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十六月晝科學探測工作 進入第十六月夜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完成第十六月晝科學探測工作,分別於3月31日17時30分和8時25分完成月夜設置,進入第十六月夜休眠期。本次月晝期間,著陸器工況正常,能量平衡,有效載荷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低頻射電頻譜儀按計劃開機工作,地面接收科學探測數據正常。
航天人將90萬口罩、上萬試劑盒送各國合作夥伴
世界衛生組織3月31日公布數據,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70萬,疫情已影響全球201個國家和地區。航天科技集團迅速作出部署,全體駐外人員按當地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前提下積極推進工作,另一方面,國內各單位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向海外提供防疫物資和抗疫經驗,共同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截至4月1日14時,長城公司向俄羅斯、阿曼、埃及等20個國家,共計捐贈81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8萬多個N95口罩、1759把額溫槍、14500個試劑盒、4500套防護服、800副手套。各國對長城公司的物資支援表示由衷感謝,願意一如既往推動並加強與中方在各領域的深入合作。
NASA宣布2024年載人登月「大本營」地點
近日,美國宇航局公布了阿爾忒彌斯計劃於2024年後在月球上的「大本營」計劃!新計劃來自於4月2日提交給國家太空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大本營該基地可能位於月球南極的沙克爾頓環形山,是月球探測的長期立足點。根據這份文件,阿爾特彌斯的大本營本身將是月球基地表面的棲息地,可以容納四名太空人在南極進行為期一周的任務。
快舟火箭進場 即將發射「行雲工程」雙星
日前,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快舟火箭行雲衛星聯合試驗隊分批全部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隨後將對一枚「武漢產」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進行總裝測試,擬於4月中下旬將「行雲·武漢號」衛星送上太空。
亞太6D衛星通過出廠預評審
日前,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亞太6D高通量通信衛星通過出廠預評審。該星擬於今年發射。2016年,航天科技集團與深圳市政府舉行高通量寬帶衛星項目籤約暨亞太衛星寬帶通信(深圳)有限公司成立儀式,標誌著我國首個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啟動建設。亞太6D衛星是亞太星通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的首發星,預計將定點於東經134°,衛星可視範圍全覆蓋。
航天科技八院812所保障型號任務推動「三高」發展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同時航天企業型號科研生產任務壓力巨大。復工以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812所採取了嚴密的疫情防控措施和高效的科研保障手段,有效確保各型號科研生產有序開展,推動「三高」發展。
航天科技八院800所首個預應力雷射成形實驗平臺成功搭建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0所基於其搭建的首個預應力雷射成形實驗平臺成功開展高強鋁基復材桁條試驗。據了解,平臺突破了電控多模柔性加載平臺設計、柔性加載平臺與大型雷射掃描平臺協同控制、載荷溫度精確協同採集等關鍵技術。作為預應力雷射成形這一新技術的實施載體,該平臺擬用於具有複雜結構及難變形材料特徵的航天鈑金構件的成形實驗研究及加工生產。平臺的建成為預應力雷射成形技術在航天領域的應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高分衛星緊急馳援四川涼山森林火災
3月30日12時,四川省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對涼山州木裡縣項腳鄉森林火災啟動三級響應。為及時支撐應急滅火工作,在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組織協調下,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和高分四川中心緊急獲取火災區高分衛星數據,第一時間提供給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省林業廳、涼山州政府等相關應急服務部門,為前方指揮及災情評估提供重要參考。
