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中國上半年票房逆勢上揚35% 兼用本土和好萊塢電影拓展華語市場

2020-11-30 長江商報

    

    中美貿易對話往往唇槍舌劍,震撼了全球股市。電影業科技領軍者IMAX公司執行長 Richard Gelfond卻不擔心會出現不愉快的結局。日前,Gelfond在IMAX位於紐約的總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那裡(譯註:中國)發展業務20多年後,我相當有信心,會出現對每個人都好的結果。」

    2019年上半年,電影市場略顯低迷,內地總票房311.7億元,同比下滑2.7%,這也是近9年來的首次下滑;上半年觀影人次8.08億,同比去年少賣出去9000萬張電影票。不過令人詫異的是,IMAX中國票房卻逆勢上揚35%。日前,CGV控股有限公司與IMAX中國舉辦發布會,宣布未來將在中國新籤40家IMAX影院,這也意味著IMAX已經準備好了在中國的進一步擴張。

    7月業績創紀錄

    幾年來,IMAX從中國消費者不斷增加的娛樂消費中獲利。如今,在華IMAX影院數量(截至年中為662間)幾乎是美國的兩倍;IMAX未完成的影院合約總量大概300間。根據上周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IMAX的中國票房較一年前上升了29%,美國方面則有下滑。中國市場的增長推動IMAX第二季度利潤從一年前的1030萬美元增加至1380萬美元。

    Gelfond對IMAX的在華業務持樂觀態度,並且在第三季度得到了證實。該公司7月的業績創了紀錄,中國動畫新片《哪吒》對此做出了貢獻。Gelfond說:「從全球來看,今年IMAX可能迎來創紀錄的一年。上半年的情況相當好。我們認為,下半年還會超越先前的紀錄」——《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Hobbs and Shaw)和《小丑回魂2》(IT Chapter Two)等新片和即將上映的影片將為其提供動力。

    中國市場情況很好,部分是因為多年來的快速經濟增長使得消費者的腰包更鼓,可以加大娛樂消費。Gelfond表示,電影票房因此上升,電影企業也就可以更多地投資於「特效、演員、布景、重拍等。你真的製作得起高質量的作品了」。

    Gelfond表示,與此同時,本土電影的敘事等方面「正在大幅進步」。他說,中國方面還對基於電影的基礎設施加大了投資。他們與數家美國頂級電影學院建立了聯繫。一些中國學生已經在美國的電影學院學習。不僅有導演和編劇,還有燈光、化妝人員——是整個一套系統。

    今年經濟增長放緩,但是IMAX表現良好。Gelfond說,這部分是因為IMAX電影「提供了負擔得起的奢侈」。他說:「經濟相對於高速增長時期有所放緩,人們正在減少出門度假或者去餐廳用餐的開銷——這都是奢侈項目。IMAX是負擔的起的奢侈。我們的票價一般約為50元人民幣。大家想要放個假,找點特別的感受。他們取消了很多項目,但是沒有取消IMAX。」他說,該公司已經加大了在華的營銷力度,與阿里巴巴支持的票務公司貓眼娛樂進行了合作。

    Gelfond認為,IMAX的成功是在與合作夥伴和主管部門建立聯繫的20多年中取得的。他說:IMAX早期的業務就是「鯨、熊、海豹——紀錄片。我希望開拓中國市場。當時,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機構業務做起,就是這些紀錄片。那時,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多銀幕影院,雖然有電影院,只是單一功能的。去看電影的人也不多。它並不是文化的一部分。我認為,如果我們將IMAX作為學習和教育工具,就會得到主管部門方面的青睞。」

