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劍人不等於獨裁者
小說中這句「執劍人就成為像面壁者一樣擁有巨大權力的獨裁者。」我認為大錯特錯。面壁者是權力巨大的獨裁者,他被授予巨量的資源,圍繞著他建立了龐大而高效的行政系統,足以保證他的意志被持續地執行,他行使大權時還無須向手下和公眾作出說明,進行的是一項效果不確定的事業,這一切都是獨裁者的特徵。
執劍人沒有上述特徵,首先他的資源只有自己,沒有圍繞他的行政系統,沒有行政權力,他的權力是一次性的,一旦行使只怕自己會先被人類打死,公眾知道他在做什麼,也知道確定的後果。他的形象是個怪人沒錯,但絕不是暴君,《三體》中人類對他的看法是不符合常識的。
羅輯在這幾十年做的角色是一個扳機,一個隨時決心扣響的扳機,而一個扳機是不會成為獨裁者的,按鈕只能決定按與不按,那麼當你決定換一個按鈕的時候,這個按鈕能決定的仍然只是按與不按,不能決定是否接受它被一個新按鈕換掉。
如果人類對三體的政策繞不開羅輯,那麼程心是怎麼接過執劍人的呢,選舉程心作為下一個執劍人,本質就是人類決定換一個人面對三體人,那麼這個政策是羅輯自己同意的?書裡沒說,書裡寫的情景是羅輯根本不在乎下一個接替他的人是誰,他終於可以解脫了。
說得有點遠了,回來一些,結合到書裡的情節,羅輯在這個時候給人感覺是個人統治的原因是,沒有任何人和組織能夠約束他了,很有意思的一個想法,這一點和書裡的人類一模一樣,那些反對羅輯的人也表示羅輯是一個獨裁者,書裡的事實是,當時的人類確實敢不滿足羅輯,因為他們有膽子找民意代表去直接接替羅輯,人類認為他是個人統治的原因很簡單,莫須有,書裡人類認為羅輯現在不是一個人類文明的保護者,而是一個阻礙人類和三體人「友好「交流的絆腳石。
人們不感謝羅輯
還記得第二部結尾的時候人類是怎麼看羅輯的嗎,一個英雄,拯救了人類文明,羅輯在幾十年了一直沒變,他在威脅三體人的那一刻,就變成了一個扳機,一個隨時決心扣響的扳機,書裡人們對他的看法從英雄變成獨裁者的原因是人心變了,人們忘了當時他們自己是為什麼選羅輯成為執劍人的,忘了羅輯執劍保護地球62年,他的勝利是無人能及的。
人們不感謝羅輯是因為那時候的人類社會由於長久的安逸已經進入了「女性化」社會,不僅審美偏向柔性,內心也更加感性。他們認為此時和三體人之間的蜜月期可以無限維持下去,當然不會感謝羅,甚至會覺得羅是可惡的,但是從我們上帝視角來看,羅才是真正認識到了宇宙中族群與族群之間的生存法則,事實上後面的發展也驗證了,一旦人類失去了制約三體人的手段,立馬受到攻擊。什麼相信三體人不會滅絕人類,難道斷絕你的文化你的信仰你的一切,把你當牲口一樣圈養起來就不是滅絕嗎?
60年威懾紀元隔了兩代人,沒有人再記得羅輯的付出和犧牲,也沒有人記得和平的來之不易,而認為是天經地義的。
安逸的生活過慣了,忘了當初來之不易的和平是羅輯帶來的。傲慢的人們不願意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羅輯一人手裡,認為自己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大眾之所以喜歡把人捧上天,實際上是想看人摔得多慘,但羅輯卻是一個真正僅次於神的人類,是一個真正的人。
之所以寫這麼多,還是因為我不能接受一個英雄被詆毀為獨裁者,不能接受人心變了以後用一個莫須有就把英雄稱為獨裁者。詞語都是人發明的,不同的需要下會用不同的話描述對方,但一個純粹的人類文明保護者不能被稱為獨裁者。我們做不到純粹,但是不妨礙我們尊敬一個虛擬的純粹的人,羅輯是英雄。
而人們認可程心,這意味著,人類面對未知時,人類必定不會選擇未知,而這是本能範疇,源於對滅絕的恐懼。
這是非理性,程心代表的是人類非理性。
理性面對未知,會約分出一個自己能接受的結果,即使這個結果可能是錯的,有了這個理性的判斷之後,沉沒成本就不再讓人糾結,沉沒了就是沉沒了,跟到底沉沒了多少數量有什麼關係嗎?所以羅輯比程心強的地方不在多了多少血性,而在,因理性而有了能力冷血,
而論及本質,兩人都是人類,本能一樣,只是,羅輯會限制本能,而程心嘛…隨心咯。
歷史沒有如果
一個人做的至關重要的決定之後得到的評價只取決於他做了這個決定之後的後果。
更何況所謂的程心就是我們自己,更不是她在書中導致數十億人遭受不幸的藉口,正因為她和我們自己一樣只是個普通人,所以更不應該去承擔這個她完全沒有任何能力去承擔的責任。聖母不可怕,可怕而且可恨的是聖母卻沒有任何能力,還牽連了無數無辜的人。
能夠引領人類或者種族做出至關重要的決定,渡過一個個滅絕危機的是英雄,這種能力本就不是普通人可以有的,在做決定之前他們也許無從知道明天會如何,但至少這樣的每個人都有著與此相應的智慧和決斷能力。這種涉及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人類的生命的搏命關頭哪有人會在想著人性,晚清政府可是相當相信八國聯軍的人性,什麼後果呢?
