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水體中溶解氧含量的條件和四種情況

2020-11-23 農視網

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在水中以分子狀態存在,是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通常用1升水中溶解氧的毫克數來表示。對於人類來說,健康的飲用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得小於6毫克/升,對於水中魚類而言,溶解氧需大於4毫克/升才能保證其正常的生命活動。

影響水體中溶解氧含量的條件

水體,不同於單純的水,它除了包括水之外,還包括水中的植物、動物、底泥等,屬於生態系統的概念範疇。因此,水體中的含氧量與水體中生物群落的組成、分布等密切相關。

兩種作用

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受到兩種作用的影響:一是耗氧作用。包括需氧有機物降解時的耗氧、生物呼吸時的耗氧以及無機物的氧化耗氧等。所謂需氧有機物,是指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的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的有機物,如糖類、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這類汙染物若過量排放,會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生物呼吸的耗氧,則指水中植物、動物及需氧細菌等需氧生物所耗的氧。無機物的氧化耗氧則指如Fe(鐵)、H2S(硫化氫)等還原性物質在氧化過程中所消耗的氧,其中,需氧有機物降解和生物呼吸所耗氧是主要的。

另一種作用是富氧作用。主要包括空氣中氧的溶解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環境因素

天然水體溶解氧的含量是各種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除與水體中生物數量和有機物數量有關外,還與大氣中的氧分壓、水溫、水層、水面狀態、水的流動方式等因素有關。正常情況下,地表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為5毫克/升狀態,地下水溶解氧較少,深層水中甚至無氧。

四種情況下水體中溶解氧含量的變化

正常情況

正常情況下,各種水體都能保持一定的溶解氧水平,但由於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兩種作用相互消長,使得水體中的溶氧量呈現一定的時空變化。

①在時間上,主要存在日變化和季節變化。這主要是因為溫度和光照(包括光照強度與日照長短)等因素會隨著晝夜交替、季節變更而發生變化。這些變化進而影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氧生物的耗氧情況以及氧在水中的溶解,從而影響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變化。

以季節變化為例:我國南方湖泊生態系統一般在4月~5月時會出現一個溶氧量的高峰,這是由於此時氣候已逐漸轉暖,水溫較高,光照強度逐漸增強,日照時間也不斷延長,再加上冬季積累的無機養分,利於浮遊植物大量繁殖;而且由於動物數量的增長總是滯後於植物,此時水中動物相對數量較少,耗氧量較少,所以水中溶解氧會有大幅度增加。

此後,由於無機養分的消耗,動物數量的增加,限制了水中植物數量增長;而且,動物的排洩物和動物遺體的分解,也造成需氧型細菌耗氧量增加,因此,水中溶解氧會降至一個較低水平。而到了秋冬季,氣溫下降,光強減弱,日照縮短,水體生物群落中各種群的密度都會下降,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有所減弱,但由於空氣與水體仍然存在氧的溶解平衡,所以,水體中溶解氧能保持一個不低的水平。

②在空間上,主要存在垂直方向即不同深度的變化。

這是由於光能影響植物在水中的垂直分布,進而影響動物等其他需氧生物在水中的分布,再加上水溫及水壓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從而影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一般說來,水體表面與空氣直接接觸,氧的溶解處於一種動態平衡;同時表面浮遊植物數量多,光合作用強,釋放的氧多,所以表層溶解氧含量較高。

隨著深度的增加,光照越來越弱,富氧作用溶解的氧與耗氧作用消耗的氧的比值越來越小,水體中含氧量會越來越低。

輕度汙染

輕度汙染後水域生態系統通過自身的淨化作用能夠逐漸恢復其穩定性。在這個過程中,水體中溶解氧含量也會發生變化。以河流為例,大多為5毫克~10毫克/升,一般清潔河流、湖泊可大於7毫克/升,有風浪時,海水溶氧量可達14毫克/升,水藻繁生的水體,溶氧量常處於過飽和狀態。

有時由於大量有機物排入河流,導致需氧型細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結果可能會使局部河段溶解氧大量減少。

有機物分解產生的氨態氮(HN4+)等無機鹽離子,又會使汙染段下遊藻類植物大量繁殖。這樣,一方面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增加水體中的含氧量。另一方面,有機物的減少使得需氧型微生物數量下降,減少了氧的消耗。所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在下遊河段又會逐漸恢復並維持一定水平。

水體富營養化後的變化

水體富營養化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遏制和處理,就會導致赤潮或水華的出現,嚴重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這個過程中,水體含氧量會呈現大起大落的明顯變化。初期,由於有足夠的無機養料,藻類植物大量繁,水中溶解氧含量迅速增加。但隨後,一方面大量藻類植物聚集在水的表層,擋住陽光,影響了空氣中的氧溶入水體深層和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浮遊動物數量的隨後增長,增加了對水中氧的消耗,此外,藻類和其他浮遊生物死亡的遺體被需氧型微生物分解時,又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這樣,水中的溶解氧就會急劇減少。