    將亞洲總部從新加坡遷至上海

    於是,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Gelfond就開始積極接觸主管部門,拜訪有關官員,尋求建議。第一個客戶是上海的一家政府單位,IMAX在中國的第一部影片是《熊貓之夢》(China: The Panda Adventure)。他回憶道:「有關部門向我們提供的部分反饋是,如果要在中國成功,就不能帶著你那一套價值架構和理念來。你要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後來,IMAX將亞洲總部從新加坡遷至上海,招募了更多本地員工。他笑著說:「後來,就是2009年的《阿凡達》。」該片在中國打破了紀錄,熱情的影迷為了觀影肯排好幾個小時的隊。「這樣一來,我們便開足馬力。我們擁有已經進入中國的實地優勢,而在恰當的地方擁有許多合作關係也是我們的優勢。我們當時具備交好運的條件。事業開始起飛。經濟效益非常好。影院賺了很多錢。」 Gelfond說道。IMAX的中國業務吸引了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和方源資本的投資,IMAX China於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他表示:「我們明白,要想在中國成為重要選手,就要與中國企業成為合作夥伴。」

    不過,這還不夠。在以每股31港元的價格上市後,IMAX China的股票最終還是下滑了;周一,該公司股票收於每股17.5港元。Gelfond表示:「即便我們已經在開設新的影院,票房也還是很平淡。我們的表現不夠好。在2017年,我們真正地花了時間,切實分析情況。我們沒法一直選中最適合中國的電影。在美國,我們有相當的把握說,『《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或者《獅子王》將會表現出色。』在中國,我們作了很多錯誤的電影選擇。正是如此,我們錯過了《戰狼2》的首映,而那部電影的中國總票房超過了9億美元。」

    「在中國電影集中上映期,比方說中國新年,我們開始採取播映多部電影的做法。2018年,我們播映了多部電影,包括博納影業的《紅海行動》。原預測博納影業的《紅海行動》僅會成為(票房)第四高的電影,但是首映之後,它一炮走紅。我們當時有3部電影可供放映,於是我們減少了其他電影的排片,增加了《紅海行動》的排片。」

    與此同時,今年春節,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爆冷拔得頭籌。對此Gelfond表示:「我們原本認為其他幾部電影會更成功。但是《流浪地球》很適宜IMAX及3D形式,而且是一夜爆紅。在其他年份,我們本會錯過這部電影。但是由於我們放映了多部電影,它(對於IMAX)是成功的。」

    在中國,本土電影扮演著重要角色。他表示:「我們也在放映更多的中國電影,尤其是在非一線城市。在那些城市,好萊塢電影的表現不是那麼好,無法產生同樣的共鳴。」

    這種兼用本土和好萊塢電影的能力,幫助IMAX有效駕馭了市場上的洶湧波濤。Gelfond說道:「我們在儘可能地作好準備,以避開無論是何種負面影響。譬如說,假如美國或好萊塢電影受到更多審查,我們有增加中國電影排片量的能力。」

    對於未來,他表示,「一旦那一切得以解決,就將會有更多的外國電影獲準進入中國。我認為有關條款將更有利於好萊塢向中國投放更多電影。人們的預期是,當那些得到解決,一切會回到原來的狀況。但是我認為結果會比原來更好。」(福布斯中國)