而羅輯也一樣,數十年三體人不敢有任何進犯,正是知道他一旦確認水滴通過小行星帶,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按下按鈕。而在此之前幾十年如一日,無論有任何疑似的風吹草動,他都只會死死地盯著白牆而已。
程心最大的問題就是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沒有這份能力和智慧,她只是個凌晨三點檔的偶像女主角,卻想著做拯救世界的工作,臨到水滴進攻才感受到這把握著有可能毀滅數十億地球人和三體人生命和生存之地的責任的沉重和恐懼,撒手逃跑。把那麼多人的命運捆綁在她身上,還歸結成這樣的才叫人性,那不是可笑嗎?
超脫與淡然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不是因為恰巧作對了選擇而偉大,那樣只是個投機者而已,而是他有著做出正確抉擇的勇氣和智慧。而反過來,聖母沒問題,優柔寡斷也沒錯,對自己就好了,不要連累別人,害死了無數人卻宣揚自己身上有人性,對不起,這種人性讓人噁心。
羅輯前期的表現的確是無所謂的花花公子哥;但葉文潔最後的「盡了責任」是一種怎樣的責任?選中羅輯,恰恰是他有著人類群體的協同特質,如混吃等死,自私自利毫無末世憂患。假若他沒有在思想上責任上升華,他便無法頓悟得出黑暗森林法則,葉文潔所堅信的人類滅亡的事實就應驗了。可羅輯或者說人類沒有!莊顏是他在末世的警鐘,最後三體對決居然向一個螞蟻說我很抱歉,他對兩個世界的生命懷有歉意,這個時候的羅輯心中必然裝著不僅一個莊顏和他的孩子。最後,羅輯成為執劍人時,他的妻子和孩子已經離去了,他的內心毫無波瀾,用雙眼威懾三體世界五十四年,所呈現出來無所謂的態度,是因為千錘百鍊地他看透了人類,人類就是這麼個不斷犯錯、自食其果的孩子,與其說無所謂,不如說是一種超脫與淡然。
人性吧,大劉在這個方面對人性的把握還是很不錯的,從三體2中可以看出,公眾對於羅輯就有過360度反轉,除了最後與三體人博弈時沒有其他人幹涉,其餘或多或少都有有人在幹預(好像跑題),公眾對與羅輯大概能分為1.剛開始的敗家子2.發送坐標的巫師3.救世主或每個勢力的代言人4.執劍人5.暴君6.冥王星守墓人。
總之,唾棄也好,捧高也好。宇宙規律(邏輯)可不會因為個人意志的不同而改變,這也就是主人公叫羅輯的原因。羅輯與程心,唯物與唯心,大劉在給人物命名時就賦予了他們各自代表的意志。曾經的生物本能,讓我們活到了今天。但現在或許已經出現了轉折點,科學的誕生,讓人從一個依靠基因編寫,依靠感覺來決策的唯心生物,開始轉變成依靠萬物規律來決策的生物。而唯物相對於唯心,顯然更加有效。所以羅輯這種人,可能更加是我們未來人類的進化趨勢。在三體中,星艦人就是例子。而地球人的淘汰其實跟遠古生物的大滅絕一樣,在巨變的環境中喪失了生存優勢,被自然選擇掉了。人類說到底,只是一個物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