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盡人類科技,能在150年內能製造出《三體》中神物「水滴」嗎?

2021-01-08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要說《三體》給大家最深的印象,水滴無疑算一個,當然智子、光粒和二向箔都是如雷貫耳,但唯有水滴這種人類近距離接觸過,而且是被仔細放大了研究過的、最後直接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毀滅了太陽系艦隊的飛行器,這記憶可能是刻骨銘心的。

水滴是什麼東西,它用什麼材料做的

水滴是三體文明向地球發射的探測器,在這裡需要大致交代下背景:葉文潔用紅岸的巨大的射電天線向太陽發射了電磁波,突破了太陽日冕層的能量鏡面放大閥值,被千百萬倍的放大,瞬間達到了II型文明,使得在4.2光年外正苦於搜索宜居行星的三體文明注意。

因此三體文明夜以繼日製造艦隊向地球進發,但飛船使用的核聚變發動機速度最多只能達到光速的10%,除去加速和減速時間,大約需要450年才能到達地球,為避免在450年間人類的科技超過到達地球時的三體艦隊水平,因此首先向太陽系地球發射智子封鎖地球基礎科技!

隨後三體文明則製造了探測器水滴,它是危機紀元205年到達太陽系的(危機紀元:2007年-2208年),比三體艦隊快了200多年那,其實速度和三體艦隊差不多,也是10%光速,只是探測器的更容易加速和減速,因此它的到達時間要比三體艦隊要早得多。

關於水滴

丁儀是搭乘量子號去迎接水滴的,水滴的長3.5米,頭部渾圓,尾部極尖,幾乎就是一枚完美的水滴形,表面呈完美鏡面,無論怎麼放大,它仍然是鏡面!丁儀已經在這個時候已經意識到製造水滴的科技遠超人類,因為它完美的表面不是打磨出來的,而是密集的質子克服強作用力後緊密排列在一起,即使是隧道掃描顯微鏡,都無法到達原子核級別,所以人類無論哪種顯微鏡,都不可能看到水滴表面有什麼缺陷。

當丁儀明白水滴這個探測器到達太陽系的目的,準備疏散艦隊時水滴已經啟動,它沒有使用任何武器,只是利用自身極高的動能直接撞穿飛船關鍵部位,比如發動機和燃料艙,計算了一條最佳線路,沒有進入深海狀態的飛船一艘都跑不了,而整個上千艘戰艦的太陽系艦隊中只有《量子號》和《青銅時代》以超高速加速狀態逃離了水滴的攻擊,因為水滴並不是能瞬間加速到光速的10%,它同樣需要遵守慣性定律。

水滴原來的材料是什麼?

製造水滴的可以是任何材料,只是在水滴表面有一個強作用力發生器,將這些物質的原子核克服庫倫斥力一個靠一個緊緊的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片質子海洋,所以根本就沒法確定這是什麼材料,因為整個水滴表面就是一個超大原子核,估計你也沒法區分這種元素,因為它的元素序號是天文數字的。

不過我們可以從藍色空間好飛船通過四維碎塊直接進入水滴內部摧毀強作用力發生器後,水滴顯示出了銅色的表面,按理來說水滴當表面的強作用力撤除後,原子核將捕獲電子形成原來的元素,但事實上可能不是這樣,因為大原子核分裂將會釋放出裂變能,而且原子之間的距離將比原子核上億倍的擴大,所以,這個過程可能是一次原子彈爆炸般的能量釋放,但《三體》中並無描述,只是說明水滴恢復了鏽跡斑斑的銅色表面!

這表示它可能是銅或者鐵的硫化物,估計不是金,因為金很不容易氧化,各位可以猜想下到底是什麼材料,不過真空中也無法氧化,所以實在比較難猜!

人類傾盡所有,能製造出水滴嗎?

製造水滴有兩個非常重大的關鍵,一個是水滴的表面材料,另一個則是水滴的發動機!兩者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水滴(當然還有轉向和電磁發射等,雜碎就不在本文討論之列了)。

強作用力材料

我們知道四大作用力中強作用力距離範圍極小,而它的力量極大,是四大作用力中最強大的存在!

