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新殺手:超級耐藥菌,比癌症更致命

2020-12-04 騰訊網

耐藥性這個詞很常見,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它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新健康隱患。超級耐藥菌的嚴重性與日俱增,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什麼是超級耐藥菌?

研究表明,大腸桿菌只要有5個特定突變,對青黴素的耐藥性就能增加10萬倍。而超級耐藥菌不是一個細菌的名稱,而是一類細菌的名稱,這一類細菌的共性是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強勁的耐藥性。由於這些病菌也作用於動物,它們不僅直接通過感染影響人類的壽命,還將通過影響動物的健康影響人類的食物來源,進而間接影響人類的命運。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警告,2017年一項新的檢測可疑細菌項目第221次發現了罕見抗生素耐藥基因,被稱為「噩夢細菌」。CDC表示,對這些超級細菌進行篩查的人中有11%感染,儘管他們沒有症狀;可怕的是,這些病原體導致的感染很難或無法治癒。「噩夢病菌」對老年人和慢性病尤其致命,1歲以下的新生兒更容易染病,男性也比女性更容易被傳染。這些傳染案例中,將近一半是致命病例。

超級耐藥菌成為全球化威脅

超級耐藥菌的嚴重性有諸多數據依據。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本月7日發布的報告,在未來30年,光是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就會有240萬人死於超級耐藥菌感染,除非各個國家加強研究和幹預。

如果預測準確的話,到2030年,經合組織國家遭遇的備用抗生素(backup antibiotics)耐受性將比2005高出70%,歐盟國家出現對三線治療( third-line treatments)耐受的情況將翻倍。(註:三線治療的藥物及備用藥物,是重症和特殊情況才用的藥物)

據CNBC報導,每年約有2.95萬美國人死於與耐藥菌相關的感染;到了2050年,預計將有100萬美國人死於此病因。而《泰晤士報》對英國情況的預測是,到2050年,將有9萬英國人死於耐藥菌相關感染。這場超級耐藥菌的危機在南歐,如義大利、希臘和葡萄牙,蔓延得更快。目前,土耳其、韓國和希臘的感染率是35%,感染率較低的冰島、荷蘭和挪威是5%。中低收入國家,如巴西、印尼和俄羅斯,情況都非常嚴重。在俄羅斯40%~60%的感染都具有抗藥性,經合組織國家的抗藥性感染率平均為17%。但經合組織預計,到2050年,這些國家抗藥性感染率將上升4到7倍。

在生命消逝的背後,還有巨額的經濟損失。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稱,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有可能比癌症更致命,每年可導致多達1000萬人死於非命,可給世界經濟造成高達100萬億美元的損失。根據經合組織的估算,截至2050年,美國在對抗超級耐藥菌上的醫療支出可能高達650億美元,超過在流感、HIV和結核病治療上的支出。而經合組織的33個國家在2015至2050年,每年將在抗超級耐藥菌的醫療和研究上,花掉35億美元。

五步預防超級抗藥菌

值得慶幸的是,人類對於超級抗藥菌也不是束手無策的,甚至可以小投入大收穫。

經合組織預測,只要對每人每年投資2美元用於預防,就能夠讓預計的死亡數減少四分之三,也就是說經合組織國家每年能有4.7萬人倖免於難,而省出48億美元的醫療支出。

這個價值2美元的五步預防為:在醫療工作者中普及更好的衛生與保健習慣和基礎設施;停止濫用抗生素;在病人早期就檢查是否存在細菌、病毒感染;在正常使用抗生素的基礎上推遲3天使用;以及普及公共健康知識。

