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吞噬整個地球的颱風,最長可達4萬公裡,持續時間長達300年

2020-12-05 回首初相見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455字,閱讀約3分鐘

文章分類|歷史文化

文章字數|1469,閱讀約3分鐘

還記得去年夏天的颱風利奇馬嗎?去年8月,在中國有很強的存在感。利奇馬登陸強度較強,最大風力9級。陸上強度持續44個多小時,造成1000多人受災,經濟損失達530多億元。破壞力如此驚人的颱風,在中國大陸歷史上僅為第五強。

颱風又稱強熱帶氣旋,通常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海面上。在臺灣和東南亞被稱為颱風,在加拿大,美國等地區也被稱為颶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稱謂,其實指的是同一件事。

颱風通常在夏季登陸我國沿海地區,帶來強暴雨和大風,因為其直徑可達數百公裡甚至2000公裡,風速大,破壞力相當於數百顆氫彈,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極大威脅。在我們的古代史上,颱風早有記載。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就開始觀察和研究風,《呂氏春秋》中就有「八風」的記載。颶風一詞最早出現在《南越志》中。在古代,颱風也會影響戰鬥的結果。

元軍兩次進攻日本,都是因為突如其來的颱風,導致失敗。颱風直接造成1.3萬多人傷亡。日本人認為是上帝賜予的颱風拯救了他們,因而稱其為神風。這也是二戰神風特攻隊的由來。

颱風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影響很大。因此,現代人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對颱風進行觀測和監測。那麼只有地球才能形成颱風?不,通過人們天文技術的發展,對太空的認識和觀測越來越深入。在木星和海王星上分別發現了非常強的反氣旋風暴。

美國宇航局近日公布了一張通過哈珀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照片。根據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木星上有一個巨大的紅斑,像一隻紅眼睛,在遙遠的太空中靜靜地直視著地球。這就是著名的木星大紅斑,木星上的超強颱風。

木星大紅斑是人類迄今觀測記錄到的最大颱風。它有多大?木星大紅斑的南北寬度約為1.4萬公裡,而東西長度則會在不同時期發生變化,最長時可達4萬公裡,最短時可達2.4萬公裡。

地球的直徑約為12000公裡。木星的大紅斑可以完全吞噬整個地球。當木星大紅斑第一次被觀測到時,它是現在的三倍大。幾百年來,日益萎縮。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它會變成一個紅點,直到完全消失。

1664年,一位英國博物學家第一個發現木星大紅斑,但他誤讀了大紅斑的位置。一年後,法國天文學家卡西尼確定了大紅斑的位置,它位於南赤道帶。後來,卡西尼號對土星的觀測又有了新的進展。為了紀念他,土星的飛船被稱為卡西尼號。

自1664年第一次看到木星大紅斑以來,這個超強颱風已經颳了300多年,從未間斷過。可以說,康熙皇帝和我們看到的是同一個大紅斑。地球上的颱風通常在一周內結束。

世界上最長的颱風是1994年發生在東北太平洋的一場名為約翰的颶風。它從出現到消失需要31天,與木星大紅斑完全不同。

木星大紅斑不僅面積大,風速也非常高。在地球正常情況下,超過239公裡,即使是超強颱風,也能吹倒樹木和房屋。木星大紅斑的風速高達每小時430公裡,可以摧毀地球上的所有物體。

而在木星大紅斑的中心,風速更低,氣流更穩定。相反,中心更安全,因為這裡只有少量的空氣流動。這和地球上的颱風是一樣的。相反,地球上的颱風中心,也就是颱風眼的位置相對穩定,直徑約30至65公裡,面積較大。

但颱風眼一直在移動,而且旁邊就是颱風眼牆,是風牆,那裡雷電不斷,是強雷雨區,也是颱風中最危險的區域。也許最危險的地方都有最安全的區域。

但如果有人颱風眼穩定,覺得比較安全,想要投靠,那就絕對不對了。因為以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越過風牆和雷雨區進入颱風眼的。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被風牆吹走。

