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裡,我們經常看到飛碟,很多UFO的形狀也是飛碟狀。貌似飛碟是一個外星高科技飛行神器。為什麼我們人類不參考製作出來使用呢?無論結構,速度都比現在的飛機更有優勢,到底現在有沒有公司機構在研製,沒有在世界出現前,應該還是個謎。
我們先來看看科幻片裡的飛碟的構造及飛行狀態,一般都是外形圓形碟狀,外表光滑流線型,頂層是控制倉,周邊有的會設置觀測小窗戶,出入口設在底部中心點,有時有些飛碟可以從底部中心點吸納物體進入,動力發射也在底部或側邊,可以垂直升降,瞬間飛升,伴隨著一道閃耀光線。這就是我們對飛碟的最深印象。
確實我們看的科幻片裡的飛碟令人神往,既然電影已經把飛碟形象化了,而且也展現了它的功能,也就是一切都可以進一步研究,然後進行生產,為什麼這麼多年世界還沒我們人類自己的飛碟出現呢?是不是有什麼技術難關沒有攻克,我認為有一定的原因。
我們根據科幻片的設計看看有哪些技術點我們可能還不能攻克,我們從飛碟的幾個主要構成部分拆分慢慢分析一下。飛碟的主要部分有,1,飛碟機體結構構造,包括外殼,內部硬體,材料等等。2,飛碟動力來源。3,飛碟操控軟體,包括操控設備。
第一部分,飛碟的硬體製作,現今技術可以採用製作火箭的材料,製作衛星的材料,外形結構在飛機製作的平臺上都可以完成。因此,第一部分應該難度不大。
第二部分,動力方面,可以採取液態氫氧燃料,或者火箭的推進器的高級硼矽烷,甚至可以使用核動力,電磁動力,等等,理論上都可以。
第三部分,操控方面,我們有火箭發射及人造衛星的技術基礎,操控一臺飛行器,應該難不倒科技人員。
這三個部分,在現今科技技術,都不是障礙,那麼為什麼還是沒有製作飛碟使用?我認為,就算按剛才的技術製作出來,也只是一個變了樣的太空飛船,根本沒有科幻上神級功能,因此,沒必要去製作一個這樣的飛碟。要製作真正神級飛碟,一定是要突破現有技術,突破現有太空飛船的性能才有意義。或許各國正在加緊研發,只有國家領導層才知曉。不過,被譽為「鋼鐵俠」的科技巨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老闆馬斯克,會不會也在秘密行動中呢?大家拭目以待。
我相信飛碟一定有國家或者科技公司在研發,飛碟性能一定超越現實。超乎你的想像,或許是使用宇宙磁場力量,瞬間轉移,接近光速。操控使用量子計算機,完全以一個大型機器人模式存在。可以飛越太陽系,穿越黑洞,甚至可以打開不同空間,進入不同世界。這可能就是人類現在研發中的飛碟。
一旦人類飛碟像科幻片一樣在宇宙遨遊,人類探索宇宙的文明將更進一大步,這或者也是一些國家機密。誰先擁有神級工具,誰將是宇宙探索帶路人。因此,我相信沉靜的飛碟研發領域不寂靜。或許有一天夜空中,出現一條閃耀的光線,那可能是我們飛碟遠行的見證!
(本文章為作者原創作品,請勿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