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詞是音譯後的簡稱,而「米國」是日語中對美國的叫法。
如果大家注意觀察,會發現在中國周邊的很多國家,中文名字都不太好聽,尤其是中南亞的部分國家,比如:寮國、越南、柬埔寨、緬甸、泰國、尼泊爾等等,至少相對於美國、英國、德國這樣的歐美國家來說,名字確實少了一些閱讀上的美感。
而大部分歐美國家的中文名,取得就很不錯,比如:
美國:用了漢字中最好的一個字「美」,字面意思常做美麗;
英國:「英」常用作英勇、英雄;
德國:「德」會想到品德高尚;
……
其中的原因,其實和歷史有關,對於中南亞等國家,在很久以前就和我們國家有來往,甚至一些中南亞國家還是從古代中國分裂出去的,比如越南在明朝時期還在明朝的管制之下,當時別名交趾省,並設有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只是後來又分裂了出去。
中國古代就是這樣,當國家強盛的時候,就會吞併周邊的一些小國,當國家衰弱的時候,一些周邊地區就會分裂出去。
而在國家強盛時,一些周邊國家即便沒有被吞併,這些小國也會給當時的中原王朝納貢,稱之為「藩屬國」,比如從西漢開始,朝鮮半島就是中國的附屬國,緬甸在清朝時期還在給清ZF納貢。
其實很多中南亞國家,都是在清朝時期分裂出去的,正是因為這些周邊國家和中國的這種關係,那時候這些國家的地位很低,中文翻譯也有貶低之意,於是這種稱呼就遺留了下來。
但是歐美國家就不一樣,很多歐美國家是在清朝時期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那時候這些歐美國家的地位很高,不排除有崇洋媚外的因素,當時就把這些國家的名字翻譯得很優美。
美國的中文全稱「美利堅合眾國」,本質上是一個聯邦制國家,所在的北美洲全稱北亞美利加洲,美國的英文名是 America,明朝時期的傳教士稱作阿美利加,到了民國時期翻譯為美利堅,後來就簡稱為「美國」。
如果從歷史上看,美國確實不配用「美」這個字,因為美國是通過豪取強奪發展起來的國家,北美的原住民主要是印第安人,歐洲人發現新大陸後,把400多萬印第安人殺到只剩幾十萬,剩下的全被當作奴隸來使用。
然後美國在一戰二戰中發了戰爭財,綜合實力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現在又通過經濟手段收割世界財富,這本質上就是一種掠奪,從以前的土地、勞動力掠奪,發展到如今的經濟掠奪,從以前的勞動力奴隸,變為現在的資本奴隸而已,看不出半點「美」。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