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三體》認識了科幻,見識了科幻,我們大呼過癮。這是一本優秀的作品,作為大劉的集大成之作,他也是憑此作品獲得了雨果獎,可這本書的全球銷售業績卻並沒有大夥想的那麼好。對於書裡的內容,理智的人把它當作文學作品來讀,思考人生與世界,而有的人卻把它當作一本聖經來讀,竟然幼稚的認為裡面的「黑暗森林理論」與科幻猜想情節是真理,並且到處駁斥。不得不承認,裡面的有些東西確實是具有一定的科學理論的,但是大多數還是為了劇情服務而編造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三體裡最著名的「水滴」探測器。
什麼是強相互作用
三體裡的水滴到底是咋回事,有可能存在嗎?按照書裡的說法,水滴是利用強相互作用力結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質,具有超大的密度,而且幾乎是絕對光滑。我們知道,除了氫元素,所有別的元素的原子核裡都至少有2個質子,而質子本身是帶正電的,大夥知道同性相斥,那為何原子核內的多個質子還能老老實實的呆在一起沒有分崩離析呢?這裡這個讓原子核穩定的力就是「強力」,是強力克服了質子間的電磁力排斥,通過不帶電的中子把所有的質子綁在了一塊。
強力是最強的基本力
強力是非常強大的,是我們自然界四大基本作用力中最強大的一個,利用強力結合在一起的物質會具有和原子核相當的密度,大家可能不太理解原子核的密度有多大,基本上一普通勺子的原子核就有一個喜馬拉雅山那麼重了。而三體裡的水滴可比一個勺子大不少,這樣的密度基本上就是就是無堅不摧的了。既然水滴這麼厲害那在現實生活中,利用我們人類現有的理論,水滴可能存在嗎?
水滴不可能存在於現實生活
水滴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為啥呢?因為強力的力程太短,作用距離只有10^-12次方釐米,基本上只能在原子核內存在,這就導致這個力雖然很強,卻只能因為影響的範圍太小而無法作用到宏觀世界,所以是不可能出現由強力搭建的宏觀物體的。
三體裡也說了,水滴探測器本質上並不是中子星。而在宇宙中,也只有中子星這樣具有巨大質量的天體可以依靠自身的引力將物質束縛在一起,否則單靠強力自己是形成不了宏觀物體的。這裡可能又有朋友要提黑洞了,我們對黑洞一無所知,所以現階段談不上利用黑洞,只能猜想,而我們人類對中子星確實有真實的了解,理論儲備相對豐富。
小編還看過一篇科幻小說,講一個文明利用中子戰星改造成了戰艦稱霸銀河系,基本上不需要常規武器,平時幹仗的時候往戰區中央一停,單靠自身引力就橫掃千軍如卷席,別人的常規武器打到身上連撓痒痒都不如。對手只能靠大規模的戰艦數量和速度優勢才能與之周旋。所以大夥可以看出,質量與密度配合起來就是最厲害的武器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科幻作品也是文學作品,只是相對來說「硬科幻」具更多的科學理性思維,但裡面的東西並不一定都是合乎現實的,大家請更多的思考裡面的人文情懷,而不是搬運利用裡面的某些科幻猜想去駁斥現實的科學理論,這是完全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