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女媧造人,用的材料是泥土,地點應該是在某河邊或者湖邊,小時候玩過泥巴的人都知道,只有溼土能捏著玩,所以必須接近水源,說不定女媧就是在黃河邊上造人的,因為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
開始女媧採用手工生產,一個一個的捏,據說女媧親手捏出來的人,都是精品,也就是富貴之人,後來女媧採用批量生產,女媧找來一根藤條,沾上泥土,甩動藤條,藤條上的泥土散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人,批量生產的是次品,也就是平賤之人。
刨去哄騙小孩的神話成分和蠱惑世人的封建迷信。
為什么女媧有精品不做而生產次品呢?為什么女媧追求數量不追求質量呢?——因為生的沒有死的快。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人口基數少、醫療水平差、平均年齡短、死亡率高於出生率的上古時代,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族群在衝過蠻荒的黑夜前,將全部陣亡在死神的鐮刀下。
在和死神的搏鬥中,人類想要取得勝利,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努力生娃,用人海戰術,以數量取勝。只有提高人口基數和提高生育率,才能突破死亡對族群的包圍。
兩種造人模式的象徵
女媧手工捏泥土造人,象徵著遠古部族同族通婚,甚至是近親通婚,傳說女媧就和自己的兄長伏羲結婚(這是女媧造人另一個版本的故事),熟悉進化論的我們都知道近親通婚生出來的孩子多有缺陷,女媧一族後來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這樣說來,女媧手工捏的人,未必就是精品。
再加上遠古一個大族群的人口基數確實太少了,估計都沒有現代一個村子的人口多。一年也沒有多少新生兒誕生,畢竟人口基數就那麼點。生的還是沒有死的快。
後面女媧用甩藤條的方式大批量造人,象徵著女媧族和別的部族通婚,這個部族很可能以藤條為圖騰。至於部落是怎麼融合,那就不得而知。可能是通過美酒,也可能是通過獵槍;可能是因為愛情,也可能是因為戰爭。
不管兩個部族是怎麼融合的,異族通婚的造人方式,不但提高生產規模——兩個族群的人口基數總比一個族群大,而且提高產品質量——異族通婚總比同族近親通婚好。因為異族通婚同姓不婚,所以神話說女媧創造了婚姻制度。
就這樣,中華民族在和死神的較量中勝出,突破了死亡的包圍,再往前一步,將迎來文明的曙光。
女媧造人
以上就是女媧造人的全部嗎?當然不是。如果只是保持物種的延續,上古很多氏族部落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中華民族在上古時代本來就是多中心發展,加上地形的原因,民族的融合是遲早的事,這也就沒有女媧什麼事了,更無所謂女媧造人。
女媧造人,象徵著人性的覺醒,讓人知道自己是人,而不是動物。
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會思考這個問題,而動物不會。
關鍵詞:思考。
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人不會思考和禽獸沒什麼兩樣。
女媧在和死神的對抗中不斷的觀察、思考、實驗、總結,最終形成理論:同姓不婚。
在這個過程中,女媧不是一個人在思考,如果只是一個人在思考,那也就是一群原始人中有一個人在拿它們做實驗而已。女媧在思考,還帶動族成員一起思考,更帶動部族以外的部族一起思考。
原始人學會了思考,思考是智慧的起點,智慧來源於思考,有智慧的原始人最終進化成人,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女媧,所以女媧造人。隨著女媧手中的藤條的舞動,更多泥點飛向遠方,散落在華夏大地個各個角落,更多的有別於動物的人誕生了。
無獨有偶
《聖經》記載上帝創世,在第六天用泥土(和女媧的選材一樣)造一個叫亞當的男人,後來覺得亞當太孤單,又用他的肋骨創造一個叫夏娃的女人。
據說亞當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園,除了不能吃智慧果,想幹啥就幹啥,小日子過得相當滋潤,每天吃飽了睡,睡醒了吃,過得和其他動物沒啥兩樣。
這個時候的亞當夏娃與其說是人,不如說是上帝養在動物園裡的人形寵物,和其他動物沒啥區別。
那麼亞當夏娃是怎麼變成人的呢?
對,你猜得沒錯,就是吃了上帝不許他們吃的智慧果,據說這種果子比核桃還補腦。
有了智慧的人,才算一個人,沒有智慧的人,和行屍走肉,和伊甸園裡的動物有啥區別?
希臘神話故事中也有神造人的故事:
普羅米修斯也是用泥土造人,只是這些泥人和兵馬俑一樣,不是活物。
於是普羅米修斯就將不同的幾種動物的獸性糅合在一起,注入泥人身上,讓泥人變成活人,但是這個時候的人只能稱為原始人,因為它們沒有智力。
希臘神話造人的最後一道工序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完成的,她在原始人身上注入智慧,就這樣人終於成為了人。
思考和智慧
人是神用泥土製造的還是古猿進化的?這個問題有待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的研究,我們能知道的是:不管是被製造的還是進化的,不會思考、沒有智慧,人就只能是靈長動物的一種,而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