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三體》裡的「水滴」可輕鬆穿透地心 其內部構造如何?

2020-08-26 地外智能隱形攻擊機


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公元2212年,人類捕獲了來自半人馬座艾爾法星三體文明的探測器。它被命名為「水滴」。


「探測器呈完美的水滴形狀,頭部渾圓,尾部很尖,銀河系在它的表面映成一片流暢的光紋,使得這滴水銀看上去簡潔而唯美。它的液滴外形是那麼栩栩如生,以至於觀察者有時真的以為它就是液態的,根本不可能有內部結構」上面是書中對水滴的描寫,但是既然「水滴」是一個探測器,它肯定是有內部結構的,那麼「水滴」的結構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水滴」表面是一個絕對的鏡面,表面會反射幾乎全部的電磁波,絕對光滑,溫度處於絕對零度,原子核由被強互作用力鎖死,無堅不摧。水滴的外殼由普通純金屬製造而成。


其內部的力場發生器抵消了原子核之間的電磁力,並使得強互作用力溢出,範圍由原來的的超短程擴展到了原子大小。而強互作用力在一定距離上表現為斥力,而處理後的強相互作用力的排斥力峰值點和吸引力峰值點重合,原子核的距離哪怕稍微有一點變動,都會立即拉(推)回。被因此原子核們被真正的釘在了一起,而不會被強核力吸在一起引發核聚變。由此看出,水滴外殼的密度是正常的。


然後是水滴的推進方式,水滴的飛行採用了渦環原理。它的推進光環,在科學界有個非常嚴謹的名稱:真空瓦爾塞克斯電場渦環。 水滴外殼被溢出的強相互作用力死死的釘住,而核外電子也因此發生了質變。它們不再是電子云,而是可以流動的「電子雨」。


電子雨仍然是量子態,處於不確定性,所以實現推進水滴的關鍵,在於精確地控制電子雨在水滴頭部於合適的時間坍縮。 首先,水滴採用一種特殊的力場,迫使電子云在殼外凝結成「雨」。然後,電子「雨滴」沿著絕對光滑的 SIM 材料表面,以脈衝的形式,迅速向水滴尾部匯集。水滴是流線型,而驅動電子的力場也是這個形狀。所以,越到尾部,空間越小,力場越強,電子被壓縮得越緊密,彼此之間的電斥力也就越強。


當到達尾尖時,海量的電子被緊密壓縮在極 小的空間裡,在巨大的電斥力的推擠下,電子們存儲的能量已經達到了核爆級別。而力場在此處戛然而止,在高壓電子的慣性和斥力下,電子們噴湧而出,形成了美麗的電子渦環。 水滴表面不斷形成新的脈衝電子雨,這些電子雨的電場方向與水滴尾部噴出的電子渦環的軸心電場相同。於是,兩者產生了強大的電斥力,這股電斥力不斷擠壓這水滴的腰部,使得水滴如同被擠壓的鎖舌一般,不斷前進。


在這過程中,電子渦環會因為對外做功,能量不斷減少,故渦環顏色會從藍色變成紅色,直到完全崩潰。崩潰的電子失去了能量,從新回到了量子態,被精確控制在水滴頭部坍縮,用於形成新的電子雨,構建新的渦環,繼續推動水滴前行。


小說中水滴在撞擊人類聯合艦隊時,做出了人類宇航動力學無法解釋的銳角轉向,約為15度,幾乎突然掉頭反向飛行,同時保持速度不變。水滴的轉向方式,但是其實,水滴轉向的方式是水滴內部裝有 12 臺力場扭曲引擎。在水滴高速前行時,12 臺引擎同時協調工作,將水滴面前的空間扭曲成一個尖銳的折角。


當水滴衝過這個折角時,在艦隊的視角上,水滴的位置仿佛突然間發生了巨變,由此造成了銳角轉向的錯覺。 水滴能夠保持空間扭曲的時間非常短,只有幾微秒,扭折的空間就會被更大的宇宙空間強大的張力拉平。所以水滴的速度要非常快,才能實現一個轉向。


