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宋太宗在高粱河大敗之後,內心極其鬱悶,不得已轉攻為守。本來想一戰而收復燕雲十六州,早日圓了自己比肩秦皇漢武的偉大帝王夢,這回倒好,突襲遼國不成,反而中了一箭,狼狽不堪。
宋軍敗退後,遼軍窮追不捨,竟然越過邊境,想要報復。與宋太宗一樣,遼景宗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明白宋遼這就算是進入全面戰爭階段了。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九月,遼景宗派南京(幽州)留守韓匡嗣和耶律沙、耶律休哥攻宋。這次入侵被宋軍打退,但耶律休哥的部隊卻全身而退。遼景宗終於確認了韓匡嗣和耶律沙的無用,於是耶律休哥被提拔上來,全權負責對宋戰爭。
坦白說,宋太宗突襲幽州這個事兒雖然是拉開宋遼戰爭的關鍵,但燕雲始終是中原政權無法割捨的土地,豈能不想奪回來。宋朝志在必得,而遼國絕不放手,雙方勢均力敵,就此打成了拉鋸戰。
02
這一時期宋遼兩國劍拔弩張,雙方都在不停地調兵遣將,在邊境上嚴陣以待。
楊業原是北漢降將,長期駐守邊境,對宋遼的情況了如指掌。宋太宗很看重他,任命他去駐守軍事重鎮雁門關。
太平興國五年三月,遼軍入侵雁門關。早在北漢時,楊業就得到一個綽號「楊無敵」,遼人大概是還沒見識過楊業的厲害,要來領教一番。
楊業不但勇猛,而且足智多謀。他冒險採用誘敵深入策略吸引敵軍追來,然後突然抄小路迂迴到遼軍側面來個措手不及。此戰遼軍大敗,遼國駙馬被殺,大將被擒。
從此以後,契丹人非常忌憚楊業,一看到他的旗幟就老早躲得遠遠的。楊業終於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這裡插一句,小說《楊家將》裡說潘仁美為了個人私利,不惜勾結契丹出賣楊業。這個潘仁美的原型就是潘美,但他不是奸臣,反而是宋朝的開國大將,甚至與楊業配合默契,一起抗遼。而且潘美對宋朝的重要程度可能還要超過楊業。
03
介紹了楊業的英雄事跡,現在說說遼國猛人耶律休哥。
高粱河一戰中,耶律休哥同時向宋遼兩國君王展示了自己的能力,遼景宗封他為北院大王。
遼景宗乾亨二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同樣喜歡御駕親徵的遼景宗祭祀完天地和兵神,揮師南徵大宋,耶律休哥隨軍出徵。
遼景宗的大軍圍攻瓦橋關,耶律休哥身先士卒,衝鋒在前,竟然擒斬宋軍主將,群龍無首的宋軍只得退回城中固守待援。
幾天後,宋太宗增派的援軍到達瓦橋關,與遼軍隔河對峙。
耶律休哥不能忍了,跨上他那耀眼的披著黃金甲的戰馬,準備渡河應戰。遼景宗看那戰馬實在是太過耀眼,怕他成為靶子而受傷,特地命人給他換上一匹披著玄甲的白馬。耶律休哥率領精兵渡過河去,勇氣逼人,宋軍膽寒不已,節節敗退。一路上不斷有宋將被耶律休哥生擒,屍橫遍野,場面駭人。
04
遼景宗對此次南徵所取得的戰果頗為滿意,遂心滿意足的班師回朝。
但宋太宗坐不住了,眼見吃了大虧,他想親徵報復。群臣進諫,認為當下最該做的事情是養精蓄銳,皇帝表示認可。接下來的幾年,宋軍將士的主要工作是在邊境修築防禦工事,積極做好戰備。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四月,嘗過甜頭的遼景宗再次御駕親徵,來到河北滿城城下。誰知這第一戰就遭到重創,遼國損兵折將。身體素質本就不太好的遼景宗可能心理素質也不咋地,首戰失敗就扛不住了,竟然一病不起,遼國主力提前退軍。
臨走前,遼景宗留下三萬兵力兵分三路繼續攻宋。
雁門關守將楊業與潘美聯手大敗遼軍,其他兩個戰場也以宋軍的勝利而告終。
消息傳回汴京,宋太宗龍顏大悅。自從幾年前遼景宗來大宋境內晃悠一趟並劫掠一番,宋太宗心中總是咽不下一口氣,這回終於暢快多了。
05
正當宋朝君臣欣喜萬分之時,遼國傳來了一個更大的好消息,遼景宗回去後不久竟然病死了。
這回宋太宗更高興了,因為聽說遼國繼任者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娃娃,二十多歲的蕭太后臨朝稱制。對於女人當國的遼國,宋太宗的第一反應就是嗤之以鼻,並且嘲笑一番。
但是歷史很快就會證明,這個名叫蕭綽(小名燕燕)的蕭太后是一個武則天式的人物,一個讓大宋君臣不敢輕視的女子,雖然她不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