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大約99.97%的能量都是來自於太陽,所以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無需多言,如果沒有太陽,地球甚至不會誕生出生命,也正是太陽的存在,才讓我們感受到溫暖為何物。由於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地球大氣層以及地球的自轉公轉影響,地球的平均溫度一直保持在15度左右,但如果太陽不發熱的話,僅憑地球自身的地核反應,地球的溫度又會是多少呢?
初期的地球
就算太陽從地球形成之初就沒有發光發熱,那時地球自身的溫度也不會很低。要知道,地球在剛誕生時由於大塊巖石的聚集收縮和內部放射性物質蛻變發熱,內部溫度甚至能達到5000度以上。再加上初期的地殼太薄弱,地球內部又太活躍,火山爆發的十分頻繁,表面溫度也能輕鬆的達到500度。火山噴發的氣體也會逐漸包裹地球,阻擋溫度的散發,就像一個惡性循環,地球溫度越來越高。
從那之後的十億年間,地球逐漸形成穩定的大氣層,地殼也變得越來越堅固,溫度也開始慢慢降下來。即使此時的太陽依舊不發熱,時常噴灑的火山巖漿和天上掉落的隕石也同樣讓地球處於「溫暖」的程度,表面平均溫度可能會達到零下30度甚至更低的溫度。而地球過渡完這一階段,如果太陽還是不發熱的話,就將迎來表面溫度急劇下降的時期。
現在的地球
雖然太陽帶來了99.97%的熱量,但地球還有剩下0.03%的熱量可以利用,它們存在地球的最深處。顯然這些熱量已經不足以讓地球表面溫度達到溫暖的程度,地球表面將會掉到零下270度,但卻不會到達「絕對零度」,只是海洋會結冰,變得仿佛鋼鐵一樣硬,大氣層也會開始結冰並下沉到地表。只有地球核心不會凍結,並依舊熾熱的活躍許久。
地球的核心是一個巨大的鐵球,即使不依靠太陽,溫度也比太陽表面還要熱。地核一直被液態金屬所組成的外核所包圍,這些金屬凝固得非常緩慢,還會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大量的熱。只要這一過程還在進行,地球就會一直處於活躍狀態,熱量就會四處流動並傳輸至地表,地球會將其作為地熱來加以利用。雖然地球的核心最終還是會逐漸冷卻下來,但這會花費數十億年的時間,在此之前,地球將一直保持這一溫度。
事實上,就算太陽不發熱,地球最低溫度能達到的極限也絕不會是「絕對零度」。因為絕對零度(零下273.15度)只是理論中的溫度下限值,它代表了分子、原子動能為0時的理想值,溫度只會無限接近這個值,卻無法達到。
當然,這一切也只是猜想,因為太陽無時無刻都在向地球散發著熱量,地球的溫度也一直處於恆溫的狀態。如果想要太陽真的不再發熱,那也只會是數十億年以後的事情,而屆時人類是否還會存在,都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