這裡是《回首初相見》,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相關焦點

  • 有記錄以來,地球歷史上10大颱風對比,最大直徑相差2000公裡
    美莎克超強颱風美莎克為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被命名的風暴。美莎克是北半球有氣象紀錄以來,3月至4月最強的熱帶氣旋,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超越1989年颱風安迪的紀錄,中心氣壓亦比安迪低。風場直徑:610KM最大風速:一分鐘持續280公裡/小時登陸:菲律賓轉向臺灣影響:至少有5000人因此缺乏食物、水與住處,並且需要緊急援助。
  • 地球上,交配時間持續最長的動物是什麼?
    另外,還有些動物進化出了超長時間交配的能力。那麼,地球上交配時間持續最長的動物是什麼呢?它們可以持續多久呢? 在哺乳動物中,交配時間最長的為馬島縞狸,最長可達8小時。成年馬島縞狸的生育器官非常之長,可達其自身體長(通常為1米)的六分之一,而且裡面還長有骨頭。
  • 每秒飛奔2.4萬公裡,科學家發現最快恆星,然而其命運卻是被吞噬
    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在以一定的速度運行,比如月球在以每秒鐘1.02公裡的速度圍繞地球運行地球,以每秒29公裡的速度圍繞太陽運行,而太陽攜帶著整個太陽系在以每秒220公裡的速度在圍繞銀河系中心運行,可見太陽的公轉速度更快,但是即便如此,它圍繞銀河系運行一周仍然需要2.5億年的時間,從恐龍滅絕直到今天
  • 歷時最長跑得最遠的颱風,一個月中跑了13000公裡,期間三度增強
    5000公裡的距離大致接近我國最東端到最西端的直線距離(5200公裡左右),可見利奇馬颱風在10餘天的時間中已經走過了相當長的距離了,那麼利奇馬是史上行走距離最長的颱風嗎?不是的!但是行程距離最遠的颱風卻並不在上圖之中,熟悉颱風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颶風約翰,它又叫颱風約翰,是有記錄以來維持時間最長,及移動路徑最長的熱帶氣旋。
  • 最長閃電竟達709公裡!「風神」數據已開始分發?
    圖片來源:WMO官網 6月25日,世界氣象組織宣布,探測到迄今為止單次長度最長閃電,其長度為709公裡;而單次持續時間最長的閃電,其過程長達16.73秒。據介紹,單次長度最長閃電於2018年10月31日發生在巴西南部;單次持續時間最長閃電於2019年3月4日發生在阿根廷北部。這兩項新紀錄分別是先前紀錄水平的兩倍多。
  • 最長閃電竟達709公裡!「風神」數據已開始分發?|國際情報站
    世界氣象組織探測到單次長度最長閃電圖片來源:WMO官網6月25日,世界氣象組織宣布,探測到迄今為止單次長度最長閃電,其長度為709公裡;而單次持續時間最長的閃電,其過程長達16.73秒。據介紹,單次長度最長閃電於2018年10月31日發生在巴西南部;單次持續時間最長閃電於2019年3月4日發生在阿根廷北部。這兩項新紀錄分別是先前紀錄水平的兩倍多。
  • 10個鮮為人知的恐龍知識:有的恐龍能活300年
    10個鮮為人知的恐龍知識:有的恐龍能活300年 2015-06-14 13:36:58有的恐龍能活300年。古生物學家估計,大恐龍的壽命在75年至300年之間。不過,這一估計是基於恐龍是冷血動物。如果它們是溫血的,那麼壽命會變得比較短,但一般也至少能活75年以上。  2. 恐龍可比藍鯨長。生活在9700萬年前至9400萬年前的阿根廷龍重量可達70噸,長可達40米,高可達7.3米,而藍鯨雖然可重達200噸,但最長大概只有30米。  3.
  • 閃電能有多大 探測技術捕捉最長閃電
    其中單次長度最長的閃電2018年10月31日發生在巴西南部,長度超過709公裡;單詞持續時間最長的閃電2019年3月4日發生在阿根廷北部,時間長達16.73秒。閃電是夏季最具代表性的天氣之一,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無論是作為狂暴、毀滅、力量的代表,存在於各地的神話傳說和幻想作品中,還是因其轉瞬即逝的美麗成為攝影師追逐的對象。
  • 2020年十大破紀錄科學發現出爐:最長閃電長約700公裡
    比如,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物質竟然有70億歲高齡——要知道,地球還不到50億年歷史;一隻體重不到1斤的鳥,竟然不眠不休11天從美國阿拉斯加直飛到紐西蘭,它是如何做到的?一道閃電竟然長達700公裡......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在近日的報導中,為我們梳理了2020年十大破紀錄的科學發現。
  • 上海50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溫天氣暫告一段落
    上海50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溫天氣暫告一段落 上海50年來持續最久的日最高氣溫在35攝氏度以上的連續高溫天氣,終於暫告段落。  上海這一段連續高溫天氣,從7月19日開始,直至8月6日,持續時間達到19天,破上海近50年持續高溫紀錄。在這19天裡,有2天最高氣溫達39.6攝氏度,這是上海近60年來的最高氣溫。
  • "日全食"能看到什麼 兩千多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圖)