四種基本作用力

而人類現在能製造的與控制的只有電磁力,而且還不是所有範圍內都適用的那種,僅僅是電磁作用相關,所以只能去用電磁力去克服電磁斥力,似乎不可能嘛。引力克服電磁力時是將電子壓入原子核形成中子簡併態,但我們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也並不想形成中子聚合的表面。

那麼首先要高溫游離電子,再克服庫倫斥力, 如何消除庫倫斥力?那麼需要電子去中和,電子存在又會存在電子簡併力,而且即使電子中和後,還是存在費米子的中子簡併力或者質子簡併力,這是跨不過去的坎,似乎要修改下質子或者中子內部的夸克形態,讓它們展現出玻色子的乖乖聽話、可以自由排列的模式!這可能需要物質更深層次的秘密才行,以現代人類的理解,這是不可能完成的!

水滴的發動機?

水滴的發動機原理是「真空瓦爾塞克斯電場渦環推進」,因為水滴的外殼是被強作用力牢牢鎖住的原子核組成,所以這些核外電子就成了「幽魂」的游離電子,但這些電子仍然是量子態,只要精確控制在水滴頭部的坍縮態即可讓水滴獲得前進的動力。

由於水滴頭部大,尾部小的形態,內部控制電子向尾部運動時由於結構縮小,電子之間的斥力增加,能量被極度壓縮,最終出現能量釋放,形成電子渦環,這就是水滴尾部出現一圈圈的渦環的原因。

當然這種發動機是建立在強作用力基礎上帶來的副產品,理論上可行,因為實現強作用力表面之後似乎可能形成這樣的環境,但能否控制形成推力就只有鬼知道了!現有的科技只能製造出離子發動機有類似的效果,但因為電子質量極小,獲得的推力微乎其微,而從末日之戰中的水滴加速來看,它瞬間能加速到30千米/秒。

末日之戰中,水滴剛開始加速時的的第一個渦流光環出現時,捕獲水滴觀察的」螳螂號「飛船直接汽化,當然各位也可以手動計算下水滴按十噸算,加速到30千米/秒的能量需要多大。

EK=1/2mV^2=4500000000000000J能量

大約相當於:1075525.8噸TNT的能量,即:107萬噸TNT的當量,水滴加速時爆發出來的能量這麼大,遠超人類想像,即使實現了核聚變發動機的危機紀元,同樣望塵莫及!我們再看看太陽系艦隊毀滅的時間:危機紀元205年!

也就是說從2007年後、人類竭盡全力發展205年,在實現了核聚變發動機的恆星級飛船橫行太陽系之際,人類依然不是水滴的對手,甚至連了解它的原理都不行,當然這是人類被智子封鎖的前提下,但就現在看來,基礎科學在高能粒子物理領域的進展,也和被智子封鎖差不多,基本上可以判定,即使人類再過150年後仍然製造不出水滴!

