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蕭太后一生功績不小卻鮮為人知,還背負著千年惡名?

2020-12-02 文蹤旅跡

在「二十四史」中,女性往往出現在《后妃傳》。而《后妃傳》在列傳中多是排在第一章。這樣的安排自然不是巧合。後宮女子雖是古人眼中幹不出什麼大事業的女子,卻有著不低的社會身份,因而能排在一眾文臣武將之前。但有些女子,列傳排在此處卻是真正的妥理所應當,譬如遼朝蕭太后。

一、《遼史》裡的攝政太后

如果你打開《遼史·后妃傳》,你會驚奇地發現放眼望去皇后好像都是「蕭氏」。不過我們要聊的蕭氏,是「景宗睿知皇后蕭氏」,也就是「諱綽,小字燕燕」的北府宰相蕭思溫的女兒蕭氏。

遼穆宗應 歷十九年(969)二月,不得民心的穆宗被侍從刺殺。隨後在眾人的支持下,遼世宗次子耶律賢繼位,即為遼景宗,改元保寧。而支持景宗繼位的蕭思溫,不久後也得到回報:女兒蕭氏被選為貴妃。同年,蕭氏又晉升皇后。兩年多後,蕭氏生下將來繼位為遼聖宗的耶律隆緒。

有一個為政賢明的丈夫,有一個手握大權的父親,有一個親生的嫡長子兒子,蕭氏看起來已經是妥妥的「人生贏家」。但好似老天就是不願意看到有人諸事順遂。乾亨四年(982),三十五歲的景宗英年早逝。整個遼國的重擔,一下子就落到蕭氏和耶律隆緒這對「孤兒寡母」身上。

二、惡毒奸詐的蕭太后

對這位不到三十就攝政的遼朝太后,描寫楊家將故事的各式演義小說可謂是惡意滿滿。以對蕭氏的醜化最典型的《北宋志傳》為例,作者就為了凸顯楊家將的「無敵」而將蕭氏描繪成一個愚昧狠毒的「經典反派」。

在第三回中,作者通過兩個完全虛擬的遼國大將之口,稱蕭氏攝政是她設計了皇帝,由此才篡奪了大權。而在第四十至四十三回中,通過極大地誇張宋遼之間的戰爭,作者又把蕭氏描寫成一個膽小怯懦,事事全聽大臣安排的小女人。

先不說《北宋志傳》塑造的蕭氏是不是一個前後矛盾的人物。就是書中用來凸顯蕭氏之醜惡的角色和情節,大多是史無所載的想像內容。因而楊家將的故事雖是婦孺皆知,但將這些故事中的蕭太后直接等同於歷史上的蕭氏,無疑也是不恰當的。

三、真正的政治女強人蕭太后

如果楊家將故事中的蕭太后是假的,那歷史上真實的蕭氏又是怎樣一個人呢?其實《遼史》的總結很到位:「後明達治道,聞善必從,故群臣鹹竭其忠。習知軍政,澶淵之役,親御戎軍,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聖宗稱遼盛 主,後教訓為多。」

當年景宗英年早逝,其實並不算非常突然。雖然是驍勇善戰的契丹人的君王,景宗其實一直都體弱多病。在冊封蕭氏為後之後,這位精明的帝王就開始主動讓蕭氏參政,以幫自己減輕工作壓力。也正是因為蕭氏在景宗去世前就已經有了從政經驗,後來不滿三十的她才能在眾人的支持下,成功奉景宗遺詔攝政。

而在輔佐景宗、攝政,乃至後來還政於聖宗期間,蕭氏的政績完全超越了中國歷史上的不少帝王。對於人才選用,蕭氏不僅做到了不拘小節而首重才能,更做到了與臣僚交心,甚至多次親自前去臣僚家慰問。對於奴隸和賦稅,蕭氏一面削弱遼國社會的奴隸製成分,一面大度減輕百姓的賦稅,甚至創造性的「以異地搬遷脫貧一批」。對於文化教育,蕭氏模仿唐制,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和科舉……在蕭氏不斷推行利國利民的政策以後,一些居住在宋遼邊境地區的宋人竟然都主動搬遷至遼國。