所以,水滴的結構是由外殼的金屬材質,內部包含強相互作用力發生器、人工智慧計算機、用於壓縮電子雨的推進器和實現銳角轉向的12臺空間力場引擎。


相關焦點

  • 三體裡水滴的啟示:如果一個人進入了四維空間,會成為「神」嗎?
    水滴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裡,三體文明的發達程度,人類很難抗衡。不僅擁有智子這樣的監察型機器,悄無聲息地監察著其他文明,還掌握了水滴這樣的超級武器,一個水滴就將人類的太空武裝力量壓制,2013艘恆星級戰艦都沒有了用武之地。就是這麼強大的武器,卻在四維空間中被輕易摧毀。轉瞬之間就扭轉了局面,看過的人都知道,四維空間裡的水滴非常脆弱,內部的特殊力場直接崩潰,失去了原本的能力。
  • 劉慈欣訪談錄(中):《三體》有續集嗎?電影進展如何?
    ▲《三體》劇照。【呆子刀大家訪談提要】《三體》會不會考慮有續集?有什麼寫作計劃?《三體》電影進展如何?有何期待?《三體》中震撼人心的「水滴」靈感是來自哪裡?對劉慈欣產生強烈震撼的一個故事是什麼?劉慈欣如何看待自己的神來之筆?射手和農場主的故事是怎麼來的?既晦澀而又充滿詩意的歌者文明如何理解?
  • 豆瓣8.7,完美還原劉慈欣,它比《流浪地球》早四年
    《流浪地球》其小說原作者劉慈欣更是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密密麻麻的,就是地球艦隊只有看過《三體》原著小說的讀者才知道:接下來,這枚看似人畜無害的水滴,不費吹灰之力地摧毀了人類的整個太空艦隊。真正的秒殺。在原著小說裡,用了兩個非常生動的詞來形容這枚水滴:「上帝的筆尖」和「死神的繡花針」。
  • 《三體》裡的物理學,水滴探測器在理論上有可能存在嗎?
    劉慈欣的《三體》認識了科幻,見識了科幻,我們大呼過癮。這是一本優秀的作品,作為大劉的集大成之作,他也是憑此作品獲得了雨果獎,可這本書的全球銷售業績卻並沒有大夥想的那麼好。對於書裡的內容,理智的人把它當作文學作品來讀,思考人生與世界,而有的人卻把它當作一本聖經來讀,竟然幼稚的認為裡面的「黑暗森林理論」與科幻猜想情節是真理,並且到處駁斥。不得不承認,裡面的有些東西確實是具有一定的科學理論的,但是大多數還是為了劇情服務而編造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三體裡最著名的「水滴」探測器。
  • 《三體》短片出世,劉慈欣看完稱:這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
    《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界的巔峰之作,擁有大量的粉絲。作者劉慈欣也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隨著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播,《三體》的粉絲們希望儘快看到《三體》的上映。然而,自2015年開拍歷經5年,遲遲未能上映,這讓《三體》的粉絲大失所望。但此時,另一部以「三體」為原型改編的電影《水滴》問世。
  • 這就是劉慈欣心目中的《三體》電影
    起初,他想做的其實是一個大場景的視覺故事:水滴被捕獲,然後摧毀艦隊。最終的版本全盤推翻了這個想法。 (王壬/圖)剛獲得「雨果獎」的原著作者劉慈欣,用使用了多年的一個ID評論:「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如果能拍出這種意境,真的死也瞑目了。」
  • 終於拍出了8.7分的《三體》,劉慈欣:這是我心中的《三體》電影
    《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具有數量龐大的粉絲,作者劉慈欣更是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隨著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漂泊地球》的熱映,「三體」迷們希望早日能看到《三體》電影化。但是《三體》電影自2015年開拍以來,遲遲無法上映,讓「三體」迷頗為絕望。可此時另一部依據《三體》改編的電影《水滴》橫空出世了。
  • 《三體》這部作品裡面,水滴是怎麼被打敗的?
    三體人是指我國作家劉慈欣所寫科幻小說「三體」中的一個外星智慧文明種群,居住在距離太陽系四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星。何為「三體人的水滴」?在這部作品中,「水滴」是三體人用來對地球進行通訊幹撓的裝置,穿透力超強,同時可以屏蔽地球人向太陽傳出的信號,簡言之「水滴」是三體人的武器之一。
  • 劉慈欣《三體》中的引力波_深度報導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山西...
    希望《三體》和引力波不僅僅是時令性的話題,而能引發大家較為深度的思考,我們對科學的態度是怎樣的?我們的文化中科學的比重如何得以增加?那就從劉慈欣《三體》中的引力波說起,讓我們從對科學的好奇、關注、熱愛開始吧。    宇宙就是這麼奇妙!