相關焦點

  • 傾盡人類所有科技,150年內能製造出《三體》中的水滴嗎?
    劉慈欣寫的三體在全世界,那是相當火的,而在三體一書中,除了咱們熟的二向玻以外,還有另一個極具攻擊性,對人類艦隊帶來毀滅性打擊的東西,那就是水滴,如果按照現在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來說,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達到這樣的科技?歡迎收看本期的三體世界學。說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看一下水滴到底是什麼?
  • 理論上,《三體》中的水滴能被製造出來嗎?
    對於材料,人類至少有兩個願望,一是製造一種超高抗拉強度的材料,以便製造太空電梯,方便低成本進入太空!而另一個則是製造一種超高強度的抗打擊材料,比如作為飛行器或者作戰坦克的表面裝甲!當然傳說中的水滴就是被這樣的表面材料所覆蓋!這絕對是一種令人心馳神往的一種材料,那麼它能被製造嗎?
  • 三體中的水滴可以實現嗎?
    在三體中有一種三體文明的宇宙探測器——水滴。他撞擊地球文明的星際戰艦猶如子彈打豆腐一般摧枯拉朽,勢不可擋如入無人之境。那麼水滴有沒有在現實中被製造出來的科學依據呢?三體水滴水滴的結構首先,水滴的體積並不大,但是其表面密度超高,達到中子星的密度水平,約等於原子核的密度。
  • 僅一顆水滴,能摧毀人類2000多艘戰艦,三體文明有多強大?
    三體文明威力有多大?僅一顆水滴,或能摧毀人類上千艘戰艦!劉慈欣的《三體》小說中,表達對宇宙獨特的看法,從側面反映出外星文明與人類文明之間的差距。人類文明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在三體文明面前,顯得極其弱小,僅憑一己之力便能毀滅人類。
  • 三體中用看似最簡單的東西製造出了三件最恐怖的武器!
    《三體》作者劉慈欣筆就在自己的英雄夢中打造出了三件最恐怖的兵器,而這些兵器並沒有飲血鍛造吸天地之精華,但卻讓人不寒而慄,甚至,沒人了。三體Ⅰ中的智子,雖然對整個人類的生命沒有造成直接威脅,確實讓人類變得愚昧無知,這個小的令人捉摸不透的超級計算機,不但可以製造出人類無法理解的神跡,還鎖死了地球科技發展所依仗的高能粒子加速器,讓人類只能生活在低科技時代等待被三體文明的屠殺。
  • 《三體》文明的科技領先地球多少年?
    相比之下,地球文明就連I型文明都沒有達到,人類還未曾出過地月系統,更不用說星際旅行。三體文明派出的第一星際艦隊會在太空中收集反物質粒子,通過正反物質湮滅來使飛船加速到最高的十分之一光速。雖然人類現在也能製造出反物質粒子,但距離應用還早得很。
  • 《三體》文明的科技領先地球多少年?
    在《三體》中,三體文明為了自身的延續,他們在發現地球文明之後,派遣星際艦隊入侵地球。顯然,三體文明的科技水平在地球文明之上。那麼,三體文明領先多少年呢?宇航科技的差異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當一個文明發展到II型文明之時,他們有能力離開自己的恆星系統,所以三體文明至少是II型文明。相比之下,地球文明就連I型文明都沒有達到,人類還未曾出過地月系統,更不用說星際旅行。
  • 三體文明僅用一顆水滴,就把人類的戰艦摧毀,文明等級差距多大?
    三體人的一個水滴,能將人類的艦隊毀掉,它們到底有多強大?通過《三體》小說,能夠知道外星文明的優秀之處,從中能了解到劉慈欣對宇宙的獨特看法,在《三體》小說中,他明確指出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三體文明憑藉一己之力,能輕輕鬆鬆毀滅人類。
  • 真的有三體中「水滴」的強互作用力材料嗎?
    大劉在三體《黑暗森林》這部小說中,有一個讓人無限震撼的場景,三體文明的一個探測器「水滴」摧毀了整個地球太空艦隊。
  • 三體中可怕的文明,用水滴團滅人類,不同文明之間差距有多大?
    看過劉慈欣《三體》的人都知道,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差距很大。在末日戰爭中,三體人民用水滴摧毀了人類的戰艦,消滅了人類。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謝弗根據先進文明對資源的利用程度將先進文明分為三個等級,即:一級文明:可以利用星球的所有資源,對應地球。二級文明:可以利用其恆星系統中的所有資源,對應太陽系。
  • 三體文明僅用一顆水滴,就把人類的戰艦摧毀,文明等級差距有多大