    2014年4月16日,IMAX中國發展戰略發布會舉行。視覺中國圖


責編:ZB

相關焦點

  • 斯坦森死磕兇犯 《玩命追蹤》逆勢上揚
    摘要:前有3D大片《異星戰場》強壓,後有華語片《大追捕》夾攻下,《玩命追蹤》仍然取得不俗票房。這位剛剛忙完《敢死隊2》、《速度與激情6》的英式硬漢,已經自成風格,確立起新一代動作英雄的形象。
  • 華語電影進入「太空時代」,為何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卻漸行漸遠了?
    儘管有多種聲音表示《流浪地球》並不是什麼科幻電影,但是在《流浪地球》上映了之後,華語影壇的多部半真半假的科幻片都在籌備階段,可以說《流浪地球》的成功帶火了華語影壇的科幻片。然而在華語電影進入了「太空時代」的當下,為何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卻漸行漸遠了?要知道在好萊塢的第一個黃金年代過去之後,他們正是靠著科幻電影的出現,保持著他們在世界電影的絕對領先地位。
  • 《未來警察》票房阻擊愛麗絲 華語電影打反擊戰
    網易娛樂4月8日報導 中國電影製作模式與市場體制正日益壯大並趨向成熟
  • 《魔獸》《環太平洋》,中國電影市場竟然也有拯救好萊塢的一天
    這也讓《環太平洋2》更加注重中國市場了,不僅在影片中加入了更多的東方元素,甚至邀請了中國影星景甜和張晉出演電影,還推出了幾款中國風海報。這已經不是內地市場第一次拯救北美大片了。2016年遊戲改編巨作《魔獸》成本高達1.6億美元,然而在美國票房可謂是悽慘,北美本土票房僅有4660萬美元(合人民幣3.1億元)。
  • 華語電影題材老舊 王晶攜《未來警察》走向未來
    電影《未來警察》海報(圖片來源:鳳凰網娛樂)經過了賀歲檔的銀幕大戰之後,華語電影進入了春季的票房之戰。賀歲檔期間,華語電影普遍是古裝片的混戰。雖說有些影片也有不菲的票房,但長時間的古裝功夫、武打難免讓觀眾審美疲勞。4月檔期,王晶率先以一部《未來警察》結束古裝戰爭,帶領觀眾走向未來。賀歲大戰的塵埃剛剛落下,春季檔的爭奪就馬上開始。有所不同的是,賀歲檔中是《花木蘭》、《蘇乞兒》、《錦衣衛》、《孔子》等一系列的古裝大片的爭奪。而在四月檔期,最受關注的則是由王晶指導的科幻題材的《未來警察》。
  • 內地市場成好萊塢「爛片回收站」?
    《環太平洋》、《速度與激情6》、《驚天危機》等好萊塢大片在北美市場遭遇票房滑鐵盧,在中國卻賺了個盆滿缽滿。中國有望在2020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電影市場。照好萊塢近年經驗,保住中國票房,電影就不會差,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都在想方設法打入中國市場。
  • IMAX如何將中國生意做大?
    公告顯示,公司2018年斬獲破紀錄的3.37億美元票房,較2017年增長16%;其中華語影片票房佔IMAX中國在國內總票房的30%,較去年24%的佔比有所增長;公司大中華區2018年總收入為1.175億美元,經調整利潤達到443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略降3.6%,毛利率和淨利率則分別上漲了2.8%和1.4%。
  • 《流浪地球》登頂北美票房中國紀錄,中國科幻電影實現軟輸出了?
    同時,《流浪地球》也成為內地首部單片IMAX票房破3億的影片。近兩年,國內電影市場踩下油門,尤其是隨著《戰狼2》在全球範圍內的打響,華語片的海外發行市場也肉眼可見的有所提升,今年春節檔,作為在外媒眼中代表中國「加入太空競賽」的《流浪地球》,更是在上映前後引發國內外主流媒體的自發性關注與報導。
  • 《愛》領跑華語片 《地心歷險記2》票房奪冠
    華語片:《愛》領跑情人節檔 《我願意》近6000萬2011年的情人節當天,內地市場取得了約1億元的日票房,其中張一白導演的《將愛情進行到底》以3750萬元的成績遠遠的超越了好萊塢進口大片《致命旅伴》的同日成績(約2000萬),再加上2010年時情人節檔《全城熱戀》以小搏大約1.4億,儘管只是一天,但情人節還是成為了華語愛情片的焦點。
  • 2015年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報告
    而中國電影票房大約為70億美元,相當於北美市場的63%,預計兩三年之後,中國可以達到或超過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的票房規模。在中國電影票房市場迅速增長的同時,後影院市場、影院外市場的拓展收效不明顯。中國電影產業過度依賴影院市場的局面尚未改變。
  • 電影的未來(上):完全身臨其境 觀眾成為明星
    海外市場決定未來電影走向——好萊塢從北美本土轉攻全球票房     今年的北美暑期檔票房可能會讓不少好萊塢電影人感到憂心忡忡吧。在長達122天的時間裡,北美市場僅創造了40.6億美元的票房,較之去年的47.54億下跌了15%,達到了近8年來最低水平。與此同時,多部影片在國外市場的強勁風頭大大超過了美國本土,《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單在中國的票房就已經超過北美將近5億元人民幣。
