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源極度匱乏、人的基本醫療都無法完全保證的非洲內陸小國,美國獸醫到那裡去做什麼?會有怎樣的遭遇?碰撞上非洲本土巫醫,他們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作者以獸醫的身份到非洲行醫,記錄下了這趟怪誕且美妙的非洲之旅。
在第四期
「有書看·有話說」活動中,我們選出了五位讀者並寄出《巫醫、動物與我》一書,有效回收了五份讀後反饋。
他們中,有的年少時夢想到非洲大草原看獅子,有的在故鄉感受過巫的魅力……跟隨作者的腳步,他們在非洲大陸上看到了什麼?又有什麼想分享的呢?
期待分:9.0 讀後分:9.3巫醫、動物與我這三個不相關的事物竟然能連成一系列故事,想想就覺得奇妙。它們一定在詮釋些什麼,需要我們去體悟。巫醫、動物與我這三點連接起來,為我們打開了通往非洲大世界的通道。書中的非洲和我們印象中的差不多——荒蕪、貧窮、生存,有領悟人生哲學的神秘巫醫,有不屈服於男權世界的酒吧女郎,還有不知埋藏在塵世何處的苦難。每一個嵌入作者生命歷程的故事,都讓人動容和震撼。
VCG
雷布願意踏出種族主義的狹隘界限,真摯地擁抱非洲大沙漠。面對等待挽救的動物,雷布高揚「動道主義」精神;面對某些情況下不得不出現的「子彈」,雷布選擇接受和直面;面對幾次和死神的較量,雷布漸漸突破了自我。作為獸醫的雷布本應該醫治動物,卻也承擔起醫生和社會工作的職責。治療馬拉威創傷的同時,作者自身也在被治癒。
在非洲你永遠不知道希望會以怎樣的方式來臨,可能永遠在明天。馬拉威這片土地是第三世界的充分寫照,戰爭、惡劣、荒蕪是它的主題。然而,富裕的國家或地區就意味著快樂嗎?GDP可能不能完全解釋,因為苦難和不滿可以被隱藏。
期待分:8.0 讀後分:9.1我的故鄉有狐仙、神婆,還有鎮上某戶人家放的招魂歌。巫是神和人之間的信使,怎麼通信呢?希望從這本書中得到答案。上一次被萬物共生的概念震撼,還是《阿凡達》全球熱映的時期。死去、復活植物、動物,甚至整個宇宙星球共生的概念,深深地刻在我腦海裡。當我遇到《巫醫、動物與我》這本書時,靈魂的共情,曾經遺忘的鏡頭又翻湧出來。原來非洲大陸上,真的有一場怪誕美妙的神人之旅。
「我已經等了你16年,16年前我就看到你了。」這是一個非洲巫醫對靈魂世界的告白。巫作為漢字出現在華語世界,本身就是一場儀式的宣召。人揮兩袖而舞,且不是一個人的舞蹈,是靈魂和靈魂的遇見。
我曾經疑惑,這二人之間的一條豎線究竟是什麼?這樣簡潔的一個線條,矗立於人和人之間,天和地之間。翻閱這本書,我明白了這個線條。原來在巫師的世界裡,只需要在胸前畫一個「I」,我就能打勝仗。我轉身站起,挺起胸膛,當眾展示,現場驚呼連連。我的胸膛,中央有一個以血紅色圓圈圍住的一,這是艾納巴達威醫生的記號,也是一個在非洲大陸誕生的術法與中國文字神奇的耦合。
VCG
這本書的巧妙之處不僅在於這位神奇醫生的非洲之旅,更在於藉由他的旅行一路,向我們展示了非洲大陸上遺失的秘籍。在編輯和醫生的訪談錄中,我看到了一段話,所有人在孩童時期都有很好的直覺,但隨著時間流逝,如果這方面的天賦沒有被挖掘發展的話,也就遺失了。成為一個巫醫,原來要有一顆孩子一般的心靈。
合上這本書的時候,我沒有辦法用一個劇透的獵奇心來對它進行過多的評價。我也想,像那個巫師一樣在眉頭,在心口畫一個簡單的I。這本書教會了我和這個世界對話的最好狀態。你的靈魂寄宿在哪裡,也許,非洲可以給你另一種答案。
期待分:8.8 讀後分:9.0美國獸醫的不斷進入會衝擊到非洲土著信仰嗎?想進入這本書中一探究竟。非洲巫醫與美國獸醫的碰撞,好似人類社會的遠古信仰與現代文明在對話。書中寫到市場監測肉的故事,其中可看出非洲的社群組織體系、生活環境和人們的生活風俗。巫醫幾句「迷信」話透著濃濃的神秘感,吊足了我的胃口。肉販看似不配合,實則不了解公共衛生的重要性。美國獸醫的專業技能、幽默語言,以及對非洲的動物與人民給予的人道主義關懷與愛,尤其對愛滋病的關注,這一切都很美國。
