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訊:距2008年5月12日,已經過去整整八年了。八年的時間,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已經成了小學生,一個而立的中年已經漸至不惑……但一個生命可以演化出的任何可能,對於那69227名遇難者,都成了輕浮的想像。汶川地震八年祭,是中國這一天無法迴避的主題。
電影,就像生活的夢境,給我們美好的幻想,無聊的慰藉和生活的啟示。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為大家盤點影史上十大最經典的地震題材電影:
1、《唐山大地震》:廢墟上修補起的摯愛真情
《唐山大地震》由馮小剛執導,徐帆、陳道明、張靜初、李晨主演。根據小說《餘震》改編,描述1976年唐山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蹟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影片獲得第4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兩項提名。影片創造了公映16天票房突破5億元的神話。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稱這部影片展現了災難中「生命可貴,自強不息」的精神,同樣引發了5.12汶川大地震的經歷者及80後觀眾的共鳴。
2、《紐約大地震》 災難面前人性的善惡醜美
1999年上映的《紐約大地震》最大的看點就是那些精彩的災難畫面,狡猾的麥可·賽羅蒙幾乎把所有關於地震的災難片裡的元素都調動起來了。在這部影片中,給人最震撼之感的就是極其驚人和逼真的特效,《紐約大地震》雖然只拍攝了380個特效鏡頭,但它們卻是導演麥可·賽羅蒙職業生涯中最複雜的鏡頭,所有的道具都是為影片而特殊製作的,但它們看起來卻能夠以假亂真,無論是斷裂的汽車,還是倒塌的房屋,所有的特效看不出任何破綻。這樣,罕見的地震災難就仿佛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我們眼前一樣。影片場面震撼人心,劇情扣人心弦,將困境來臨時,人性的善惡醜美刻畫得淋漓盡致。
3、《浩劫驚魂》:恐怖場景堪比「9·11」
《浩劫驚魂》是以著名美國洛杉磯大地震為背景、表現重大自然災害的好萊塢大製作影片。該片耗資巨大,採用最先進的電腦特技合成技術,在片中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相類似於「9·11」事件的恐怖場景,可謂是幕幕驚心,步步驚魂,稱得上是美國娛樂片的上乘之作。
4、《加州大地震》:災難中的堅強、樂觀與幽默
1993年上映的《加州大地震》以1989年的美國加州大地震為故事藍本,大地震使加州北部數條高速公路及橋梁坍塌,死亡人數至少271名以上,單單在奧克蘭880州際公路一段1公裡長的路段上,就至少有253人被活活壓死。地震襲來之際正值交通高峰時期,北加州的公路上布滿上下班的車輛。於是,在現實世界中上演了比好萊塢式更「驚險」的場面,從聖弗朗西斯科和奧克蘭市之間的月桂大橋上,數輛汽車臨空而下。影片再現了在災難中奇蹟生存下來的人們,用堅強的意志,樂觀與幽默的態度。
5、《日本沉沒》: 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災難片
《日本沉沒》投資近20億日元,是近20年來日本影壇最大拍攝成本、最大宣傳手筆的災難冒險巨製,改編自小松左京的同名暢銷小說。《日本沉沒》是上世紀70年代風行日本的暢銷小說,受歡迎程度令人驚訝,上冊共售出204萬本,下冊售出了181萬本,作者因此獲利1.2億日元。1973年,同名電影獲得了大約40億日元的票房收入,觀眾累計達880萬人次。 2006年7月15日,新版電影《日本沉沒》上映,各地的上座率都非常高。
這部片子反映了日本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集體夢魘。歷史上,人們討論最多的就是日本文化中的島國意識,在這個話題的核心部分就是因為地理空間有限、自然資源匱乏、地質災害頻繁、戰略縱深狹小而給日本民族心理賦予的一種強烈的潛在生存危機。
6、《地震列島》:呼籲預防自然災害
《地震列島》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幻想片。日本本身就是地震的多發地,地震問題自然受到人們普遍關注。影片塑造了一名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地震學家的形象,從正面描繪了人們應該怎樣去對付自然災害及其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後果,頗具吸引力。與此同時,影片也向社會和政府發出了必須高度重視地震預報和預防工作的呼籲
7、《地動之日》 :用動畫展現地震傷痛與人性光輝
1995年1月17日凌晨,日本神戶發生規模芮氏7.3級的大地震,造成5400餘人死亡,2.7萬人受傷,30萬人無家可歸,是日本關東大地震之後72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戰後50年來所遭遇的最大一場災難。動畫片《地動之日》就是講述幾個孩子在這場地震中的經歷和改變的故事。這是一部非常平實、真實的影片。它的重點不是放在地震帶來了何等慘狀或是救援人員的英勇無畏上,而是通過幾個孩子在地震來臨前後的所見、所聞、所感,傳達給觀眾生命的重要意義和災難中人性的光輝,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
8、《藍光閃過之後》 :不靠特效的質樸大片
一個普通的夏夜,萬籟俱寂。突然,大地轟鳴,藍光閃詢過,房屋傾斜倒塌,強烈的地震發生了,人們遇到了場空前的大災難……這是以唐山大地震為背景的電影《藍光閃過之後》開頭的一幕。影片拍攝於1979年,其中的地震場面,都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劇組冒著餘震的危險,在地震後的廢墟上拍攝的。影片的故事情節並不曲折離奇,但真實、準確、細膩的對人物徵情感的描寫,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影俱片著重刻畫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緊緊抓住「情」字,表現出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們團結一致和互助友愛的精神風貌。影片對具體感人的情節和細節的描述,使人物和主題在情感的渲染中得到烘託和深化,同時也展現出主人公的美德和高尚情操,感人至深,對觀眾也是深刻的啟迪。編導們注重環境氣氛的真實感的塑造,運用特技在銀幕上逼真地再現了地震時的一瞬間。本片曾獲得1980年第3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美工獎。
9、《山崩地裂》:特效逼真無懈可擊
1997年上映的由皮爾斯·布魯斯南領銜主演的這部電影《山崩地裂》,雖然是以1980年美國聖海倫斯火山噴發為災難原型,但在很多人看來它更像一部科幻片。故事講述了研究火山的科學家哈裡受命去但丁峰進行地震測試,得出火山有噴發跡象的結論。但他發出的警告意見被上司阻撓,哈裡堅持己見,不斷說服各方,最後在火山爆發時及時疏散了人群。為締造影史上規模最大、最寫實的火山爆發場面,劇組請來了曾經目睹奪走2萬人性命的哥倫比亞火山爆發的火山專家作為顧問,片中180組特效鏡頭全部由以拍攝《阿波羅13》獲奧斯卡獎提名的特效工作室處理。其逼真的火山爆發場面,使銀幕上的天崩地裂效果無懈可擊。
10、《2012》:最震撼的地震場景堪稱經典
《2012》是一部關於全球毀滅的災難電影,電影中的地震場景堪稱經典。它講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來時,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國人民掙扎求生的經歷;該片被稱為《後天》的升級版,投資超過2億美元,是災難片大師羅蘭·艾默裡奇的又一力作。(綜合網絡素材)
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聚焦電影、電視劇口碑,做最不一樣的娛樂自媒體!
已入駐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QQ公眾號、搜狐媒體平臺等平臺
【投稿郵箱:350785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