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剛步入地理學大門的人來說,遇到的第一座「大山」就是經緯度了。由於比較抽象,對於空間想像力的要求較高,很多人都被這座「大山」擋住去路,之後的地理學習也遇到很多困難。
說說我個人經歷吧,高一的時候,地理老師調查班裡有多少人徹底了解經緯度相關的知識,全班只有三個人舉手,包括我在內。我一直喜歡翻閱地理圖冊,所以在學生時代從來沒有聽不懂的地理課。接下來我們切入正題。
1,簡單介紹由來
數學上,我們用平面直角坐標系來給平面上的物體定位。地球是個球體,對於地球內部我們無需進行任意一個點的定位,而在地球表面,定位顯得很重要。
早期的航海者,在茫茫大海上,需要一個座標準確向人們告知他們的位置。英國是先驅者,它首先在1675年以格林尼治天文臺為0度經線(現在格林尼治天文臺已經遷往郊區,而0度經線也是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如今成為了國家海洋博物館)

很多人喜歡在格林尼治天文臺的銅線(0度經線)那邊,腳站在線的兩側拍照留念,說「腳踏東西兩個半球」,然而國際上為了避免一些國家被分到兩個半球上,規定零度經線不是東西半球的劃分標準,而以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作為界線,這兩條經線幾乎全部從海洋上穿過,所以也就沒有國家被分到兩個半球了。
所以經度緯度只是人為規定的便於定位的坐標。而它會影響很多的地理因素。
2,深入解析
經度是相對的,它指示東西向坐標。地球球面不存在絕對的東/西邊界。如果按照同一緯度繞地球一圈,最後就會回到出發點。
緯度與之不同,地球有南北極,按照同一經度向南或北一直走,最終會達到南/北極點,那是所有經線交匯的地方。地球上最長的一條緯度線就是赤道,地球表面一點與地心的連線和赤道面的夾角就是這一點所處的緯度。緯度指示南北向坐標,緯度線具有固定的間隔,每差一度,實際距離相差約111千米。
經度決定所在時區,世界上最早迎來新的一天的國家是太平洋上的湯加。180度經線以西,是今天,以東的地區還在昨天。另外,它還決定一個地區距離海洋的遠近,從而可以推斷出一個地區的氣候條件。舉個例子,我國幅員遼闊,統一採用東八區時間,但西部地區經常早晨十點上班,晚上十點下班,就是時區導致的。北京處於東八區,而新疆一些地方處於東五區。

緯度決定一個地區受到的太陽輻射,也就是這個地區會有多熱,比較容易理解。緯度越低,氣候越炎熱。
3,一些補充內容(冷知識)
站在北極點,周圍所有的方向全部是南。站在南極點,所有的方向全部是北。
經度可以作為一個地區距離海洋遠近的參照,但是不是決定因素。緊鄰海洋的地區也有沙漠分布。
今天分享的內容就到這裡,讀者們關於經度緯度還有不懂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