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龍涎香》
王沂孫
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採鉛水。汛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紅甆候火,還乍識、冰環玉指。一縷縈簾翠影,依稀海天雲氣。幾回殢嬌半醉。剪春燈、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謾惜餘燻,空篝素被。

這首詞的背景,據說是在宋亡之後,王沂孫和唐鈺、周密、張炎等十四人結社填詞,以「龍涎香「白蓮「蟬「蓴」「蟹」等為題,以抒發亡國之痛。所以這首詞詠龍涎香,並非滯於物的為吟詠而吟詠,而確實別有懷抱。當然,作為普通一介文士,並且後來又因生計所迫而仕於元的王沂孫來說,其家國之思相對並沒有那麼濃厚,大可不必試圖從此詞中發掘出更多深意來。

上闕寫龍涎香之獲得和製取,古人認為龍涎香乃是從海上蛟龍唾液中提取出來的香精,當然這只是無稽的傳說而已,事實上龍涎香不過是抹香鯨的一種體內分泌物罷了。此詞寫「孤嬌婚煙」,海外孤島之上,有龍氣盤繞,這所謂「蟠煙」,大概是抹香鯨噴出的水霧所給人造成的錯覺吧。「層濤蛻月」四字細思來非常精妙,在蒼茫大海之上,月光映照下層層波濤,點點粼光,恰如鱗甲一般,著此「蛻」字,便確定詞人是將龍涎香的來歷認為是真的龍涎了,但龍字不出,而龍影畢見。

接著說人們於深夜從龍宮中獲得「鉛水」,《嶺南雜記》中說「人採之,以為至寶,新者色白」,所以將其比作「鉛水」。或謂以喻淚,與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憶君清淚如鉛水」句同義,恐是穿鑿。採得龍涎以後,人們乘海船將其運回陸地,而龍涎香則「夢深薇露」,仿佛這種香是有意識似的,竟然能夠在夢境深處得遇薔薇露,並且與其合成「斷魂心字」也即心字香。後面再說「紅瓷候火」云云,則是將龍涎香製成環狀或棒狀,這是兩種制香的方法。

這幾句別無太多深意,不必深究,只是「斷魂心字」乃有哀傷思念的意象,「冰環玉指」,故出美人形態,又略有思人之嘆罷了。上閱的最後,詞人說焚起香來,一道綠煙嫋嫋不散,仿佛還帶著海上的雲氣似的。下闕先給出兩個焚香的場面來,一是佳人,「幾回舜嬌半醉,剪春燈、夜寒花碎」,「夜寒花碎」四字,便將全詞氛圍導向悽然。二是士人,或許也是詞人自況,說「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

陳敬《香譜》說龍涎香宜焚於「密室無風處」,「小窗深閉」即為此意。然後筆鋒陡然一轉,將前景俱一掃空,說「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我曾如同前朝那愛香的荀令君一般啊,然而年華老去,便逐漸淡忘了從前焚香之樂、之趣。然而即便如此,對於已空空如也的「餘燻」卻仍然愛護,還經常把被子覆蓋在上面,似乎希望仍有餘香可以薰被。

結末幾句用很委婉曲折的手法來寫今昔之別,過去愛香、有香,如今忘香、無香,而雖無香卻仍盼香。詞人這是把國破前的美好生活都附著在龍涎香上,即以「頓老」「無香」來慨嘆時移事易,往事都如荒夢,如今再也難尋,隱含家國之傷。然而這種哀傷並不見有多深刻,以為說香離故土,是暗指楊璉真伽發南宋諸帝陵事,以為提到海外便有哀悼壓山之意,恐怕都太穿鑿了。即便王沂孫真有此意,但寫得如此隱晦,則此意也不足取也。
參考資料:詩詞鑑賞
本文乃「小蒼讀詩書」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