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若真發現了暗能量,謝文頌把它吃了——立文為據

2020-08-28 姓謝不信邪

今天打開手機,赫然看到「中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強暗能量觀測證據」。額滴個乖乖,這還得了——謝文頌早已放言,在科技精度還遠遠不夠的時候,沒有大觀的哲學造詣,基礎理論物理的拓進基本上淪為瞎扯淡——難道人類科技的精度一舉超越人腦的認知精度?

謝文頌以為, 在宇宙的架構下,現在的天文學嚴格來說應該稱之為宇宙歷史碎片影像學……什麼也不說了,@所有科學家,你們若真發現了暗能量,謝文頌把它吃了——立文為據。

附文:

有生於無——空間與暗能量並不存在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兩次寫到——如果放下禮貌、抱以真誠,我想說的是,西方那高高在上的理論物理,讓世界膜拜的不過是一群自以為是的、摸象的瞎子,他們甚至把科幻小說創作的方向都指錯了,更遑論統一理論、窺破宇宙了。

既然給基礎理論物理貼上了盲人摸象的標籤,那就回到「從前」觀摩一下故事——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蘿蔔。」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他大叫起來:「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你們淨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原來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個盲人爭吵不休,都說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樣子。

2020年1月8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宇宙學家Geoff Chih-Fan Chen在檀香山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35次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些測量結果與宇宙學的危機相符。」其所言的危機就是哈勃常數不常,幾十年來諸多科學家根據各自的觀察,計算得出不一樣的「常數」。

宇宙到底哪般模樣?爭論不休的科學家與摸象的盲人如出一轍,摘取我在《感知時間——解開物理學的光束縛》中的三點論述——

1.時間即物質,物質自帶統一的時間刻度,時間與質量、能量為一體,而時間到哪兒,配套空間自然到位,因而時間與空間在一起。宇宙的真相就是時間拓展三維的空間形成四維時空,但這個拓展無需費力做功,空間對時間隨行就位,時間的樣態決定空間的樣態;甚至可以更激進地理解,空間無所謂在與不在,如同國畫裡的空氣與水,無需筆墨,留白即可——因此,不是「空間摺疊」,而是「時間摺疊」。

2.據科學界現有的研究成果,有空間膨脹與暗能量之說,因此《人類基本認知原理之大統一理論》將現今所有的基本力歸結為時間力、時空力、時空能力。但根據作者的論斷,空間因為物質而存在,超光速無處不在,空間超光速膨脹之論實為物質超光速運動。也即,宇宙規律可以由時間力與時空力完全自洽。

3.關於黑洞照片、星際穿越,科學家們豪邁地侃侃而談,卻不提醒人們,他們拿到的所謂貨真價實的觀測成果不過是宇宙的影像或者說宇宙的歷史影像——「5500萬光年的距離」淡化或掩蓋著「5500萬光年的時差」,那璀璨星河,許是早已隕落——一百年來,相較於浩瀚的宇宙,科學家們拿著極其微量的、嚴重碎片化的歷史影像資料「搞科學」「建理論」,這科學嗎?

盲人能夠觸摸的部分與全象的比例顯然遠遠大於科學觀測相對宇宙的佔比,形象一下——人類對宇宙的觀測應該及不上一隻瞎螞蟻身上的細菌「摸象」。那盲人能夠認識大象真正的樣子嗎?顯然是可以的,即便沒人去摸全象,集成、建構即可。那人類能夠認識真正的宇宙嗎?顯然可以,在此給出「人類基本認知原理之大統一理論」的最後一塊拼圖——空間的真相:根據宇宙給出的線索、人類獲知的情報,撇開科學觀測、計算所得(「盲人摸象」)的誤導——紅移是物質作超光速運動留下的影跡,不是空間膨脹的證據,空間其實是對物質形態包括位置的描述,由此推定空間與暗能量並不存在,從奇點而來的宇宙的確可以理解為「有生於無」。而被視作「空間漣漪」的引力波,就是能量波。此外,目前監測到的紅移有著巨大的時差,實為「歷史影像」,後續的光尚未「投遞」過來,當前的宇宙到底是在膨脹還是在收縮或者在局部表現為混合形態,尚不能確定;按照「人類基本認知原理之大統一理論」論定的時間恆定,空間不存在,同時已經確證了光線可被彎曲,因此光速必定可變。