史家評價說,蕭氏是推進了遼國封建化進程的關鍵人物。蕭氏本人非常仰慕中原漢文化,再加上遼國確實需要更先進的中原文化來發展自身,這便才有了她推行的影響遼國歷史進程的種種漢化政策。而站在更大的民族融合的角度,蕭氏的舉措無疑為南北的融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外,遼統和二十二年(1004),蕭氏還與聖宗一道親徵,並最終迫使北宋與其籤訂了澶淵之盟。雖然站在中原政權的角度,此城下之盟是一種恥辱。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份協定為遼與宋帶去了持續百年的和平。如果沒有這份協定,我們常說的北宋經濟繁榮、科技文化發達,就極有可能只是美好的祈願。

因而雖說站在中原漢人政權的立場上,「小說家」們抹黑蕭氏有他們的理由。但蕭氏本人,尤其是她的功績,不應因此而被人遺忘,甚至還被反過來指責。蕭氏在生前有「群臣鹹竭其忠」,在身後也應當得到尊重。

相關焦點

  • 虛實之間,蕭太后的遺蹟與傳說
    聖宗統和十三年(995年)九月丁卯「奉安景宗及皇太后石像於延芳澱」,也就是在統和十三年的時候,在延芳澱附近安放了遼景宗及蕭太后的石像。難得的是,這一活動在千年以後被考古工作證實——人們在今通州於家務鄉吳寺村南發現了遼景宗石像,但耳、足殘毀;可惜蕭太后像毀於戰火。
  • 歷史上的蕭燕燕真實情況 燕雲臺蕭太后是怎樣的女性統治者
    蕭太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性統治者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儘管在漢族的皇室中,一直有著男尊女卑的傳統,但是在北方的少數民族卻並不歧視女性,這為蕭燕燕青史留名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再加上當時遼景宗繼位時,面對混亂的局面,儘管想勵精圖治,大幹一番事業,但由於自幼身體不好,軍國大事除了依靠蕃漢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蕭燕燕,這為她登上遼國的政治舞臺創造了便利的條件。
  • 蕭太后身為女流,為何讓大遼達到最強?因為她手裡有三張王牌
    特別是在大遼的歷史上出現了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太后——蕭綽蕭太后。蕭太后是遼景宗的皇后,但遼景宗一生體弱多病,蕭綽在皇后時期就已經參與朝政,幫助遼景宗管理國事。公元982年,遼景宗去世。年僅12歲的耶律隆緒繼位,號稱遼聖宗。公元983年蕭綽以太后身份臨朝聽政。從此她便開始了在大遼長達幾十年的聽政生涯。說到歷史上的蕭太后,其實她就好比我國唐朝時期的武則天一樣,也是一位有治國雄才的女強人。
  • 宋遼邊境拉鋸戰,遼景宗吃了敗仗怒火攻心,蕭太后臨朝稱制
    早在北漢時,楊業就得到一個綽號「楊無敵」,遼人大概是還沒見識過楊業的厲害,要來領教一番。楊業不但勇猛,而且足智多謀。他冒險採用誘敵深入策略吸引敵軍追來,然後突然抄小路迂迴到遼軍側面來個措手不及。此戰遼軍大敗,遼國駙馬被殺,大將被擒。從此以後,契丹人非常忌憚楊業,一看到他的旗幟就老早躲得遠遠的。楊業終於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 《燕雲臺》皇后為什麼自稱朕 蕭燕燕當上皇帝了嗎
    蕭燕燕為什麼自稱朕蕭燕燕當上皇帝了嗎蕭燕燕人死之後是和韓德讓合墓嗎韓德讓人死之後的確是被葬在了蕭太后的皇陵地宮邊上,並且大操大辦喪禮的還是遼聖宗,也就是蕭太后的大兒子。依據歷史時間記述,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為韓德讓舉辦了國葬,並將其下葬在蕭綽的帝陵邊。韓德讓變成葬在遼國皇陵地宮中的唯一一個漢族人和臣下。不過是葬在旁邊,並並不是合墓!