    通過《三體》小說,能夠知道外星文明的優秀之處,從中能了解到劉慈欣對宇宙的獨特看法,在《三體》小說中,他明確指出三體文明和人類文明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三體文明憑藉一己之力,能輕輕鬆鬆毀滅人類。在這種前提下天文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在宇宙中是有三種不同的等級,那麼在宇宙當中,不同等級文明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 《三體》中若沒有智子人類會戰勝三體人嗎?二向箔降維打擊怎麼破
    ……現實中地球科學被鎖死了嗎 事實當然並非如此,目前高能物理研究的瓶頸是粒子加速器的能級太低了,理論發展得太快,遠超實驗科技能做的,因此目前的情況是有理論卻無法驗證。但這並非如《三體》裡的未知因素造成的,而是完全在人類的計算當中。
  • 不考慮水滴的情況下,太陽系艦隊能否與三體第一艦隊抗衡?
    水滴給太陽系艦隊的陰影實在是太大了,數千艘迎接水滴的飛船除了青銅時代和量子號事先進入深海狀態逃脫以外,其他悉數被毀!水滴所具有的技術對於太陽系艦隊是絕對優勢,用碾壓甚至都無法形容水滴!但除開水滴以外,太陽系艦隊能否抗衡三體艦隊?
  • 地球環境遠勝於三體世界,為什麼人類文明等級卻低於三體文明?
    引言:在劉慈欣的小說《三體》中,三體人的科學技術比人類的科學技術更加先進,一個水滴就可以摧毀人類1993艘戰艦,讓人類的太空防禦系統幾乎崩潰,唯有之前因害怕逃離的幾艘戰艦存活下去了。那麼問題來了,在《三體》中地球的環境要遠勝於三體世界,為什麼人類文明會比三體文明低呢?
  • 獲得三體人科技支持後,為什麼地球還是無法應對水滴的打擊
    地球一共遭受過兩次水滴的打擊。第一次,地球天空軍幾乎全軍覆沒;第二次,地球本土遭受打擊,人類險些進行自我屠殺。如果細看,這兩次遭受水滴打擊的間隔時間其實還是相當長的。並且在第二次遭受水滴打擊時,地球的科技實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 《三體》裡的物理學,水滴探測器在理論上有可能存在嗎?
    劉慈欣的《三體》認識了科幻,見識了科幻,我們大呼過癮。這是一本優秀的作品,作為大劉的集大成之作,他也是憑此作品獲得了雨果獎,可這本書的全球銷售業績卻並沒有大夥想的那麼好。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三體裡最著名的「水滴」探測器。什麼是強相互作用三體裡的水滴到底是咋回事,有可能存在嗎?按照書裡的說法,水滴是利用強相互作用力結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質,具有超大的密度,而且幾乎是絕對光滑。
  • 終於拍出了8.7分的《三體》,劉慈欣:這是我心中的《三體》電影
    《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具有數量龐大的粉絲,作者劉慈欣更是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隨著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漂泊地球》的熱映,「三體」迷們希望早日能看到《三體》電影化。但是《三體》電影自2015年開拍以來,遲遲無法上映,讓「三體」迷頗為絕望。可此時另一部依據《三體》改編的電影《水滴》橫空出世了。
  • 《三體》文明的科技領先地球多少年?若屬實,我們什麼時候能追上
    明顯,三體文明的科技水平在地球文明之上。那麼,三體文明領先多少年呢?  宇航科技的差異  依據卡爾達肖夫指數,當一個文明開展到II型文明之時,他們有能力離開自己的恆星體系,所以三體文明至少是II型文明。相比之下,地球文明就連I型文明都沒有達到,人類還未曾出過地月體系,更不用說星際遊覽。
  • 談談《三體》中為我們展現出的奇幻高科技工程
    《三體》這部小說被稱為硬科幻的代表作,在小說中充滿了以一定的科學理論為指導幻想出的的未來高科技工程,那作者在小說中幻想了多少種充滿期待的未來科技呢?下面我們一一列舉下,漏了的或是和小說中不符的在評論區補充更正吧。
  • 《三體》水滴第一任務為何會失敗,牛逼反被牛逼誤
    《三體II——黑暗森林》中水滴到達太陽系的第一任務是什麼?水滴為何在距離地面倆萬公裡的地方突然轉向,徑直飛向太陽並急劇減速而沒有撞擊地球?水滴這次任務的失敗帶給三體世界的是什麼?水滴與人類文明初次接觸可以說人類是嚴陣以待的,同時人類的內心充滿了自信甚至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