「中國天眼」疫情期間科學產出不停擺
在正式投入運行不久,「中國天眼」即遭遇疫情衝擊,不過,在眾多科學家的合力呵護下,「中國天眼」在疫情期間確保了正常運行。遠在貴州平塘的大窩凼裡,依然有20多名科研人員堅守崗位,他們克服了疫情帶來的種種不便和困難,確保了「中國天眼」的正常運行。截至目前,「中國天眼」已發現並認證的脈衝星達到114顆,加快進入科學產出階段。日前,「中國天眼」又發現了新的脈衝星。
北鬥三號GEO-2衛星進入預定工作軌道
近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北鬥三號GEO-2衛星(即第29顆北鬥三號衛星、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已成功進入預定工作軌道,此前衛星天線已經成功展開,星上有效載荷開通,衛星工作正常。後續,該衛星將經過全面測試和評估,隨後接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導航服務。
淘寶賣的火箭以560萬美金售出
愚人節那天,一位匿名贊助人以560萬美元的價格在網上實時直播的拍賣會上購買了一枚現實生活中的火箭。4月1日,由國防承包商中國航天科技工業公司(CASIC)的商業子公司ExPace開發的快舟1A(或KZ-1A)火箭在網上拍賣。ExPace的曹萌在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淘寶網進行的實時拍賣中宣布了該商品。據CGTN稱,在短短五分鐘內,超過800人存入了50萬元人民幣作為押金。
天文學家們發現來自雙白矮星的引力波源
天文學家已經探測到兩顆白矮星在彼此周圍旋轉,而它們可能正在產生引力波。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哈佛大學天體物理中心(CfA)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由兩顆白矮星(帶有氦核)組成的雙白矮星系統,這兩顆白矮星顯然是不同的恆星。這個被稱為J2322+0509的系統的軌道周期很短,只有1210秒(20分鐘多一點),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個引力波源。
Accion籌集了1100萬美元來改進它的小型宇宙飛船推進器
日前,Accion籌集了1100萬美元來改進它的小型宇宙飛船推進器。在今年這家公司宣布完成了新一輪融資,籌集到了1100萬美元,用於擴大該公司的生產和職工規模,最新的資金是由波音Horizon X ventures和沙斯塔風險投資Shasta ventures共同投資的,這使Accion systems 自公司2014年成立以來獲得的融資達到3600萬美元,其中1400萬美元來自於NASA(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和United States Aepartement of Defense(美國國防部)。
SpaceX最新的Starship原型SN3在壓力測試中失敗
SpaceX最新的星際飛船原型被命名為「SN3」,它日前在低溫驗證試驗中發生了災難性的失敗。該試驗旨在模擬太空飛行器在試飛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壓力。之前,SpaceX的第一個原型Mk1在燃料箱壓力測試中也被毀壞,而正在開發的下一個全尺寸原型SN1在2月下旬的壓力測試中也被毀壞。另一個原型SN2通過了相同的低溫測試,但是現在開發的下一個全尺寸原型SN3在SpaceX發射臺的低溫測試中再次失敗。
太陽可能本月進入新一輪活動周期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太空天氣預報中心主任柯林頓·華萊士預測,太陽可能於本月邁入新一輪活動周期——太陽周期25(CS25)。不過,具體哪一天發生目前還難以確定。
NASA新一輪太空人招募 超1.2萬人申請
據NASA稱,在2020年3月,總共收到了超過1.2萬份想要成為太空人的申請。NASA官員表示,這是該機構太空人團隊收到的第二多申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通過阿爾特彌斯計劃進入了一個大膽的太空探索新時代,我們很高興看到這麼多了不起的美國人申請加入我們。下一代阿爾特彌斯一代太空人將幫助我們探索比以往更多的月球,並把我們帶到這顆紅色星球。」
SpaceX載人飛船首次運營任務將運送4名太空人 較原計劃翻倍
4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太空探索公司SpaceX首次運營性質的載人飛行任務的乘客名單已敲定,運送的太空人從兩人增加到了四個人。根據此前計劃,SpaceX將用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運送兩名太空人,即Michael Hopkins和Victor Glover Jr.前往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縮寫ISS)。最新消息顯示,此次任務又增加了2名太空人,即Shannon Walker和Soichi Noguchi。