  • 秦國律法嚴明,嫪毐對秦國並無重大功績,為何還會被封長信侯?
    秦孝公到秦始皇之間150餘年的時間中,僅有七人獲得最高級別的列侯,除嫪毐之外,其它六人對秦國的功績都足以封為列侯,而嫪毐在史書中記載並無什麼具體功績,為何會被封侯?還是最高級別的列侯呢?軍功越多,獲得的爵位也越高,但強如武信君張儀、武安君白起、嚴君樗裡疾、司馬錯、魏章、甘茂等人,終其一生也沒能成為列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為秦國開疆拓土,功績可以說很大,但也只是被封為武安君,也沒能成為最高級別的侯爵。然而嫪毐只是秦始皇生母,太后趙姬的一個面首,在史料中也沒有記載,何德何能被封侯?
  • 延禧攻略:後宮活的最明白的人,太后尊貴,而她一生就是個悲劇!
    但是成為太后了也不代表她就可以放鬆了,雖說後宮不得幹政,但是她真的能置身事外嗎?她同樣的要操心啊!太后是後宮活得最恣意的女人,她心裡自有一套為人處世的方式,這都是幾十年的後宮生活賦予她的本事。說到後宮裡活得明白的女人,怎麼能少得了魏瓔珞呢?
  • 蕭家三姐妹徹底翻臉,大姐為烏骨裡與燕燕反目成仇,此生不再相見
    蕭胡輦是宰相蕭思溫的與呂不古的長女,烏骨裡及蕭燕燕的大姐,遼國女戰士,擅於督察軍事、開拓領土、指揮三軍統兵作戰 蕭燕燕已經成為大遼太后了,在胡輦眼裡烏骨裡就是弱勢的一方,所以她為了烏骨裡和蕭燕燕正式翻臉,決定此生不見燕燕
  • 雍正帝死後還留著一個惡名,其實他沒那麼壞!此人就可證明
    雍正即皇帝大位後,對自己的那些兄弟們或殺、或貶、或禁,於是落了個「弒兄」、「屠弟」的惡名,死後都沒有洗清。這個惡名流傳至今。允祥小雍正八歲,兩人非同胞兄弟,可是雍正對他的重用,遠遠超過一般重臣,用「親如兄弟」這句話,也一點兒也沒錯。雍正登基後不久允祥就被委任為總理事務大臣,掌管戶部三庫,集政權、財權於一身,並成為雍正服喪時的代言人。
  • 告訴你過功績都有哪些訣竅 千秋功績榜第一人專訪
    A:叫我細雨吧,其實我以前遊戲名字叫晰語,好多人打不習慣,漸漸的我就習慣別人叫我細雨了。另一個人以前叫南風,所以我習慣叫他南風。他比較高冷,遊戲裡他基本就是遊戲,很少說話。Q:話說這次採訪是有目的的,你玩的這個號可是功績第一哦厲害了厲害了!講講你為什麼想衝這個排名呢?
  • 《琅琊榜》先太后只能用情絲繞去算計自己的女兒,當時的情形分析
    曾經分析過,先太后是因為蒞陽長公主個性太執著,才不得不出此下策,但是畢竟是一個母親,即使自己的女兒再執著任性,也很難硬下心腸讓自己的女兒喝毒酒迷藥,並且,送到一個陌生男子身邊。可見先太后是知道蒞陽長公主有孕,才安排謝玉娶了蒞陽長公主。蒞陽長公主最初不聽話,非南楚質子宇文霖不嫁,所以先太后出此計謀。這些只是表象的原因。深究其內裡真正的原因,要從梁帝的登基開始說起。梁帝登基前,一直生活在陰謀和兇險之中,畢竟是五王奪嫡,大家的實力相差並不多,所以爭鬥非常激烈。
  • 李亞鵬這個傳統的男人,卻背負了一生的輿論
    在這之前,王菲這個名字還屬於謝霆鋒和竇唯。而竇唯所在的黑豹樂隊,恰恰正是李亞鵬最喜歡的。二.當時王菲還是竇唯的女朋友,李亞鵬也在那時就已見過王菲,只是兩人不太熟而已。當時的李亞鵬才進入娛樂圈不久,一直是不溫不火,直到迎來《笑傲江湖》時,才總算是火了一把。這時,他跟翟穎正在熱戀中,可這段感情只維持了一年。
  • 觸龍成功說服趙太后:神經語言程序學的這個小技巧你不可不知
    長安君是趙太后寵愛的小兒子,趙太后不捨得讓長安君為質,不但拒絕了齊國的條件,而且還強勢拒絕大臣們的勸諫。這個趙太后,並不是糊塗之輩,相反還是比較有見識的政治家。觸龍來了。他看準趙太后只是一時糊塗,並非真的不知輕重。只要採取合適的遊說方式,是可以成功說服趙太后的。
