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界的巔峰之作,擁有大量的粉絲。作者劉慈欣也被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
隨著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播,《三體》的粉絲們希望儘快看到《三體》的上映。然而,自2015年開拍歷經5年,遲遲未能上映,這讓《三體》的粉絲大失所望。但此時,另一部以「三體」為原型改編的電影《水滴》問世。
2015年,導演王壬以《三體2:黑暗森林》為藍本製作了一部名為《水滴》的短片,以此片向劉慈欣致敬。
一部14分43秒的短片,用一鏡到底的形式拍攝,從「水滴」的角度,這是三體文明第一次到達太陽系的探測器。從微觀到宏觀,展現了三體文體可怕的科技力量;用無數科學家學者的旁白,折射出人類的無知與傲慢,地球艦隊龐大而脆弱的現實;再加上完美的BGM,水滴的恐怖與詩意被完全拍出,詮釋了黑暗森林的可怕。
短片一出,就立刻刷爆了B站和知乎。劉慈欣看完短片曾評論:「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是對我心目中的《三體》最完美的展現,如果能拍出這種意境,真得死也瞑目了。」
《三體》中所描繪的場景是壯麗的。書中描繪的「三體」文明的行星、違反現有物理學常識的星系、超出人類理解範圍的三體文明,給《三體》的拍攝造成極大的困難。
有人問:「為什麼不能給好萊塢拍攝呢?」
大劉給出了解釋說,拍攝《三體》必然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瞄準全方位的電影觀眾,以高票房為目標。對於好萊塢的大型製作電影來說,《三體》主題複雜、非主流價值觀的題材,可能並不適合。
由此可見,《三體》的拍攝日期依然遙遙無期。
有人說,《三體》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更是一部人類文明史,一部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集人類學、社會學、物理學、化學、哲學於一體的大著作。
著名作家,《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曾這樣描述《三體》:「這是一本很不尋常的書,科學與哲學的思辨、政治與歷史、陰謀論與宇宙學的奇妙融合。」
《三體》受到馬化騰、潘石屹等眾多企業大佬的青睞。以《三體》為案例,引導企業發展,
小米董事長雷軍曾在朋友圈裡發帖:「《三體》中的哲學道理對制定公司的三五年戰略非常有幫助!」
在雷軍的許多戰略表述中,他談到了《三體》,裡面「降維打擊」的概念被多次提及且運用。
除了企業家,高曉松在《曉說》節目中連續四集描述《三體》,稱讚《三體》是他十年來讀過的最好小說,並借用《三體》的語言說:「劉慈欣是這個時代最好的面壁者。」
在國外,《三體》的影響力也是影響甚大。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讀完《三體》第一部分後,親自給劉慈欣發郵件提醒,甚至通過美國外交部找中國外交部協調此事!以國家政府的名義,向作者催稿。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稱讚:「我非常喜歡《三體》!嚴重推薦!如果你對中國歷史、虛幻現實和科幻小說也感興趣,你也會喜歡這本書的。」
《三體》是一套三冊,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死神永生》。我第一次了解這本書是通過朋友介紹的,我買了以後,很快就被其內容深深吸引了。
「三體遊戲」、「黑暗森林」、「末日戰爭」、「降維打擊」……看完這套書,你不僅會被劉慈欣的恢弘想像所震撼,也會給你帶來更深層次的思考衝擊。
如果你沒有讀過這套書,我強烈建議你讀一讀。這絕對是一套可以提高你的思維水平甚至影響你的世界觀的好書!
百聞不如一見。這部名著原價93元(三冊)現僅68元。用一杯咖啡的錢,讓自己享受一場完美的精神盛宴,刷新對世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