認識宇宙要靠眼睛,但宇宙之浩瀚使得眼睛是不夠看的,因此歸根結底用的是腦子——人類基本認知原理就是將宇宙一手掌握,採取無限域球外辨析法,或者通稱全流程系統研究法,由是洞察「全象」。否則,像愛因斯坦先生,臨了把數十年的研究付之一炬,估計是發現自己被光騙了,卻是坑苦了基礎理論物理,掉坑裡一百年了還繼續往深裡刨——哈勃常數爭論不休,其實連「象」都沒摸著,因為空間膨脹模型本就是錯的;當然了,許多物理學家寄予厚望的標準模型也是錯的。

為什麼如此篤定呢?其實愛因斯坦錯了不打緊,基礎理論物理的百年建設錯了也不打緊,科學的根基與信仰依然健在!而如果謝文頌的「人類基本認知原理之大統一理論」錯了,那就全盤崩潰了——基本邏輯錯了,一切都無從談起。

閒話打住。既然空間不存在,那麼之前我將引力定義為「時空力」就不準確了,按照物理內涵現將其修訂為「時聚力」,由此萬物之理也相應完善為——萬物同源,萬象同頻,從奇點到宇宙演繹著時間聚散。另外,基於暗物質的最基礎單元質量大於時間因子的判斷,暗物質基本粒子與時間因子聚於奇點時沉降為內核,此前對其「聚因」的命名理應更正為「聚核」。

