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平日裡生活禁忌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的意思是,農民所居住的房屋寧可借給鄰居舉辦葬禮,也不能將房屋借給夫妻一起居住。
在看了這句俗語的解釋後,相信很多人對這句俗語並不理解,為何房子寧可借給別人辦葬禮,也不能借給夫妻居住呢?按照人們正常的想法,借給夫妻居住不比借給別人辦葬禮更好嗎?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原因。
在過去農村人的生活普遍不富裕,大多數的家庭,都是一家人擠在一間狹小的房間中居住。自古人們就對葬禮看的特別重視,儘管每個地區對辦葬禮都有不同的風俗,但是在家中老人去世後,都要在家中停喪幾天後才能出殯。在停喪的這幾天中,也會有很多賓客前來悼念,所以需要一個很大的空間來停喪。如果自家的房間過於狹小,不能辦喪事,人們只能借鄰居的房屋來停喪,通常鄰居也會將房屋借給自己家辦葬禮,因為在人們的眼裡看來,將房間借給別人停喪,可以將自己家中的晦氣帶走,以後家中將會被好運所包圍,所以人們都很願意將自家房屋借給鄰居停喪。
再來看為何不能將房間借給夫妻同住,在很多地區都有出嫁的女兒在回娘家後,不能和女婿一同過夜的習俗,其實和這句「不可借屋成雙」有關係。這是因為如果將房間借給夫妻同住,會對自家的運勢造成影響。如果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和丈夫一同居住,就會影響到娘家哥哥或弟弟的運勢。還有一些地方,在夫妻在主人家借宿後,會再給主人一些錢財,意思是不是借住,而是有償租住。
隨著時代在不斷的變化,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轉變,現在很多地區已經沒有「不可借屋成雙」的說法,但是人們卻依然遵循「寧可借屋停喪」的習俗。你對這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俗語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