VCG
有種流行的視角可以切入本書,即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交融與衝突。隨著美國獸醫的不斷進入,非洲大陸這些較原始、封閉的生存狀態,會走向何方?改變自身還是堅持自我?西方社會的文明是否嚴重衝擊原有的信仰抑或是取而代之?這是此書引發我思考和興趣的地方。
由此,我想到持續喧鬧了一周的NBA莫雷事件。這則事件的著力點在於是否以美國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來衡量其它國家的價值和存在意義。本書的作者倒是給莫雷提出了建議:成為一個更包容、更開放的人。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群體,要抱著看待不同世界的胸懷,這才是活在當下的人們應該持有的一種思想。
期待分:9.8 讀後分:9.5作為一名消費者權益保護志願者,我想從這本書中了解同樣樂於助人的獸醫在非洲的奇幻漂流記。對我來說,非洲是一片非常神秘的大陸。有位親屬在非洲從事建築行業,時常會帶朋友去非洲打工。我曾經向他提出去試一試的打算,可他總說那裡的環境艱苦,不適合我去。越是去不上,我越是嚮往非洲,這也更加激發了我對非洲的興趣。我既嚮往非洲的風土人情,好奇各種習俗,又對非洲的衛生狀況與人身安全感到些許的恐懼。
很難想像,在那麼貧瘠荒蕪的大陸中,存在著一位非凡巫醫。他似乎無所不能,活出了生命的本真。書中的酒吧女郎和幫助雷布醫生修理摩託車的小男孩,他們雖然無法選擇更好的生活條件,但他們依然選擇了善良、友愛、純真。在艱苦的環境中,他們仍然笑對生活,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一位朋友。書裡很多故事和人物都是直白和簡單的。沒有因生活條件的懸殊而帶來的嫉妒與仇視,只有最為直接的、純樸的情感表述。
肯亞成人割禮儀式 VCG
作者解決困難、救治動物的時候,都是極具震撼力的時刻。雖歷經艱險,但帶來了新生命。醫生不斷學習非洲傳統文化,還為一個黑人小男孩主持了隆重的成人禮,這些都讓我讀來如同身臨其境。人生總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無論身處何種艱難境地,我們都應該保持每臨大事有靜氣的良好心態。
期待分:9.0 讀後分:9.8我的年少夢想是去非洲大草原看獅子。成人後會思考非洲除了貧困和戰爭以外,還有什麼?很期待走過非洲大陸的作者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體驗。書中故事以「喬洛縣酒吧」和「行醫旅行」兩條線交叉敘述,放在陌生的非洲,塑造出一片溫情與親切。作者以一種基層的方式去看,去聽,去了解非洲人民的生活。看完市場檢疫肉類的故事後,我似乎親眼看見作者為了不讓病死的肉類進入市場,與肉販鬥智鬥勇。他規勸、恐嚇、懇求,甚至藉助巫術來幫助當地人樹立健康的衛生意識。
作者把非洲當成自己的家,把熟識的助手和酒吧女郎當成最重要的朋友,並且一點點地改變他們長久以來的錯誤觀念,以維護他們的身體健康。作者所做的努力,已經超過了本職範圍,但他認為這是「母親支持的部分和內心上帝的指引」。所謂醫者仁心,大抵就是如此吧。
「只要釋放出小小的善意,你就能無形之中改變很多人」這是作者想要傳達的。給孩子提供上學所用的紙張,冒著炮火救治獨居老人的牛,如此種種,讓他變成了非洲人心中真正的「多可塔拉」。在這片盛行巫術的大地上,作者以一己之力,撐起了一樹蔭涼。他曾經不止一次地眺望遠方那棵高可入雲的大樹,卻不想自己也成為了所有人心目中最難以割捨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