(2020年1月13日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

相關焦點

  • 含有「宇宙能量的暗物質」功能飲料是真還是假?為你揭曉一份「最偽...
    最「跨界」暗物質:洗頭「治脫髮」、喝水「能提神」「暗物質可以幫人暗中偷偷長頭髮、治脫髮,就收一瓶洗髮水的錢,59元。」「暗物質維生素功能飲料,來自宇宙的能量,能提神。一箱24罐只收你98元。」「古醫學能量自然療法,包括了最新科技的量子糾纏,暗能量的使用方法,能快速清理暗物質」……被稱作「世紀之謎」的暗物質,科學家們求索百年尚未明確是什麼、以何種形式存在、和人類會產生怎樣的聯繫。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上、市場上已經有不少打著「暗物質」旗號的「高科技」產品與療法陸續出現。
  • 「宇宙膨脹」重大新發現,有望揭開暗能量謎團!
    哈勃常量是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研究出來的,它是星系的後退速度和到觀察者距離的比率。換句話說,是一個星系從地球後退的速度比上它到地球的距離。哈勃常量的倒數就被認為是宇宙的年齡。普朗克衛星的測量精度相當高,在它為我們提供的宇宙微波背景圖中,包含了許多與暗物質、普通物質、暗能量有關的信息。測量這些成分的比例,可以幫助宇宙學家推算哈勃常量。2015年,歐洲空間局發射的普朗克探測衛星測量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得到的哈勃常數為 67.74 ± 0.46 [km/s/Mpc] 。
  • 暗物質&暗能量:未知的~95%
    但是,如果我們假設有額外的質量圍繞著星系,那麼星系的自轉曲線就可以被解釋,這些額外的質量便是「暗物質」。至此之後,許多天文觀測都表明了暗物質存在的跡象,比如對星系團以及引力透鏡的觀測。儘管還有一些科學家正在嘗試構建其它的理論,比如對引力的修正。但目前大多科學家都傾向於相信暗物質,有了暗物質的存在,很多問題也就都會迎刃而解了。
  • 科學最前沿——最近,科學家對暗能量有了新的認識
    並且通過改進校準技術來改進它,可以改進對宇宙中物質的數量和分布的估計。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天文目錄之一。世界各地的天文研究人員可以訪問這些前所未有的數據,並對它們進行挖掘,從而對宇宙做出新的發現,以補充暗能量調查合作組織正在進行的研究。一個早期的研究告訴科學家銀河系邊緣以外的空間區域。
  • 宇宙暗能量是什麼?暗物質又是什麼?
    科學家表明經過觀測宇宙中存在大量暗能量,特別存在大量非重子取值的暗能量,在廣袤的宇宙中,並不是只有星球等天體的存在。在星球的周圍漆黑一片的是暗物質。暗物質我們看不到,並不代表它不存在,我們科學家根據多方位的觀察和計算,得知暗物質也是有質量的。
  • 謝文頌:三類諾獎早被玩壞了,慶幸國人仍然未獲物理學諾獎
    在此,謝文頌再次放言,相對論就是一個錯誤的多餘,它與其上諸多物理學諾獎都褻瀆了人類的科學、文明乃至智商——一個壓根不知道時間、空間為何物的「怪胎」被視作物理的基礎理論,堪稱無理與無恥。《人類基本認知原理之大統一理論》正在出版中,相對論這一錯誤的腐朽堡壘必將很快崩塌,相應的諸多諾獎也將隨之碎成一地笑話。
  •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對它的判斷可能一開始就錯了
    最初科學家對於天體沒有被星系旋轉引力甩出去,就是認為是離心力與引力產生了平衡,互相抵消了。可是後來科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一個特別的星系,這個星系的發現讓科學家改變了過去的錯誤認知。這個星系它的旋轉速度比引力的力量還要大,正常情況之下,星系的旋轉速度超越了引力,引力和離心力就無法完全抵消,這個時候,星系內的天體大概率就會被甩出去。
  • 暗物質是什麼?科學家們是如何發現它的?差點顛覆傳統物理學!
    暗物質在許多科幻電影或者是其他作品裡,都是非常神奇的物質,能夠用來做許多的事,但事實上,暗物質是什麼,是怎麼樣的,根本就沒有人知道,因為還沒有辦法直接看到這種物質的狀態,那麼暗物質到底是什麼呢?又是如何發現的?暗物質的提出其實是因為一件非常重要的物理學大事件,這次事件就是關於星系的旋轉問題。
  • 暗能量:被愛因斯坦當作最大的失誤。它是如何左右宇宙命運的?
    愛因斯坦暗能量是現代科學最大的謎團之一,我們知道它佔宇宙的68%,而它和暗物質佔了整個宇宙的95%。但是除此之外,我們對它一無所知,暗能量最容易被認為是空白空間的能量密度,但在天文學家眼中,暗物質揭示了宇宙的另一個奧秘——宇宙的加速擴張。
  • 宇宙未解之謎之暗物質,暗能量,量子糾纏
    科學家們認為另外25%是一種叫做暗物質的奇特物質所構成,我們並不能看到它,更不能理解它,但是我們非常肯定它就在那裡,因為一切都在它的引力作用範圍內運動。目前我們掌握了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暗物質的存在,但至於它是什麼,如何形成的,仍然是一個謎。一些天體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是由一種未被發現的粒子構成的,而其他人則認為暗物質是一種未被發現的重力屬性,無論真相是什麼,暗物質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困擾科學家們的難題,而且事實證明它非常難以確定。
