀。作為一種稀有金屬這樣鍍在PCB上是否太過奢侈了呢?拋開這些不說,市場上有很多廠商在宣傳上誇大其詞,掛羊頭賣狗肉。為了在讀者面前驗證是否真如iGAME方面所說,他們在260+的PCB上使用了銀材質,本站諮詢了一些鑑定專家,他們的建議是用化學實驗的方法鑑定PCB表面的含銀量。
相信大家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古人用銀針來驗證食物中是否有毒,這次試驗也使用了類似的方法——Na2S(硫化鈉,又稱硫化鹼、臭鹼)與銀起反應生成黑色的Ag2S(硫化銀),實際上這個化學反應常淨化用於廢水和銀的回收。反應的化學式如下:
2Ag+Na2S=Ag2S+2Na
硫化鈉有腐蝕性,因此此試驗會嚴重損傷顯卡的PCB,並且硫化鈉有毒,因此非專業人士切勿模仿!!!
註:而銀針主要是在古代用來測試砒霜的,砒霜的主要化學成分為三氧化二砷(As2O3),不過古代的生產技術落後,致使砒霜裡都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與銀接觸,就可起化學反應,使銀針的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的「硫化銀」,到了現代,生產砒霜的技術比古代要進步得多,提煉很純淨,不再參有硫和硫化物。銀金屬化學性質很穩定,在通常的條件下不會與砒霜起反應。有的物品並不含毒,但卻含許多硫,比如雞蛋黃,銀針插進去也會變黑,與此次試驗用的化學原理相同。
試驗全過程大圖賞析
左側的試劑瓶中裝的就是硫化銀溶液(味道很難聞哦)
實驗前的鍍銀PCB看上去白花花的一片
用注射器吸取少量硫化鈉溶液
將硫化鈉溶液滴至顯卡PCB上
使用名片將硫化鈉溶液散開,讓其與PCB焊點上的銀充分接觸
毒藥驗真銀之試驗結果
剛剛塗抹好硫化鈉溶液後的PCB版
大約三分鐘後,變化並不明顯
六分鐘後,已經有些地方開始變色了
不到10分鐘後,塗抹硫化鈉溶液的地方已經有明顯的變化
半小時之後,PCB上的銀已經完全變黑了
經過對比硫的氧化作用非常明顯,反應結束後留在PCB表面的黑色物質是Ag2S
經過大約不到10分鐘的時間,我們已經明顯可以看到在PCB上的鍍銀部分開始發黑,如果我們對比塗抹前的照片來看,這樣的變化非常明顯。
通過這個小實驗,可以看到iGame的這款260+ UP烈焰戰神顯卡的PCB上確實有銀,並非單純宣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