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例應用噬菌體治療耐藥菌感染在深圳市人民醫院臨床試驗獲得重要進展,該臨床研究表明應用噬菌體治療臨床超級耐藥菌的感染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8月2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馬迎飛博士在北科生物大廈舉辦的「創新知行薈」上透露,並介紹了未來噬菌體在應對耐藥菌感染中的應用前景。
深圳先進院馬迎飛團隊和深圳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陳懷生團隊、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黃維團隊共同開展深圳市第一例應用噬菌體治療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肺部感染的臨床試驗。該實驗通過深圳人民醫院的倫理委員會的批准。
治療團隊經過前期的肺部痰液培養物檢測發現了兩種常見病原菌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對這兩種菌進行的藥敏測試顯示,其中鮑曼不動桿菌對多種抗生素耐藥。治療團隊經過評估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並採取抗生素和針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的專一性噬菌體聯合霧化給藥的方式,經過連續兩個星期的治療,成功清除了患者肺部感染的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患者病情穩定。該臨床研究表明應用噬菌體治療臨床超級耐藥菌的感染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噬菌體研究也是未來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所的重點研究領域。
馬迎飛博士在題為《應對耐藥菌的感染:噬菌體合成生物研究》的專題報告中介紹,由於我國過去抗生素使用佔到全球使用量的一半,48%應用於臨床,52%應用於畜牧業,造成了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受到超級細菌的威脅,如何對抗耐藥菌成為科學界面臨的巨大難題。有專家預計,到2050年我國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而噬菌體合成生物研究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由於噬菌體是專一侵染細菌的病毒,並最終導致細菌裂解死亡。噬菌體療法於2014年被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列為應對抗生素抗性的重要武器之一。」馬迎飛說。
目前,深圳先進院合成所研究團隊正在建立生物信息學工具,從宏基因組數據鑑定噬菌體序列,再到直接合成噬菌體基因組,以期達到解決超級細菌感染的難題。目前,深圳市正在建設合成生物大設施,建設高通量噬菌體合成和編輯平臺,將極大地推動我國合成噬菌體的研究工作。
據介紹,「創新知行薈」是由南山區科協、中科創客學院、深圳市慈善會社會影響力公益基金主辦,深圳市中科鉅弘文化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創新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承辦,深圳市科協、深圳先進院和建行深圳市分行支持的高端科普活動,主要是邀請國際科技前沿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合成生物、腦科學、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機器人等戰略新興產業,做專題演講、圓桌對話以及進行科技成果與產業界對接等。這是今年首場創新知行薈活動,也是該活動自2017年舉辦以來首次走進知名生物科技企業北科生物舉辦,將有力地促進科研機構成果與產業界的緊密結合。活動中,深圳市菲比斯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甲醛監測儀等創新成果。
【記者】張秀娟
【作者】 張秀娟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