  • 揭秘宇宙膨脹之謎 發現暗能量被「激活」事件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在大約六十億年前,宇宙正在發生一場基本性質的變革,宇宙在內部所包含的萬物引力作用下正逐漸減緩膨脹的速度,隨著膨脹導致的物質間疏遠,密度下降,暗能量接管了宇宙的主導權,開始了直至今日加速膨脹過程。
  • 宇宙中的暗物質是如何被科學家發現的?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解密
  • 科學家稱宇宙暗能量控制宇宙加速和擴大(圖)
    科學家們估計宇宙中高達有72%的暗能量,有24%的暗物質和4%的「正常」物質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24日透露,宇宙在不斷的加速和擴大的致命原因是由於一種叫做暗能量的神秘東西在操控著這一切,而這一事件早在1998年7月13日在《紐約時報》中做過重大新聞發布會。
  • 你也可以看懂 暗能量和暗物質!
    那麼天文學家和科學家就不幹了,按現有的引力理論 怎麼會加速膨脹,這時候就必須尋找一種新的理論來支持加速膨脹的事實!這幅圖顯示了自宇宙誕生以來的膨脹速度的變化。曲線越彎,膨脹的速度越快。於是暗能量就來了宇宙加速膨脹 是因為宇宙中到處充斥著暗能量,暗能量才是宇宙加速膨脹的推手。
  • 宇宙暗能量的發現者、世界上「抓住原子」第一人將空降上海
    下周一,首屆滴水湖論壇將在浦東臨港舉行。世上「抓住原子」的第一人、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宇宙暗能量發現者之一、2011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亞當·裡斯等44位光子科學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將圍繞光子科學、超材料等尖端科技和產業化問題展開頭腦風暴。  光子科學是什麼?  長久以來,關於光是粒子還是波的論戰,是物理史上持續最長、程度最激烈的一場酣戰。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的暗物質正在減少,是什麼在「淘汰」它?
    1922年,天文學家卡普坦通過觀測宇宙,發現星體周圍很可能存在著一種看不見的物質,而在那之前,科學家們曾經認為,宇宙中普遍都是明物質,也就是說,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可以看到的。那麼,這種看不見的物質會是什麼呢?很快10年過去了,另一名天文學家奧爾特在觀察太陽系周圍的之後,正式提出了宇宙中存在暗物質的理論,科學家們對於暗物質的研究,也由此正式展開。
  • 暗能量非常奇異,就是它讓宇宙加速膨脹 | 陳學雷
    但是科學家還是提出了一些方法。一種辦法就是通過所謂「標準燭光」來測量距離。什麼叫標準燭光呢?在19世紀的時候,人們為了研究光學,發明了一種比較標準的蠟燭,這些蠟燭點出來以後,光的亮度都是一樣的。我們把它放在不同的距離上,可以看到越遠的蠟燭看上去越暗一些,這就是標準燭光的作用。
  • 科學家稱,外星生命可以存在於一個平行宇宙中,或與暗能量有關
    之前,科學家們認為,如果存在這樣的平行宇宙的話,那麼就必須滿足極其嚴格的條件,去形成恆星、星系和行星,就像在我們自己的宇宙中所觀察到的那樣,適合生命所需的一切條件。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進行了大規模計算機模擬實驗,通過在不同的初始條件下創建新的宇宙。他們發現,生物的生活條件可能比先前所想的更複雜一些,特別是涉及到暗能量的神秘吸引力時。
  • 暗物質、暗能量為什麼看不見摸不著,但科學家說它的的確確存在?
    如果一個天體繞轉的速度變快了,要拉住它,不讓它飛出去,那中心天體就需要提供更大引力。我們平時看到的鏈球比賽,運動員把鏈球甩起來時,甩的速度越快,要拽住的力就越大,如果力不夠,鏈球就會被甩出去。科學家就發現,在一些大星系周圍,天體運動的速度要比理論值更高,這意味著牽引它們的引力要比理論值更大。那到底是什麼在牽引它們呢?
  • 它把宇宙隔開了!科學家發現最大「宇宙牆」,裡面堆滿了暗物質
    ,日前,科學家們就在宇宙中又發現了「一堵牆」。長度達14億光年的宇宙牆在最新一期的《天體物理學》雜誌上,來自於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丹尼爾·波馬雷德等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發表了最新的一項研究成果,科學家表示,通過宇宙三維地圖,在距離地球僅5億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宇宙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