根據CNBC的報導,如果將加強衛生管理、改善環境衛生、公眾宣傳普及,以及迅速診斷檢測的成本都算上,美國平均每年每人的支出是4.93美元,而這項支出可以讓每年2萬人倖免,從而節省28億美元的醫療費。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超級耐藥菌來勢洶洶 深圳這支"孔雀團隊"準備消滅它們!
    超級耐藥菌來勢洶洶 深圳這支"孔雀團隊"準備消滅它們!針對這一難題,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籌)組建了一支人工改造噬菌體治療超級耐藥菌研發團隊,該團隊最近剛獲批深圳市「孔雀團隊」,計劃在未來5年裡致力於研究細菌的耐菌機制和對應的噬菌體藥劑開發,深圳市政府將給予2000萬元經費資助。這是先進院黃術強博士在近日「創新知行薈」活動上發布的最新消息。
  • 女孩感染超級耐藥菌 醫生選擇給她注射病毒……
    囊性纖維化患者經常會被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需要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然而這些細菌往往具有抗生素耐藥性(超級細菌),因此在臨床上很難被治癒。不幸的是,伊莎貝爾被膿腫分枝桿菌感染了。由於病情發展迅速,16歲時,她接受了雙肺移植手術,但這種細菌仍然隱藏在她的體內。當她開始使用免疫抑制劑來防止肺移植後的排斥反應時,膿腫分枝桿菌又捲土重來了。
  • 兒童「頭號殺手」!這個肺炎疫苗,比新冠疫苗更需要打
    每個人只要嚴格做好個人防護 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科學戴口罩 那預防效果其實比疫苗更好使! 眼下,倒是有另一種「肺炎疫苗」 比新冠肺炎疫苗緊迫得多 因為它能預防 5歲以下兒童的頭號「殺手」 ▽ 肺炎
  • 人工智慧找到全新抗生素 可殺死超級耐藥菌
    在動物實驗中,這種全新的抗生素能有效殺死一種對已知所有抗生素都耐藥的超級細菌。這一重磅發現也登上了當期《細胞》雜誌的封面。科學家們是怎麼想到用人工智慧來尋找新型抗生素的呢?在論文的開頭,他們介紹說自青黴素誕生以來,抗生素已經成為了現代醫學的基石之一。然而隨著抗生素的濫用,越來越多的細菌對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
  • 超級耐藥菌感染如何破解?深圳首例應用噬菌體治療臨床試驗取得進展
    「深圳首例應用噬菌體治療耐藥菌感染在深圳市人民醫院臨床試驗獲得重要進展,該臨床研究表明應用噬菌體治療臨床超級耐藥菌的感染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該臨床研究表明應用噬菌體治療臨床超級耐藥菌的感染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噬菌體研究也是未來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所的重點研究領域。
  • 多學科合力,新藥物助力,耐藥菌攻克有力——多學科大咖談碳青黴烯...
    張文宏教授:目前耐藥菌感染致死率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甚至超過流感,臨床上有效的治療手段仍然匱乏。如果細菌耐藥繼續發展,未來,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過去、疫苗廣泛接種後,耐藥菌感染致死率甚至會超過新冠病毒感染。
  • 全球化還是被全球化,讀《全球化的悖論》-虎嗅網
    本書探討了什麼樣的全球經濟新秩序才最有意義。全球化沒有錯,錯的是我們推動全球化的方法,錯的是我們追求的全球化的程度全球化還是被全球化在讀到《全球化的悖論》的三年前,我讀了一本關於全球貿易的書,叫《貿易打造的世界》,那本書很好地闡釋了人們因為對鴉片、咖啡和糖等產品的渴望而改變了全球格局,形成了一個以產品需求為根底的新世界。
  •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報導抗萬古黴素耐藥菌候選藥物
    細菌的抗生素耐藥已成為日益嚴峻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各種耐藥的「超級細菌」威脅著人類健康與生命。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多次發布報告指出,目前新抗生素的研發嚴重不足,難以面對日趨嚴峻的耐藥菌感染威脅。很多國家和機構開始採取激勵措施,鼓勵新型抗(耐藥)菌藥物的研發。
  • 全球最致命動物殺手 蒼蠅竟是第一名?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7月16日消息,全球最致命動物殺手,蒼蠅竟是第一名?
  • Cancer Cell:超級小鼠用於癌症研究
    2013年7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肯塔基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六年前開發出的"超級小鼠"已經應用於多種癌症疾病的研究中,為癌症治療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貢獻。Rangnekar博士研究組採用該基因開發出一種"抗癌超級鼠"。從此之後,各地的科學家都使用Rangnekar博士製作的超級小鼠進行研究。最近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揭示了Par-4下調如何影響乳腺癌復發的機制。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 Cancer Cell雜誌上。該發現有望指導科學家開發出針對乳腺癌的新型治療方法。乳腺癌是女性癌症中第二大殺手。
