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的出現讓一部分人抓住了致富的紅利,但任何事物都有興衰,電商也不例外,雖然電商的購物沒有減少,但對於賣家來說,在激烈的競爭中訂單在大量的下滑。
這正如馬雲所說的一樣,電子商務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純電商將被淘汰。這對於電商創業的人群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但事實卻是如此,未來想生存必須順應新的模式和時代。
1
純電商為什麼會消失呢?
做個電商的朋友都知道,電商平臺上真正賺錢的只有5%不到,在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
其餘的95%的賣家為了一點流量,不得花費25-50%的利潤去平臺購買流量。
整個運營成本的上漲,導致大量的中小賣家,只能虧錢賣吆喝,辛苦一年到頭都在給平臺和快遞公司還有房東打工。
純電商的消失是優勝劣汰,主要淘汰的是中小賣家,現在真正在做電商或者做電商賺錢的,幾乎都是品牌商或者大賣家。
因為品牌商可以通過電商作為一種銷售渠道,在那買不重要,關鍵是具有自然流量,客戶認的是品牌,所以未來電商是品牌商的其中一個銷售渠道。
其次是大賣家,只有把產品和服務以及價格做得更有競爭力,才能擁有大量的客戶群,但這一切離不開資本和供應鏈,在網際網路裡一直都是老大通吃。
2
那麼馬雲說的純電商消失,並不是沒有電商了,而是未來是電商與多場景的融合,要麼是電商要到線下,要麼線下要到線上,從淘品牌三隻松鼠開線下體驗店可以看出這一點。
線上與線下為什麼要融合?這需要從多個維度去分析。
首先從滿足用戶需求來看,電商與線下及多場景的融合,可以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的消費,這一點可以看阿里旗下的盒馬生鮮。
用戶可以到實體店消費,也可以通過盒馬APP消費,能到底購買生鮮產品也可以到店品嘗美食,最終的目的是解決用戶的需求。
其次由於線上流量枯竭,通過線上線下及多場景的融合,可以通過不同的入口去獲客,這個方面可以參考瑞辛咖啡,商家可以通過線下實體店入口獲客,也可以在線上APP引流,也能通過用戶為入口,讓用戶在社交空間分享裂變,帶來更多的流量。
不論線下還是實體店,供應鏈和品牌認知都至關重要,所以通過線上去快速引爆流量,然後賦能實體也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就如「朵拉」服飾類社交新零售模式一樣,先通過社交電商模式,通過會員老帶新,通過用戶連接用戶,招募大量的線下用戶,然後在賦能實體店,幫助實體店優化品牌,優化供應鏈,通過線上帶動線下發展。
從體驗感的維度去考慮,線上可以有網店有自營式商城,有社交媒體平臺推廣引流,但線下一定要有自己的體驗店,這一點可以參考小米商城和小米之家,通過線上去傳統信息,做內容輸出,做精神和認知連接,通過線下去做維修、自提點、體驗服務。
3
線上線下的融合絕不只是大企業的發展方向,未來中小微商家想要生存和發展,也必須要做好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由於這次疫情的影響,不論是做化妝品的、服飾的、水果行業的,甚至社區便利店,都意識到線上與線下結合的重要性。
把下線作為獲客入口,打造同城客戶圈子,打造自己的線上店成為現在經營的標配,因為每個人都知道,線下實體的客流局限性和線上裂變的特點。
把線下與線上、社群、直播、多場景融合,才能獲得更多的流量,才能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消費場景,才能擁有更多的變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