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艦長的第7篇分享
颱風是赤道以北,日界線以西,亞洲太平洋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
本文也就列舉了,有記錄以來,地球歷史上10大颱風對比:
馬可
熱帶風暴馬可是2008年大西洋颶風季中,第1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亦是全球有紀錄以來覆蓋範圍最小的熱帶氣旋。
風場直徑:19KM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100公裡/小時
登陸: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米珊特拉,並迅速減弱及消散。
影響:當地發生暴雨,造成嚴重水浸,並淹沒部分房屋。
澳大利亞 翠西路徑圖
熱帶氣旋翠西為南半球的一個熱帶氣旋,曾在1974年12月25日至26日間吹襲澳大利亞北領地達爾文港。達爾文經過這個風暴的吹襲後,幾乎完全崩潰,成為澳大利亞有記載以來最慘重的一場風災。
風場直徑:100KM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205公裡/小時
登陸:澳大利亞北領地達爾文港。
影響:這個風暴使71人喪生,經濟損失更達數百萬美元。它摧毀了達爾文市內近七成的房屋及交通基建,約20,000人無家可歸,30,000人需要疏散,城市進入癱瘓。後來達爾文市在原地重建。
塔巴
熱帶風暴塔巴是200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
風場直徑:300KM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92公裡/小時
登陸:不登陸。
影響:當時強度為熱帶風暴的塔巴掠過日本關島以東海域,但並沒有帶來明顯損失。好傢夥,除了大,一無是處。
威馬遜
颱風威馬遜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九個被命名的風暴。2014年7月17日正午將海浪預警級別提升為紅色,這是中國大陸2014年發布的首個海浪紅色預警。
風場直徑:590KM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260公裡/小時
登陸:中國海南、廣東、廣西三次登錄。
影響:造成至少17人死亡,另有5人失蹤,近500萬人受災。多地遭受重創,組織抗擊颱風。是當時41年以來登陸華南最強颱風
美莎克
超強颱風美莎克為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被命名的風暴。美莎克是北半球有氣象紀錄以來,3月至4月最強的熱帶氣旋,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超越1989年颱風安迪的紀錄,中心氣壓亦比安迪低。
風場直徑:610KM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280公裡/小時
登陸:菲律賓轉向臺灣
影響:至少有5000人因此缺乏食物、水與住處,並且需要緊急援助。當時一年多之前,一場颱風造成了近8000人死亡和失蹤,颱風「美莎克」的威脅不能低估。
約翰 路徑圖
颶風約翰是1994年在東北太平洋生成的一個颶風,它是有紀錄以來維持時間最長,及移動路徑最長的熱帶氣旋。約翰生成時正發生強厄爾尼諾現象。 約翰自生成到消散,路徑總長達13,000KM。
風場直徑:900KM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280公裡/小時
登陸:路過強斯頓環礁
影響:該島建築物的受損程度較大,但由於該島面積和功能較小,風暴並沒有造成嚴重的損失。以1994年的美元計算,約翰在強斯頓環礁約造成1500萬元的損失。
鯰魚 路徑圖
超強颱風鯰魚為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最強風暴
風場直徑:900KM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295公裡/小時
登陸:菲律賓呂宋島、中國福建、臺灣
影響:造成中菲兩國合計6.94億美元經濟損失以及74人死亡、21人失蹤。菲律賓1.1萬人滯留在庇護中心,有超過20萬人無家可歸。中國轉移28萬人。
布拉萬
熱帶風暴布拉萬為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首個被命名的風暴。「布拉萬」是1949年有氣象記錄以來誕生第3早的熱帶風暴。
風場直徑:1250KM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230公裡/小時
登陸:菲律賓
影響:其強度雖然僅有熱帶風暴級別,但卻為菲律賓中部島嶼帶去了強降雨,造成了3人死亡和一定的財產損失,損失1090萬美元(2018年美元價值)。
山竹 路徑圖
超強颱風山竹為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2個被命名的風暴。颱風山竹導致香港天文臺和澳門氣象局連續兩年發出十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亦是自1983年颱風愛倫以來,香港發出十號颶風信號之中,生成位置最東的一個。
風場直徑:1250KM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230公裡/小時
登陸:菲律賓,中國廣東、福建
影響:「山竹」颱風造成深圳、珠海等14個市緊急避險轉移和安置95.1萬人,4人因災死亡。菲律賓遇難者已達81人,另有70人下落不明。
泰培
泰培是地球紀錄上範圍最大,強度第二,中心海面氣壓最低生成於北太平洋西部的熱帶氣旋颱風。 1979年10月12日,位於西北太平洋上的颱風泰培中心風速每小時306公裡,最低氣壓870毫巴,環流寬2174公裡,足以遮蔽半個美國。
風場直徑:2220KM
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305公裡/小時
登陸:日本
影響:在到達日本本土時,風力減了大半,造成了110人死亡、5人失蹤、543人受傷。
以上哪個颱風你們經歷過呢?
這裡是地球旅行艦,我是艦長,關注我,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