  • 致命的蛇神經毒素可能帶來治療疼痛新方法
    最新發現一個關於極其美麗的毒蛇——被稱為「殺手中的殺手」——所具有的致命毒液特性,可能會帶來人類疼痛治療新方法。一項關於藍色珊瑚蛇的最新國際研究發現,其釋放的獨特神經毒素與其他毒蛇釋放的神經毒素不同。研究人員說道,它對疼痛的作用有賴於它作用於鈉通道的方式。該國際研究團隊包括分別來自澳大利亞、中國、新加坡和美國的科學家。
  • 動物界中的十大致命殺手(組圖)
    如果有人問你,你能想到的最致命的動物都有哪些?你能說出幾個呢?獅子、鯊魚和眼鏡蛇可能是人們都能想到的,但是那些外表看似柔弱,體型很小的動物也會是致命的殺手嗎?排在動物10大致命殺手第一位的會是什麼呢?趕快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全文)
    法國則表示,要對所有曾在國外住院的病人進行「超級細菌」抗藥性檢測。「超級細菌」的影響甚至超越了公共健康領域。在中國,自從上周媒體報導出「超級細菌」的消息後,引爆了醫藥股上漲行情。「超級細菌」到底有多可怕?「威脅全球公共健康」、「十年內無藥可治」 在部分媒體的報導中,「超級細菌」似乎像災難電影裡的致命病菌一樣可怕。
  • 癌症殺手竟然是——它
    儘管肽鏈的小分子由於肽鍵的功能的原因被認為是人類的殺手,但已經有一些肽鏈被研究生物合成實驗,因為隨著基因組編輯研究的進展,蛋白質交聯靶基因的技術已經更加先進。不少的研究人員認為,在這個特定類型的肽鏈上開發出誘導癌症發生的新機制可能會是一個趨勢。但需要注意的是,肽鏈小分子並不是一種產物。在人體癌症細胞中,基因組編輯生物學技術能夠直接從肽鏈小分子中進行基因表達。
  • AI發現新抗生素,可殺死超級耐藥菌!
    此外,這個方法還可用於治療癌症、神經衰退性疾病等其他類型的藥物。如果類似AI研究方法能應用於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想必意義將更大。它的目標是記住所有對癌症有必要的論文,並幫助預測哪種藥物組合對每個病人最有效。針對癌症的研究和藥物數量非常巨大,具體來說,已有800多種藥物和疫苗用於治療癌症。但是,這對於醫生來說卻有負面的影響,因為有太多種選擇可供選擇,使得為病人選擇合適 的抗癌藥物變的更加困難 。
  • 癌症最致命的是轉移,最新研究揭開癌細胞的特殊保護膜
    在全世界範圍內,癌症是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然而,最初的腫瘤往往並非致命的關鍵。事實上,對於超過90%的癌症病患來說,是在癌細胞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以後才回天乏術。由於癌症的複雜性,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清楚癌細胞在轉移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也就很難針對其擴散開發有效的治療方法。
  • 耐藥菌引起的感染不斷增加 輝瑞公司新型抗生素國內獲批
    在我國,社區環境和醫院環境中由耐藥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在近幾年持續增多,特別是對於治療選擇有限的「超級細菌」,包括碳青黴烯類耐藥腸桿菌科細菌(CRE)在內的耐藥菌引起的感染發生率不斷升高,臨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選擇。
  • 高溫、消毒劑都不行,汙水裡的耐藥菌到底該咋辦?
    要說這耐藥菌從何而來,自從青黴素髮明以來,人類仿佛利用抗生素戰勝了細菌,但實際上細菌依靠強大的繁殖與演化能力,能對某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進化為耐藥菌所需的時間或長或短,但基本不會落空。據測算,目前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耐藥菌感染,若不採取措施,到2050年這一數字或超過千萬。因此,科學家一直在試圖攻克給汙水滅菌的難題。
  • 應對多重耐藥菌,輝瑞突破性抗生素思福妥在中國獲批
    輝瑞生物製藥集團中國區總經理吳琨表示:細菌耐藥問題已經構成了全球的重大公共健康威脅,在我國,社區環境和醫院環境中由耐藥革蘭陰性菌引起的感染在近幾年持續增多,特別是對於治療選擇有限的「超級細菌」,包括碳青黴烯類耐藥腸桿菌科細菌(CRE)在內的耐藥菌引起的感染發生率不斷升高,臨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選擇。
  • 癌症治療新發現!逆轉缺失免疫T細胞可對抗致命腦瘤
    現在,杜克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追蹤到了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缺失的T細胞——他們在骨髓中發現了大量的膠質細胞。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8月13日的《Nature Medicine》雜誌上,為輔助治療癌症開闢了一個新的探索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