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表面處理網訊:(1)可能原因:除油不淨
處理方法:加強除油,保證工件表面乾淨。
(2)可能原因:酸處理工藝不當
原因分析:銅及銅合金件表面的酸處理,一般均先在含有強烈氧化作用的硝酸等三酸所組成的出光液中進行,然後再洗淨酸液,此時,工件的表面雖說很光潔,但表面仍有一層肉眼不易察覺的極薄的氧化層,若進行浸銀或預鍍銀,不但表面發花,而且結合力不好。
處理方法:三酸出光後,再經稀鹽酸(1+1)活化,徹底除盡表面的氧化層。
(3)可能原因:酸處理放置時間過長
原因分析:經酸處理後的銅件,若放置時間過長,銅表面又開始氧化,影響結合力。
處理方法:合理組織安排生產,酸活化後的工件立即人槽電鍍。
(4)可能原因:未經預鍍處理或預鍍處理不當
原因分析:由於銅在鍍銀溶液中的電勢比銀負得多,當銅件浸入鍍銀溶液的一瞬間,銀立即從溶液中置換出來,形成置換性鍍層,在此鍍層上再鍍上銀層,它的結合力不好,容易剝落。為了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保證銀鍍層與基體金屬的結合力,必須先進行預鍍銀(或浸銀)。預鍍銀是在銀含量低、游離氰化鉀含量高的條件下進行的,在此溶液中,銀的電勢向負的方向偏移,避免了瞬間的接觸置換,然後再在常規的鍍銀液中加厚。也可以用汞齊化等方法在銅件表面浸銀,再在常規鍍銀液中加厚。
處理方法:合理選擇和設計預鍍銀(或浸銀)工藝。
(5)可能原因:銀含量太低
處理方法:分析調整鍍液成分。
責任編輯:鄭必佳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