  • 2019年上半年全球票房榜:中國影片跌出前三,《外星人》排第12名
    截至6月30日,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的新片超過30部,其中有五部是中國影片,它們分別是《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反貪風暴4》和《熊出沒·原始時代》,對於國產片來說,今年上半年的市場略顯蕭條。上半年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的好萊塢電影則有20多部,行情比我們好不少,我們這裡主要來看看今年1到6月份全球票房最高的12部電影。
  • 華語影史上虧得最慘的電影,投資7.5億,票房不足5000萬!
    如果說《戰狼2》在2018年用約6000萬成本創造了華語電影的歷史,那麼同樣是在2018年暑期上映的另一部電影則是站在它的對立面創造了「歷史」。 它籌備拍攝製作超過6年,耗資約7.5億人民幣,曾號稱要打造華語電影的《指環王》。
  • CGV 控股有限公司與IMAX擴展合作 在中國新建40家影院
    (港交所:1970)16日宣布計劃進一步擴展雙方合作,在中國新籤40家IMAX影院®。加上新籤約影院,CGV目前在中國、越南和韓國等地開業及籤約待建的IMAX影院總數超過170家。IMAX和CGV在過去近15年內不斷拓展全球合作夥伴關係,最近期的合作包括2010年籤署的15家影院協議,2011年籤署的30家影院協議,2013年籤署的30家影院協議和2015年籤署的25家影院協議。
  • 2017年上半年十大票房最高的電影 國產電影僅三部!
    內地票房光2017年上半年就高達271億元,其中國外引進片展了整體票房的61%,可以說碾壓了數量眾多的國產片。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上半年十大票房十億以上的電影,包含三部國產片,七部引進片。第七名:《金剛:骷髏島》票房:11.49億元作為一部特效碉堡的怪獸電影,《金剛:骷髏島》票房表現不錯。電影全程讓人腎上腺素飆升,可以說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電影,而且清晰傳達出了主題:反戰與環保。繼《長城》之後,景甜又打起了怪獸,這是她首部好萊塢大片,只是角色實在沒啥存在感。
  • 中國電影需要打開想像力!驚奇映像節即將啟動
    《北京摺疊》連番斬獲國際幻想文學最高獎——雨果獎,中國科幻成為熱門話題,電影行業更對本土科幻表現出了極大熱情。驚奇映像節 要以極客精神,打開中國電影想像力2016年暑期檔票房僅僅與去年同期持平,給年初喊出趕超北美的電影圈澆了冷水,急速發展的中國電影市場為何突然急剎車?有分析認為,上映影片質量不高、缺乏創意的問題,已經無法讓觀眾走進影院。
  • 好萊塢電影發現「中國風景」
    為了從中國碩大的票房市場分一杯羹,許多國外電影在各種公關宣傳中強調自己「中國製造」的背景,就是希望能從中國觀眾這裡拉一波熟悉感和好感度,從而賺取更高票房。從大城市香港、上海、北京,到旅遊勝地重慶、桂林、張家界,都成為外國電影中的「背景帝」。
  • 15年前,中國內地只有三部華語電影票房過億,周星馳成為最大贏家
    現在的國內電影票房動不動就十億、幾十億,只要一部電影前期演員配置好、宣傳夠好,人氣熱度夠高,票房破億都不成問題。但是在15年前,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一整年只有三部華語電影票房突破億元大關,這是當年華語電影市場的重大突破。
  • 國產大片缺席暑期檔:中國電影不能"贏小失大"
    開學的號角,宣告今年電影暑期檔結束。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檔期中,中國電影沿用上半年的策略,以一批中小成本、現實題材影片,與密集轟炸的好萊塢大片同臺較量,基本實現了有效抗衡。這樣的結果,足以證明中國電影歷經10年產業化改革已取得質的飛躍,但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釋放出新的信號:國產電影不能僅靠「小片」出奇制勝,市場也期待高質量、高規格的國產大片。
  • 2015中國電影"紀錄之年" 440億總票房背後的喜與憂
    口碑對票房制約力增強   談及2015年電影營銷的變化,伯樂營銷總裁張文伯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無論是國產片還是進口片,對於營銷的重視都與日俱增,但因為大多數進口片的上映時間相對較晚,所以營銷空間比較有限,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大陸的票房超過美國本土,好萊塢電影對於在中國大陸的營銷也越來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