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柯院士:古老學科也有未來

2020-09-09 今日科學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物質科學獎」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一個聚焦「未來」的大獎頒發給一個「古老」的學科,這給從事傳統領域的科研人員帶來了巨大鼓舞。

以下是專訪實錄:

《中國科學報》:您有想過自己有一天能獲得這項大獎嗎?

盧柯:因為我所在的材料科學領域是一個相對傳統、古老的領域,所以我覺得一個聚焦「未來」的科學大獎不太可能落到我頭上。正因如此,我今天特別驚訝。

《中國科學報》:「未來」科學大獎頒給了一個「古老」的學科,是否意味著傳統學科其實也充滿了突破的潛力?

盧柯:我想是的。未來科學大獎應該是面向未來的。而我相信材料科學這個傳統領域依然有著廣闊的未來。

我從大領域來講是做金屬材料的,從小領域來說是做納米金屬材料的。金屬材料的結構到了納米尺度會表現出什麼新性能,會出現什麼新現象?這就是傳統材料科學領域中出現的新問題。

這個意義上講,把未來科學大獎頒給我,不是頒給我一個人,而是頒給了我們這個孕育著希望的領域。很多同事在給我發來的微信、簡訊中,都說這是我們這個領域的喜訊。事實上,未來科學大獎給我們這些從事傳統領域的人一個巨大的鼓舞。

《中國科學報》:未來科學大獎是一個民間科學大獎。對一個科學家來說,拿政府的獎和拿民間的獎,在感覺上有什麼區別呢?

盧柯:無論是政府組織的科技獎勵,還是民間出資組織的科技獎勵,都應該是基於同行對科技創新成果的評價,只要客觀公正,他們本質上沒有差別,對科技界都是件好事,都會推動科技事業的發展。

2019年,我獲得了金屬材料領域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獎——Acta Materialia金質獎章,也是一個國際同行評出來的民間獎。

《中國科學報》:您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何期待,接下來的科研生涯中最想做成哪件事?

盧柯:我有好多特別想做的事情,最大的願望就是把金屬這樣一個非常傳統的、普遍存在的材料,在進入納米這樣小的尺度後能產生的新規律,摸得更全面一些。

我們的研究工作很像是瞎子摸象,今天摸著一點,明天摸著一點,如果能再工作10年、20年,希望能把這頭大象的形貌勾畫得全面一些,能給年輕人講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

《中國科學報》:目前您所在領域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盧柯:我們最初面臨的問題就是怎麼把微觀結構縮小到納米量級,所以我們做了二三十年的主要工作其實就是製備。

「製備」聽起來是個簡單的技術問題,實則不然。一個材料製備不出來,除了我們的工藝技術水平不夠,更重要的是我們對納米尺度下材料的很多規律,比如結構形成演化規律、結構穩定性規律、結構性能關係規律都不清楚——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

所以,最後我們的功夫是花在怎麼能夠把結構演化到納米尺度,怎麼能穩定住它。最終我們發現的納米孿晶結構和梯度納米結構都是比較穩定的結構,而且它們表現出了很好的性能。

《中國科學報》:您曾說納米孿晶結構的發現過程是很偶然的,這其中有什麼故事嗎?

盧柯:我們當時並沒有想要做出納米孿晶,只是想做出晶粒尺寸很小的銅。結果卻發現銅的晶粒尺寸並沒有那麼小,反而出來了一堆副產品(亞結構),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納米孿晶結構。但這個副產品的性能特別好。

過去我們不知道有這樣一種納米結構,於是花了很大精力來理解:它為什麼會形成這個結構,這個結構為什麼會表現出這樣的性能?但當我們把論文投出去後,送一次被退一次,送一次被退一次。因為大家不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納米結構,不是一種大家所認同的納米結構。因為納米孿晶的晶粒尺寸不在納米量級,只是它的層片厚度在納米量級。

那段時期我們被拒稿折磨得快要受不了了,以至於都想放棄了。就在決定最後一次努力的時候,《科學》接受了它,那是在2004年。

《中國科學報》:納米孿晶這個結構有什麼特點,有什麼用處?

盧柯:孿晶之所以叫「孿」晶,是因為它是一個非常規則的晶界,晶界兩邊的晶格是對稱的,所以它非常穩定——這是大家已經知道的知識。

但當我們把孿晶界之間的間距做到特別小,小到納米級別,結果發現它的性能特別好,這是我們萬萬沒想到的。

如果我們把普通銅的強度通過合金化或晶粒細化提高几倍,它就變得特別脆,導電性也會損失,而做成納米孿晶銅以後強度可以提高到10倍,比一般鋼的強度都高,同時它還有塑性、可以變形、可以加工,導電性還不會損失。也就是說,它在保持金屬出色的導電性能同時又大幅提升了強度。

《中國科學報》:性能如此優異的材料,是不是能很快得到廣泛應用?

盧柯:一個新材料從原理的發現,到應用於工業產品中,這個過程少則十幾年,長則幾十年,中間還有許多環節,需要很多人的參與。要推動材料的應用,就要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這是國家一直在倡導的。科學家完成了科學原理的發現,接下來要運用這些新原理推動技術創新,在這個階段企業應該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通過產學研融合,促進新技術的產生和應用。

《中國科學報》:據說您的研究在起步階段被很多同行當成「笑話」。您是怎麼在周圍人都反對的情況下堅持這個方向的?

