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表面處理網:在生產中,氰化物銅錫合金鍍層有時出現鍍層起泡甚至脫落的現象。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呢?一般有下列原因。
(1)除油不乾淨:電鍍前部分未除淨的油膜使金屬與鍍液隔離。影響金屬離子在陰極沉積,嚴重時甚至鍍不上金屬。對附有較薄油膜製件,即使鍍上了表面良好的鍍層,實際上也是結合不牢固的。在一定條件下(鍍層的厚度增加引起的應力增加;鍍鉻時高溫高電流的衝擊;機械拋光的強衝擊力及由摩擦產生的高溫等)的影響下,鍍層就會起泡。嚴重時會脫落。
(2)置換銅的影響:製件在進行電鍍前,一般都須經過電解除油和酸浸蝕。當電解除油溶液和酸浸蝕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銅雜質時,對鋼鐵製件而言,就很容易在製件的表面置換上一層銅層,這層銅與基體金屬的結合是不牢固的。在置換銅上再電鍍銅錫合金,隨著厚度的增加,鍍層就會產生一定應力,當應力大到一定程度時,鍍層就會隨著置換層一起脫離基體而形成起泡,甚至大面積脫落。
(3)析氫的影響:在電鍍過程中,析氫是造成鍍層起泡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這是因為在電解除油和電鍍過程中,如果基體金屬表面存在裂紋和微孔,就會聚集一定的吸附氫。在電鍍銅錫合金時,若鍍液中的游離氰化鈉含量過高或陰極電流密度過大等,都會使陰極表面有大量氫氣析出,同樣會有一部分氫滲入或吸附在基體金屬表面的裂紋和微孔等處。在這種滲氫或吸氫的製件表面上鍍上一層鍍層後,當覆蓋鍍層和周圍溫度升高時,往往因膨脹外溢對鍍層產生一種壓力,使鍍層脫離基體而凸起,形成起泡。
為了提高電鍍質量,預防鍍層起泡現象的發生,一般應採取適當措施。當鍍件進行電解除油時,有色基體金屬應採取陰極去油,增大電流密度,縮短除油時間;鋼鐵基體應採用先陰極去油,後陽極去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去油效果,而且可減少滲氫現象的發生。
另一方面,鍍液中游離氰化鈉含量太高,採用的陰極電流密度過大而在鍍件表面大量析氫時,除引起鍍層起泡外,還會造成鍍層的針孔、麻點、氣流條紋和局部無鍍層等疵病,所以要注意控制游離氰化鈉含量不能太高,陰極電流密度不能太大,以免降低電流效率,避免大量析氫對鍍層造成的不良影響。
責任編輯:周良坤
【慧聰資訊手機客戶端下載】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