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具足蟲 又稱巨型等足蟲、巨型深海大蝨,是世界體積最大的節肢動物門等足目漂水蝨科動物。一般認為大王具足蟲大量生活在冰冷的深海。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軟甲綱 Malacostraca
目: 等足目 Isopoda
科: 漂水蝨科 Cirolanidae
屬: 大王具足蟲屬 Bathynomus
種: 大王具足蟲 Bathynomus giganteus
法國動物學家米奈‧愛德華是描繪此物種的第一人。
他於1879年在墨西哥灣捕獲一隻大王具足蟲的雄性幼蟲。這個驚人的消息震撼了當時的科學界和社會大眾。
因為當時只有少數科學家例如查爾斯·威維爾·湯姆森提出了的「深海有生命論」的觀點。
成年大王具足蟲一般都是淡紫色的,體長可達19—37釐米。這樣的巨大體型在深海動物中都是很難得的,其他的一些等腳類動物都只有1—5釐米。
其實人們對此類體型的動物都應該會比較熟悉,如大王具足蟲的陸地表親-潮蟲是在生活中時常可以見到的。
兩者的身體都是腹—背壓扁的,且都有堅硬的鱗片狀鈣質外骨。這樣鱗片在上與頭部、在下與尾部都是合為一體的,猶如一個帶尾短腹的盾牌。
大王具足蟲有著由近4000個平面小眼組合成的複眼。無柄的複眼在頭部相互保持遠距。此外,大王具足蟲還有兩對觸鬚。
大王具足蟲有七對關節肢,第一對關節肢已經進化成顎足,這樣可以把食物送到四套顎處。腹部還有五塊鱗片,每塊鱗片都有一對雙枝腹足,其作用是為了能夠在水中行動。帶有呼吸構造的扁平支起著鰓的作用。
大王具足蟲是深海環境中重要的食腐動物。自170米深、昏暗的次沿海區域,至2140米深、幽黑的深海區域都可以看到大王具足蟲的蹤影,而這些深海區域有著極大的壓強,且溫度可以低至攝氏四度。
80%的大王具足蟲都生活在365-730米的深度。一般在滋泥或黏土層中獨自生活。
大王具足蟲食源廣泛,他們大多是肉食性的,主要是食用死去的海洋生物的屍體,如鯨魚、魷魚和其他一些魚類。此外,他們也會主動獵食一些行動緩慢的海洋生物,如海參、海綿、線蟲、放射蟲等海底動植物。當然大王具足蟲有時也會捕食魚類。當大洋深處食物匱乏的時候,大王具足蟲只有靠天活命,它們可以忍受長期的飢餓。有記錄表明,飼養於日本三重縣鳥羽水族館的大王具足蟲在絕食5年43天後才死亡。當一次性遇上大量食物時,大王具足蟲可以把自己填飽到最後只能勉強行動的地步。
大王具足蟲的季節性數量增多主要發生在春天和冬天,這應該是因為夏天的食物短缺所致。成年母體在性活躍期會長出一個育幼袋。大王具足蟲卵是所有無脊椎動物中最大的。蟲卵都被安全的安置在育幼袋中以度過孵化期。一個正在孵卵的母體如果大量進食,可能會導致身體膨脹從而使得蟲卵被擠出育幼袋。
當大王具足蟲幼崽從育幼袋中出來的時候,它們就已經是成蟲的微型版了。它們不再屬於幼蟲階段,除了最後一對胸部附器外,其他都已經充分發育了。
通過化石資料可以知道,早在一億六千萬年以前,也就是盤古大陸還未分裂的時代,具足蟲就已經存在了,所以它並不是在澳、墨、印三個地方獨立進化的。具足蟲存在了這麼長的時間,人們可能認為它會在不同的區域單獨演化。然而,SEAS研究發現大王具足蟲在上述三個地方幾乎完全一樣。
作為食材,大王具足蟲亦有在香港西貢的餐廳以及日本看到。
以大王具足蟲為主題開發的產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郵 箱:iltaw_tg@sina.com
加個廣告
動物世界原創設計 復古印花半袖T恤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店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