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隼鳥2號返回艙開啟,小行星樣本中發現人工異物
12月6日,離開地球六年之久的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的返回艙成功返回地球。21號,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陸續打開了B艙室和C艙室。
JAXA表示,樣本中最大的物體直徑達到了1公分,其中C室內還發現了疑似人工痕跡的異物。JAXA尚無法確認該人工物的來源,專家猜測是從取樣槽中脫落的鋁。
據悉,隼鳥2號在釋放樣品返回艙後,已經調整了自己的航向,掠過地球後返回深空執行延長任務,計劃在2026年、2031年訪問另外兩顆小行星,但這次只進行探測,不會再採樣。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
據中國載人航天官方消息,2020年12月25日上午,毛澤東主席誕辰127周年來臨前夕,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高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此前曾在多個重要展覽中對外展出。本次交接後,返回艙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719天!玉兔二號月球車走了600米
來自中國探月工程的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北京時間12月22日5時、21日19時22分完成第25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已在月面工作719天,其中月球二號累計行駛600.55米,平均每天約0.84米。
北鬥首席總師謝軍獲評「央企楷模」
12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舉辦第五屆「央企楷模」發布儀式,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的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師、北鬥導航衛星首席總師謝軍入選。
東方紅移動公司研發與服務基地開工
12月15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東方紅移動公司龍興研發與服務基地開工儀式舉行。龍興研發與服務基地佔地163 畝,建築面積15.8萬平方米,總投資13.47億元,共分兩期進行建設,是東方紅移動公司開展地面網絡建設、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市場開拓的重要基礎,建成後將極大推動低軌星座系統全面運營。
國務院國資委宣布聘任航天科技集團外部董事
12月23日,國務院國資委企幹一局(董事會工作局)有關負責同志在幹部會議上宣布了國資委黨委的決定:聘任文利民、李玉海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外部董事;李平不再擔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職務。
首批「中國航天科普大使」亮相
日前,首批「中國航天科普大使」頒授儀式在北京航天城舉行,5位院士、22位航天領域專家受聘成為首批「中國航天科普大使」。「中國航天科普大使」是在中國科協科普部指導下,由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我們的太空創新實踐中心、北京知乎網技術有限公司等9家單位聯合推薦頒授的,主要由航天領域院士專家和部分從事航天科普事業的知名人士組成。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榮獲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
12月27日上午,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上,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榮獲中國工業大獎企業獎。據介紹,中國工業大獎是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我國工業領域國家級最高獎項,主要授予代表我國工業發展最高水平的工業企業和項目。
航天基地這個機場正式取證運營
12月23日,西安航天基地通用機場正式獲得西北民航局頒發的《通用機場使用許可證》,成為新規頒布後首個取證單位。該基地位於西安航天通航產業園內,由西安航天通航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籌劃建設和運營管理,整體佔地面積約403畝。
「天地圖·廣東」上線衛星資源專欄
近期,「天地圖·廣東」上線衛星資源專欄,通過對接廣東省遙感影像管理與服務系統,實現社會公眾訪問「天地圖·廣東」即可了解廣東衛星中心最新的衛星影像信息。衛星資源專欄同步了廣東衛星中心影像資源概況,實現每半個月更新一期衛星影像接收報告。
上一艘剛爆炸14天:SpaceX新星艦飛船SN9轉運測試
12月9日,SpaceX的新型飛船原型機「星艦SN8」進行高空測試飛行,遺憾的是最後降落速度過快,不幸爆炸。而在SN8亮相不到一天之後,SpaceX就安排新一艘原型機SN9上路執行任務,不到一周就從工廠轉運到了發射臺。SpaceX尚未公布SN9的具體發射時間,以及詳細的測試任務。
美國宇航局和波音公司完成了SLS Block 1B火箭發射系統的EUS設計
波音公司和美國宇航局已經成功完成了太空發射系統EUS上層的關鍵設計評審,確認了EUS的設計之後就可以繼續開發並過渡到硬體建造環節。波音公司已經開始了製造活動,他們將在美國航天局的米丘德裝配廠建造首個EUS。
商用人類太空操作站:比想像的還要早
Axiom Space,Inc.,也直譯為公理太空公司,是一家美國私人資助的航空航天製造商和軌道航天服務公司,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休斯敦。目前該公司正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前往國際空間站(ISS)進行商業飛行,並計劃擁有和運營世界上第一個商業空間站,以在國際空間站退役後最終取代國際空間站。
中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三號衛星
12月27日23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至此,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期間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未來將實現垂直回收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並將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八號不僅是一枚環保的「綠箭」,也將在未來實現垂直回收等重複使用的目標。據介紹,在首飛任務中,長徵八號已經開展了可重複化和智慧化相關技術的驗證,比如飛行故障在線辨識、自主進行姿態控制、發動機推力調節等。
研究稱銀河系存在著大量死亡外星生命
來自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銀河系可能存在著大量已經死亡的外星文明。這項發表在預印本網站arXiv上的研究,使用了德雷克公式,確定銀河系形成後的80億年外星智慧生命就可能出現了。研究人員表示,人類一直熱衷於尋找外星文明但毫無所獲,這可能是因為這些外星文明已經自我毀滅了。
科學家發現591顆高速星
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在LAMOST和Gaia數據中發現591顆高速星,其中43顆能夠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未來將飛出我們的銀河系。這是自第一顆高速星發現以來,一次性捕獲高速星最多的研究工作。
月球隕坑數量超乎預料 現已發現10萬多個
目前,最新研究表明,月球隕坑數量超乎人們的想像,現已發現10萬多個隕坑。利用月球探測器收集的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在月球中低緯度地區發現至少10.9萬個隕坑,現記錄的月球表面隕坑數量比之前多十幾倍,該發現發表在12月22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民營火箭企業天兵科技完成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從天兵科技獲悉,該公司近期完成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這是天兵科技本年度以來獲得的第3筆億元融資,也是公司2019年成立以來的第5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國科學院旗下國科投資領投,陸石投資跟投,一葦資本擔任財務顧問。
商業航天社會資本支持
商業航天的發展離不開外部力量的支持:社會資本的進入以及網際網路企業跨界。從2015年開始,國內的投資機構逐漸關注商業航天賽道,投資商業航天的機構數目從2015年的24家增至2018年的90家。社會資本的注入,為中國的商業航天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全球衛星產業收入規模持續提升
2013-2018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保持逐年增長。2018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2774億美元,同比增長3.3%。從增長速率上來看,2013-2015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增速快速下降,到2015-2018年,收入增速趨於穩定,保持在3%左右。2019年,受衛星服務業及衛星製造業收入下降影響,全球衛星產業收入同比小幅下滑,收入為2710億美元。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