  • 豆瓣8.8分,比《流浪地球》早4年,劉慈欣:我心中的《三體》電影
    大家在驚訝於《流浪地球》恢弘壯闊的時代背景和瑰麗特效時,也不禁疑問,劉慈欣最著名的《三體》什麼時候上映。其實早在幾年前,《三體》就有電影版的計劃,可惜最後流產。電影雖然沒能拍攝,但是在劉慈欣心中,卻有一部短片,拍出了他心中的《三體》,而且比《流浪地球》早了4年。
  • 劉慈欣《三體》:原稿的開頭比現在看到的更震撼,也更殘酷
    《三體》第一部《地球往事》面世已有十年之久,在這十年裡中國文學發生了不少事情,在網絡小說和自媒體寫作造成的混亂局面之下,劉慈欣帶著他的三部曲猶如一道照進黑暗森林中的光芒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十年過去了,《三體》帶給我的震驚絲毫沒有減退,身邊也越來越多的朋友變成了《三體》的讀者。
  • 三體中的水滴可以實現嗎?
    在三體中有一種三體文明的宇宙探測器——水滴。他撞擊地球文明的星際戰艦猶如子彈打豆腐一般摧枯拉朽,勢不可擋如入無人之境。那麼水滴有沒有在現實中被製造出來的科學依據呢?三體水滴水滴的結構首先,水滴的體積並不大,但是其表面密度超高,達到中子星的密度水平,約等於原子核的密度。
  • 三體中可怕的文明,用水滴團滅人類,不同文明之間差距有多大?
    看過劉慈欣《三體》的人都知道,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差距很大。在末日戰爭中,三體人民用水滴摧毀了人類的戰艦,消滅了人類。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謝弗根據先進文明對資源的利用程度將先進文明分為三個等級,即:一級文明:可以利用星球的所有資源,對應地球。二級文明:可以利用其恆星系統中的所有資源,對應太陽系。
  • 傾盡人類所有科技,150年內能製造出《三體》中的水滴嗎?
    劉慈欣寫的三體在全世界,那是相當火的,而在三體一書中,除了咱們熟的二向玻以外,還有另一個極具攻擊性,對人類艦隊帶來毀滅性打擊的東西,那就是水滴,如果按照現在人類科技發展的速度來說,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達到這樣的科技?歡迎收看本期的三體世界學。說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看一下水滴到底是什麼?
  • 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將拍成劇集,原著你看了沒?
    就在9月1日外國媒體報導《三體》三部曲小說拍成劇集,由《權力的遊戲》主創攜手《極地惡靈》第2季運作人全力打造打造。原作者劉慈欣和英文翻譯者劉宇昆任顧問製作人,萊恩·詹森、裴淳華和布拉德·皮特的Plan B任執行製作方,已預訂整季。
  • 為什麼劉慈欣的《三體》把人類寫那麼慘?
    按《三體》裡的設定,三體文明從頭至尾發展過程中是沒有享受過人生的,一直在為文明的生存而拼搏、奮鬥著,但最終也沒落一個好下場!而人類文明從拉瑪古猿開始到三體文明的水滴到達太陽系之前,甚至在被「智子」驅趕到澳大利亞之前,相對於三體文明,人類生簡直就生活在一個天堂裡!
  • 《三體》中的英雄類型與劉慈欣的絕望寓言
    第二類英雄是孤獨的英雄,其英雄氣概寓於個體對命運的不屈抗爭、對真理的不懈追尋和對自我的不斷超越,如《帶上她的眼睛》中落日六號領航員永陷地心深處而堅持工作,《朝聞道》描寫一群科學家為了在不可知的宇宙裡知曉終極真理而付出生命的代價,《海水高山》的主人公馮凡為了夢想而散盡家財、揚帆出航、徵服山海。
  • 【Sirolabs推薦】喜歡《三體》不如拍一部《三體》,劉慈欣都表揚的那種
    沒有一個角色,零故事情節,卻讓劉慈欣感嘆:「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如果能拍出這種意境,真的死也瞑目了。」可見《三體》最難拍的不是故事,甚至也不是特效。而是意境。那種一下被宇宙之浩渺攫取了心神的震撼感。「水滴」,一個外星來的物體。從人類無法理解的微觀開始,慢慢放大,直到人類肉眼可見的視覺大小。但你看到的這些,全都不是「水滴」,而是它的鏡面映照出的地球軍艦。因為「水滴」本身,你是完全看不見的。
  • 劉慈欣訪談錄(上):《三體》創作與修改秘聞
    ▲ 2016年7月10日,在山西太原,呆子刀和劉慈欣展開了一場深度的對話。【呆子刀系列訪談提要】《三體》中著名的三星到底在哪裡?原稿為何被修改?新版《三體》到底修改了什麼?為什麼修改?《三體》有什麼漏洞?《三體》是怎麼火起來的?劉慈欣如何看待宇宙中的叢林法則?劉慈欣為何喜歡寫木星?劉慈欣如何評價霍金的「突破攝星」計劃?
  • 僅一顆水滴,能摧毀人類2000多艘戰艦,三體文明有多強大?
    三體文明威力有多大?僅一顆水滴,或能摧毀人類上千艘戰艦!劉慈欣的《三體》小說中,表達對宇宙獨特的看法,從側面反映出外星文明與人類文明之間的差距。人類文明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在三體文明面前,顯得極其弱小,僅憑一己之力便能毀滅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