盧柯:這個說來就很簡單了,我這個人「一根筋」。你們說「不好」,但又說不出道理來,我是不聽的。我認為正確的事情一定會堅持到底,不太容易放棄。

《中國科學報》:您最想對現在的年輕人說些什麼?特別是當他們處於比較困難的人生階段時。

盧柯:我也有很多學生,我最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是「看遠一點,不要只看眼前」。

看遠一點的好處是什麼?你現在碰到的困難,看遠一點後會發現不過是個小困難;你現在取得的成績,看遠一點後就會發現只是一個小成績。

但是年輕人不太容易看遠,大多關注的還是眼前的事——這可能也是自然規律吧。正因如此,我更願意把這個建議向年輕人多重複幾遍:看得遠一點,做事情專注一點,標準提得高一點。

年輕人成長的一個很重要的動力,就是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古老學科也有未來
    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盧柯:
  • 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盧柯:古老學科也有未來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物質科學獎」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獎勵他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盧柯:古老學科也有未來
    盧柯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物質科學獎」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一個聚焦「未來」的大獎頒發給一個「古老」的學科,這給從事傳統領域的科研人員帶來了巨大鼓舞。
  • 專訪 ​| 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得主盧柯:古老學科也有未來
    「物質科學獎」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一個聚焦「未來」的大獎頒發給一個「古老」的學科,這給從事傳統領域的科研人員帶來了巨大鼓舞。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甘肅老鄉盧柯喜獲「物質科學獎」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甘肅老鄉盧柯喜獲「物質科學獎」盧柯>每日甘肅網9月7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9月6日上午,被很多人視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中國首個民間科學大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獲得「生命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1965年出生於我省華池縣上裡塬鄉的著名材料科學家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盧柯,男,1965年5月出生,河南汲縣人,1990年4月參加工作,1993年加入九三學社,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2003年11月,38歲的盧柯被增選為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遼寧副省長盧柯上榜獲獎百萬美元
    【僑報網綜合訊】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近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4名科學家上榜。其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是遼寧省政府副省長。據悉,這個創立於2016年的獎項,單項獎金高達100萬美元。遼寧副省長也是「最年輕中科院院士」 因克服金屬材料難題獲獎綜合上海澎湃新聞、中新社報導,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獲獎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遼寧副省長盧柯獲科學大獎,曾是最年輕院士
    「院士副省長」,他16歲上大學,30歲當博導,2003年11月,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除盧柯之外,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88歲)、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96歲),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73歲)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盧柯院士榮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榮獲盧柯及其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新型納米結構可以提高銅金屬材料的強度,而不損失其良好的塑性和導電性,在金屬材料強化原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盧柯團隊發現,在金屬銅中引入高密度納米孿晶界面,可使純銅的強度提高一個數量級,同時保持良好的拉伸塑性和很高的電導率(與高純無氧銅相當),獲得了超高強度高導電性納米孿晶銅。這個發現突破了強度-導電性倒置關係並開拓了納米金屬材料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 中科院院士、遼寧副省長盧柯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盧柯,男,1965年5月出生,河南汲縣人,1990年4月參加工作,1993年加入九三學社,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
  • 中科院院士、遼寧副省長盧柯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將未來科學大獎頒發給他,是為了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盧柯院士獲未來科學大獎,曾38歲成最年輕院士,科研工作兩不誤
    2020年9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公布了今年的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摘得其中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該獎項的獎金高達一百萬美元,而除了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以外,盧柯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國家的副部級官員。
  • 獎金約700萬,河南老鄉、遼寧副省長盧柯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盧柯,男,1965年5月出生,河南汲縣人,1990年4月參加工作,1993年加入九三學社,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
  • 甘肅老鄉、遼寧省副省長盧柯喜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9 月 6 日上午,被很多人視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中國首個民間科學大獎——2020 未來科學大獲獎名單揭曉!盧柯小時候家境貧寒,先後就讀於華池縣上裡原小學、悅樂小學和華池二中、華池一中,1980 年轉入慶陽一中;1981 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理工大學機械系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1985 年畢業後考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1990 年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3 年被聘為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2003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年僅 38 歲 ) ,是改革開放後當選年齡最小的院士,這個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 甘肅老鄉、遼寧省副省長盧柯喜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獎金約700萬
    蘭州晨報9月6日上午,被很多人視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中國首個民間科學大獎——2020未來科學大獲獎名單揭曉盧柯小時候家境貧寒,先後就讀於華池縣上裡原小學、悅樂小學和華池二中、華池一中,1980年轉入慶陽一中;1981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南京理工大學機械系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1985年畢業後考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1990年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3年被聘為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僅38歲),是改革開放後當選年齡最小的院士,這個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 盧柯院士榮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9月6日,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榮獲「物質科學獎」,以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
  • 中科院金屬所盧柯院士榮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榮獲「物質科學獎」,以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提高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通常在提高材料強度的過程會造成材料本身的塑形和導電性的下降。
  • 副省長、院士、未來科學大獎得主!
    副省長、院士、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大河報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 遼寧省副省長盧柯拿下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盧柯,男,1965年5月出生,河南汲縣人,1990年4月參加工作,1993年加入九三學社,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現任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
  • 38歲最年輕院士盧柯:去找到自己的興趣,越快越好
    2020年中國民間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將頒發給材料科學家盧柯,獎金高達100萬美元(約700萬人民幣)。盧柯,許多關注科研界的朋友對他的大名不會陌生,他的傳奇經歷就是不斷刷新「最年輕」紀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