火箭發射暫停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改產呼吸機和洗手液
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火箭發射暫停,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ISRO)改產抗疫物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成立於1969年,是印度的國家航天機構,為印度提供基於空間的服務。據《印度時報》報導,ISRO正在開發一款簡單操作的呼吸機,以幫助緩解重症監護病房中醫療設備的緊急需求。由於市場供應緊缺,ISRO也在提供大量洗手液。
明年2月 人類直升機將首次在火星上空飛行
今年7月,美國宇航局(NASA)將開啟新的火星任務,屆時,火箭將搭載一架直升機及其他裝置發射升空,而這也將是首個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飛行的飛機。據外媒報導,這架實驗性直升機最近旋轉旋翼,完成了在地球上的最後一次「飛行」測試。按計劃,今年7月,作為「火星2020」任務附加項目,火星直升機(Mars Helicopter),將和「毅力號」火星車一起發射。儘管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NASA仍希望該任務如期進行。
中國航天產業景氣度好於大市
整體來看,目前,航天產業鏈最上遊競爭相對充分,產業鏈最下遊央企民企已經開展競爭,而產業鏈中遊受限於其較高的資金投入和較長時間的積累,目前仍處於近乎央企壟斷的狀態,但隨著隨著軍民深度融合的不斷推進,未來在火箭結構、發動機、電子設備等分系統必將迎來民營企業的參與,將形成航天運載火箭全產業鏈央企民企共存的格局。
按照申萬行業分類,航空及航天裝備產業上市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總額為1695.82億元,同比2017年1573.38億元增加4.31%。而與此同時2018年,滬深兩市AB股3706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9.54萬億元,較2017年下降5.02%。此外,從近幾年的年複合增長率來看,2015-2018年,航天航空裝備產業營收的複合增速達13.82%,而滬深AB股複合增速僅7.26%。綜上可以看出,我國航天產業一直保持著上升的勢頭,即使是在2018年大環境遇冷的情況下,產業景氣度仍然是好於大市的。
火箭發射軌道
人造地球衛星由火箭發射入軌,從發射點到入軌點的飛行 軌跡叫發射軌道。發射軌道包括垂直起飛段、程序轉彎段和入 軌段。垂直起飛段和程序轉彎段都大同小異,但入軌段根據軌 道高度的不同有直接入軌、滑行入軌和過渡轉移入軌之分。
近地軌道衛星一般直接入軌,即火箭連續工作,當最後一 級火箭發動機關機時,衛星就可進入預定軌道。
中、高軌道衛星常常滑行入軌。其發射軌道由火箭發動機 工作時的主動段、發動機關機後靠慣性飛行的滑行段和發動機 再次工作時的加速段組成。
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常常採用過渡轉移軌道入軌,它與地球 自轉的方向相同,繞地球運行一周的時間與地球的自轉周期相 同。利用3顆等間隔放置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能夠實現不包括南北兩極在內的全球通信。
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入軌方式因火箭的級數不同而有所差 異。對於三級火箭來說,過程一般如下:第一、二級火箭經主 動段、停泊軌道段和加速段,將衛星連同火箭上面級送入200~ 400千米高的停泊軌道。當飛經赤道附近上空時,火箭上面級 點火,把衛星送入近地點在赤道上空、遠地點高度為35 786千 米的大橢圓轉移軌道。衛星在轉移軌道上運行時,地面測控站 要精確測量它的姿態和軌道參數,並隨時調整它的姿態偏差。 當衛星在預定的點火圈運行到遠地點時,地面測控站發出指令, 讓衛星上的遠地點發動機點火,使衛星提高飛行速度,並改變 飛行方向,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如果需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則 需用衛星上的小推力發動機調整它的運行速度,使它慢慢地到 達預定的經度上空。這一過程叫衛星定點。
有些太空飛行器,如返回式衛星、載人飛船和太空梭等,在 完成任務後要返回地球。從脫離運行軌道到降落地面這段的飛 行軌跡叫太空飛行器的返回軌道。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