  • 隋朝滅亡後,其實又建立了一個小朝廷,差點就被「復國」了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法判斷當初有多少中原漢人做了牆頭草倒向突厥,但是,史籍上記載這群依附於突厥的漢人們曾建立過一個十分小的政權。 在公元618年,江都這個地方發生了政亂,楊廣被叛軍聯手殺害,這個時候楊廣的老婆蕭皇后帶著楊廣後人被亂軍挾持到聊城這個地方。過了一段時間,竇建德率領大軍攻破聊城,將蕭皇后救出並暫且安置在武強縣。
  • 慈禧太后下葬那天,發生了三件怪事,其中一件至今無法解釋
    眾所周知,慈禧太后統治了清政府50年左右的政治舞臺,說到慈禧太后死後的安葬,據說當時發生了三件怪事,即使是現在,也沒有正確的解釋,讓我們看看當時發生了什麼三件奇怪的事情?首先: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滿了權力和影響,她死後的葬禮也很奢侈,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後,按照她的意願舉行了盛大的葬禮,這使當時的外國人和中國人都感到驚訝,安葬那天,陽光明媚,但慈禧太后的靈柩經過崇文門後,天空突然閃過一道閃電,起初,人們不太注意,但隨之而來的是雷電和暴風雨,人們非常震驚和害怕。
  • 陪殉葬的那種,看宣太后生猛的「黃昏戀」
    01引子大秦宣太后的波瀾壯闊的一生,主要都是集中在他做大秦太后之後。,春秋戰國不像是宋明之後,禮教森嚴。這可把這個年輕的小鮮肉嚇壞了,急得是焦頭爛額想對策,具體怎麼回事呢?原來,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前265年),宣太后病重,自知將不久於人世,就擬下遺命,囑咐一定要讓魏醜夫殉葬,看來,太后是捨不得和魏醜夫分開了,愛到要讓他為自己殉葬——不過這生猛的愛可把魏醜夫嚇壞了,自己正值青春年華,可沒想這麼早就死啊。
  • 太后想嫁孫女給王,不成功,找皇帝說媒,皇帝大笑,我的機會來了
    劉肥很聰明,又裝憨,還自覺把封地送了一些給呂后的女兒,所以在後來呂后專權中,他並沒有受到影響,齊地得以保存下來,傳到他孫子的孫子劉次景手裡。劉次景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最先考慮他婚事的是他的母親紀太后(注意,那時候,不只是皇帝的娘叫太后,連王的娘也叫太后。皇帝的娘叫皇太后,王的娘叫王太后)。
  • 好背包看背負,優秀背負是啥樣?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看到非洲人或印度人頭頂重物卻能夠輕鬆自如地活動的原因(承重不超過頸椎的承受能力)。因為重量是垂直施加於人體中心,只要頸部、腰部、膝蓋、大小腿足夠結實,就能承受很大的負重。下圖中這位婦女要是用背或抱的方式,恐怕就會舉步維艱了。身體中心線是當人直立時脊柱與地面的連線,負重越靠近這條線越絕省力。
  • 大家都知道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更有意思卻鮮為人知
    而俗語就更是接地氣,讓人看了還能有所感悟,儘管有些俗語可能都比較「土」,也沒用什麼優雅措辭,但是所表達意思就是有些耐人尋味的,今天說的這個俗語大家可能也都知道,那就是:「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不過它的下一句更有意思,卻鮮為人知。
  • 一生豐功偉績,卻鮮為人知,潛心的背後是他的愛過情懷
    他被稱為中國原子能之父,一生成就令人佩服,曾為國家立下豐功偉績,但他卻鮮為人知。他就是趙忠堯,一生辛勤耕耘的偉大科學家。1.愛國之情,從小紮根於心趙忠堯1902年出生於浙江諸暨的一個小村莊,父親是一位醫術高超的醫生,想要為國家貢獻一己之力,但文化水平有限,所以他將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於是報效國家在趙忠堯心中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