    2000多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將於今年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國家天文臺副臺長趙剛介紹,一般日全食平均持續3分鐘左右,而這次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能看到5至6分鐘的日全食,將是2143年來持續時間最長、全食帶覆蓋人口最多的一次。一次日全食發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等5個階段。
  • 2020年第21號颱風「艾濤」最新消息(持續更新)
    2020年第21號颱風「艾濤」最新消息 更新時間:11月9日 2020年第21號颱風「艾濤」(熱帶風暴級)的中心9日上午9點鐘位於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興島
  • 天文學家發現最長時間日全食:持續3.5年!
    研究人員最新發現一個雙星系統,兩顆恆星彼此環繞在一起,擁有最長的日食時間和最長的日食間隔時間,它刷新了之前的「紀錄保持者」。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一個奇特的雙星系統,每間隔69年,會出現持續3.5年的日全食現象。  這個雙星系統被編號為TYC 2505-672-1,兩顆恆星彼此環繞運行,該系統具有兩個紀錄,擁有最長的日全食時間和最長日食間隔時間。
  • 颱風「海燕」或為人類歷史上最強風暴 災民達950萬
    據美國海軍聯合颱風預警中心測定,「海燕」登陸菲律賓時最大風速達每小時379公裡,可能成為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遭遇的最強風暴。中央氣象臺已發布颱風紅色預警。  11月4日,2013年第30號颱風「海燕」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11月8日凌晨,「海燕」在菲中部東薩馬省登陸,中心最大風力達每小時314公裡。在由東到西橫掃菲律賓中部後,「海燕」於9日下午離開菲律賓。截至10日晚7時,「海燕」已造成該國至少229人死亡,45人受傷,28人失蹤。
  • 科學家發現一座長達300萬光年的宇宙之「橋」,質量堪比4個銀河系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張星系碰撞照片,在一個名為Abell 2384(阿貝爾2384)的星系團中,有兩個星系(有說法稱是兩個星系團)正撞擊到了一起,這個星系團距離我們大約12億光年,所以這張照片拍攝的事件發生在大約12億年前。
  • 2020年第21號颱風「艾濤」強度等級(持續更新)
    2020年第21號颱風「艾濤」強度等級更新時間:11月9日熱帶風暴級颱風最新消息>2020年第21號颱風「艾濤」(熱帶風暴級)的中心9日上午9點鐘位於海南省三沙市(西沙永興島)南偏東方大約470公裡的南海南部海面上,就是在北緯12.7度、東經113.2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2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5百帕,7級風圈半徑180-300公裡。
  • 中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城市:全年日照長達3000小時,被譽為日光城!
    我國疆域遼闊,西高東低,自然環境多樣,地理環境複雜,因此,每個城市的日照時間是不同的,相對而言,西北和北方地區年日照時間長,而南方的四川、重慶、貴州等地日照時間短。就全國而言,西藏是全年日照時間最長的地區,平均每天日照8小時,一年的日照可達3000小時左右,全年有300天陽光燦爛。
  • 科學之最: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強閃電,長度數百公裡,持續近8秒
    一、世界最大的望遠鏡: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位於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直徑長達500米。最大的光學望遠鏡是歐洲極大望遠鏡(E-ELT),直徑39.3米,預計2024年投入使用。
  • 花300億建的大橋:164公裡耗費了3年時間,如今是世界第一
    今天,我國在建造橋梁方面也穩居世界前列,這座大橋也是世界上長度最長的國內橋梁。丹昆特大橋是京滬高速鐵路丹陽至崑山段的特大鐵路橋,全長164公裡,是世界上最長的大橋,通過時間2小時,總投資達300多億元。根據數據顯示,從2008年開始,由4500多根900噸重的箱梁組成整座橋,到2009年已架設完畢。
  • 全球最大的流動水體,長達2萬多公裡,水量可達全球河流的百餘倍
    洋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地球自轉力、地月潮汐力、風力和海水密度差等,不過它也會受到海洋環境條件的很大限制,會受到海岸和海底的阻擋而改變流向。洋流的種類通常根據形成的主導因素劃分,可分為風海流(信風洋流),密度流和補償流三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