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圖片為2020年1月5日所拍
走進溼地,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兩隻雄性雉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野雞),在雪中悠閒的覓食。
鳥叫聲伴我一路前行,來到鴛鴦池,殘荷池中一對黑水雞迅速躲進了蘆葦叢中,只看到兩隻斑嘴鴨在未結冰水中遊蕩。
樹上的一隻珠頸斑鳩,看著紅嘴藍鵲正在享用深秋藏匿在樹葉底下的美食,對於紅嘴藍鵲來說,只有缺乏食物的情況下,不得已才可動用儲備的食物。
這是我的腳印
這是黃鼠狼的腳印,可惜看到它晚了一步,所以沒拍下它的畫面來。
幾隻蒼鷺穿梭於溼地各個水域
總感覺這隻雪中的大麻鳽在期盼雪停下來。
大麻鳽(英文名:Great Bittern,學名:Botaurus stellaris),是鵜形目鷺科麻鳽屬的鳥類。俗名大麻鷺、蒲雞、大水駱駝。大麻鳽是大型鷺類,體長59-77cm,全身麻褐色,頭黑褐色,身體黑色縱紋,翅膀展開為黑色橫紋。分布於亞洲東部、歐洲、非洲。多見於河流、湖泊、池塘的蘆葦叢及沼澤地。
雪中吃紅果果的北紅尾鴝,其實它最愛吃飛蟲了,冬天沒有了蟲子,只能靠吃這些度過短暫的冬天。
白頭鵯(我們所說的白頭翁),溼地最吵人的就數它了,可以說白天一直在叫,冬季數量較多。
白頭鵯(英文名:Light-vented Bulbul,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鵯科鵯屬的鳥類。俗名白頭翁、白頭婆,英文名直譯為淡臀鵯、中國鵯。是中國南方非常常見的雀鳥,體長約19釐米,頭頂黑色,眉和枕羽呈白色,雙翼橄欖綠色。老鳥的枕羽更潔白,所以又叫「白頭翁」,幼鳥頭橄欖色。數量豐富。性活潑、不甚畏人。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以果樹的漿果和種子為主食,並時常飛入果園偷吃果實。秋冬季節,白頭鵯在進入繁殖期後會聚集在樹林上喧叫,常常引起人們的注意。這種群聚的現象,到春季時就消失了。
棕頭鴉雀,冬季為群集在一起活動,枝頭上下蹦個不停。
棕頭鴉雀(英文名: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學名:Sinosuthora webbiana),是雀形目鶯鶥科棕頭鴉雀屬的鳥類。俗稱黃騰鳥、黃豆鳥、天煞星,一種全長約12cm的鴉雀。頭頂至上背棕紅色,上體餘部橄欖褐色,翅紅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紅色,下體餘部淡黃褐色的鳥類。常棲息於中海拔的灌叢及林緣地帶,分布於自東北至西南一線向東的廣大地區,為較常見的留鳥。棕頭鴉雀的臺灣亞種在臺灣稱作粉紅鸚嘴。
小鸊鷉,有些成了長留鳥了,繁殖季分布於孝義各水域。
小鸊鷉(英文名:Little Grebe,學名:Tachybaptus ruficollis),是鸊鷉目鸊鷉科小鸊鷉屬的鳥類。是身形較小(體長27釐米)的鸊鷉。尾短(尾羽退化,長僅23毫米,看起來幾乎沒有尾巴)、翅短,腿短(長在身體的後部,近尾端),使得它的體形近乎橢圓,加上它的羽毛全為絨羽,鬆軟如絲,整個感覺就像一個毛茸茸的葫蘆,有的人叫它為水葫蘆、油葫蘆、油鴨,還有人叫它王八鴨子、小艄板兒。主要分布於水塘、湖泊、沼澤。小鸊鷉是中國最常見的水鳥之一,在中國東部大部分開闊水面都能見到小鸊鷉。
本期攝影:武晉洲
微信號:xys_ysdzwbhxh
歡迎投稿 · 投稿信箱:
xydzw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