石油汙染對水中含氧量的影響

石油是近海海水中最主要的汙染物,大量的石油汙染可導致水表面形成一層油膜,而油膜的厚度只要超過0.0001釐米時,就會妨礙大氣中的氧進入水中,阻止水與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使水中溶解氧含量減少,油膜還會反射和擋住陽光,影響藻類的光合作用。

另外,石油的粘性和其中的有毒成分,能使水生動物窒息或中毒死亡,遺體的分解也要消耗水中溶解氧,進一步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可見,石油汙染會導致水中溶解氧大幅度降低,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危害極大。

從以上四種情況的分析可以看出,水體含氧量的變化伴隨著水中生物群落的組成變化,同時生物種群的數量增減反過來又影響水體中含氧量的變化。可見,生物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

另外,水體含氧量還受到溫度、光照等其他生態因素的影響,說明各種生態因素也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環境對生物的影響實際上是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的綜合影響。

安克敬

相關焦點

  • 在觀賞魚的飼養中,影響到水體溶解氧含量的因素會有哪些?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關於觀賞魚缺氧的問題,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名詞,那就是溶解氧,大體意思就是說空氣中的氧氣能夠溶解於水中的含量。如果是水中的溶解氧達到最佳狀態,應該是每升水的含氧量在9毫克左右,而一般的水體都可以保持在3-5毫克每升左右。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低於每升水1毫克,有些品種的觀賞魚就會有缺氧或者死亡的可能,這個由於不同品種的觀賞魚對於氧氣需求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就有了髙氧魚一說。
  • 地表水體中藻類、pH 值及溶解氧的關係
    影響地面水 pH 的因素很多, 除去人為直接汙染改變地面水 pH 的因素外, 溫度的變化,水量的增減, 酸雨等因素對地面水 pH 的變化亦有影響。但是,水體富營養化後,藻類的生長對地表水 pH 值及溶解氧含量有很大的影響。
  • 水體中有七個主要的水質指標,溶解氧最為重要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水質"是我們平常最為關注甚至是最為惱火的事情,在水質的指標中,溶解氧是最為重要的指標,無論是防治魚病還是調節水質,哪怕用的是"靈丹妙藥",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不足甚至是嚴重缺氧,一切的用藥等於0,因此,有時用了藥之後,反而無效或者倒還加重病情甚至水質仍未好轉乃至繼續惡化,都有可能是"溶解氧不足或缺氧
  • 什麼是溶解氧,怎麼測量水中的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空氣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分壓、水的溫度都有密切關係。在自然情況下,空氣中的含氧量變動不大,故水溫是主要的因素,水溫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溶解於水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通常記作DO,用每升水裡氧氣的毫克數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體自淨能力的一個指標。
  • 關於溶解氧(DO)的詳解!
    溶解氧高有利於對水體中各類汙染物的降解,從而使水體較快得以淨化;反之,溶解氧低,水體中汙染物降解較緩慢。2、影響溶解氧的因素 水中溶解氧含量受到兩種作用的影響:一種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機物降解的耗氧,先進代謝耗氧;另一種是使DO增加的復氧作用,主要有空氣中氧的溶解,曝氣手段等。
  • 溶解氧測控對水產養殖的重要性
    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高而穩定,約佔21%,因此陸地上生物鮮有缺氧威脅;而水體中的溶解氧卻量少而多變;一般情況下淡水中飽和溶氧量只相當於空氣中氧氣含量的1/20,海水中更少,因而水中的溶氧量成為水生動物生命現象和生命過程的一個限制性因素,是水產養殖中人們最為關注的重要因子之一。
  • 水體增氧的機理及增氧對水質的影響
    &nbsp&nbsp&nbsp&nbsp(一)&nbsp養殖水體為什麼要曝氣增氧&nbsp&nbsp&nbsp&nbsp空氣中氧氣量一般在210ml/L,而淡水中溶解氧的飽和含量僅
  • 夏季養殖戶如何降低池塘溶解氧消耗速度
    從理論上來說;只有養殖水體的溶解氧含量高於大氣中的氧含量(地球空氣中大約含有體積為20.947%的以單質形式存在的氧氣),池塘水體的溶解氧才會向大氣擴散,一直到水的溶解氧和大氣的氧含量平衡(8.4mg/L25度),這時候水體的氧氣才會停止向大氣擴散。但是由於池塘水體張力的原因,這種現象一般很少發生。一般只是當水體的溶解氧含量已經超過了溶解氧飽和度5倍以上才可能會出現。
  • 什麼是溶解氧?如何增加魚缸溶解氧?水中缺氧怎樣判斷
    氧氣不只是人的生命之本,更是萬物的生命之本,而生活在水中的魚兒也需要氧氣,多少年來,不管是古法養魚還是現代養魚,我們都在為增加魚缸中的溶解氧、讓魚有充足的氧氣呼吸而不懈努力。在古代沒有增氧設施,只能採取稀養的辦法,相對的增加水體中的氧氣。現代有了增氧設施,相同單位的水體內可以養更多的魚。
  • 水體溶氧對魚口有多大影響?野釣如何選擇溶氧高的地方?
    影響垂釣效果的決定因素不在於人這個主觀因素,而在於魚及水體情況這個客觀因素,關鍵在於魚的多少與魚的索餌欲望是否強烈。三、水體的天然或人工餌料是否豐富而使魚產生飽適感;四、魚自感水體的安全感情況,一般來說,深處或有水草、雜樹處魚感覺安全;以上諸多因素最重要的莫過於水體的溶氧狀況。水體溶氧飽和,達到5毫克/升以上時,魚才會有強烈的吃食慾望。
  • 溶解氧傳感器在水中測量的方法解析
    ,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分壓、水的溫度都有密切關係。在自然情況下,空氣中的含氧量變動不大,故水溫是主要的因素,水溫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溶解於水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通常記作DO,用每升水裡氧氣的毫克數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體自淨能力的一個指標。
  • 什麼是溶解氧、溶氧量、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超低排放和脫硫廢水零排放太貴?VOCs治理咋弄?高濃廢水咋處理?環評手續繁瑣?自主驗收怎麼辦?請加微信eprens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氣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分壓、水的溫度都有密切關係。在自然情況下,空氣中的含氧量變動不大,故水溫是主要的因素,水溫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
  • 溶解氧和反硝化菌的關係:反硝化是否可以在富氧的條件下進行?
    在這個反應中,需要兩個外源電子將硝酸鹽中N5+還原為亞硝酸鹽中N3+,同時脫下的一個O2-與細胞質中水分解產生的2H+結合生成H2O,其中:硝酸鹽還原酶的合成會受水體中的溶解氧限制,其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合成。
  • 夏季保持池塘溶解氧,降低池塘耗氧量分量和增氧同等重要
    也就是說:池塘水體有充足的溶解氧是水產養殖成功的一個必須條件之一。對蝦養殖時需要水體的溶解氧在4-6mg/L,如果水體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到1-2mg/L的時候,對蝦有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被迫浮到水面直接呼吸大氣中的氧氣(也就是浮頭),當水體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到0.5mg/L以下,對蝦就可能就出現很快死亡。
  • 關於溶解氧(DO)的詳解!,汙水處理,曝氣設備,汙泥處理-環保在線
    溶解氧高有利於對水體中各類汙染物的降解,從而使水體較快得以淨化;反之,溶解氧低,水體中汙染物降解較緩慢。   2、影響溶解氧的因素   水中溶解氧含量受到兩種作用的影響:一種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包括好氧有機物降解的耗氧,先進代謝耗氧;另一種是使DO增加的復氧作用,主要有空氣中氧的溶解,曝氣手段等。
  • 廢水處理——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塗山環保
    當水體受到有機物的汙染時,水中溶解氧量甚至可接近於零,這時有機物在缺氧條件下分解就出現腐敗發酵現象,使水質嚴重惡化。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溶解氧以分子狀態存在於水中。水中溶解氧量是水質重要指標之一。
  • 了解耗氧和放射對水體的汙染
    水體汙染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因為它直接關乎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問題。本章水質在線監測儀廠家將來和大家一起了解耗氧和放射對水體的汙染問題。具體情況如下:一、什麼是耗氧汙染物?在生活汙水、食品功加工與造紙等工業廢水當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
  • 溶解氧(DO)對硝化反硝化的影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溶解氧對硝化的影響對於活性汙泥法的供氧問題有很多研究,在活性汙泥法中存在溶解氧臨界濃度概念,高於這一濃度,溶解氧對生化反應速度不產生影響,當溶解氧超過0.5mg/L時,活性汙泥對氧的利用速度與溶解氧無關。文獻指出,許多研究者認為,以1mg/L溶解氧作為混合液的標準溶解氧是妥當的。
  • 缺氧、厭氧、好氧?不能僅靠溶解氧定義!
    厭氧生物處理是在厭氧條件下,形成了厭氧微生物所需要的營養條件和環境條件,利用這類微生物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並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
  • 2010年城市規劃師複習資料:影響水體環境的因素
    (1)水體自淨作用  水體自淨作用指汙染物進入水體後,經物理、化學和生物學作用使汙染濃度逐漸下降,水體理化性質及生物特徵恢復至汙染物進入前的狀態的過程。各類水體都有一定的自淨能力,自淨過程與水文條件、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及水溫、復氧狀況、汙物性質及濃度有關。人們利用水體自淨能力進行汙水淨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