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滅亡後,其實又建立了一個小朝廷,差點就被「復國」了

2020-12-08 騰訊網

突厥的興盛,完全源自當初突厥人與我們漢人的大量融合。看到這種說法,想必大家都會陷入迷茫之中,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得從我國隋朝的史書隋書講起。隋書中,明確表明,隋朝末年突厥作亂,正是因為中原人大量依附於突厥人,才會使得突厥日漸興盛,所向披靡。

這種說法不僅在隋書中有所記載,在其他史書中都有相似的情形發生,例如:隋朝大業之亂開始的時候,正趕上突厥咄吉可汗繼承王位,當時,不少漢人都做了「漢奸」,恃強凌弱投靠突厥。在這個時候以契丹為首的部落實際上都是屬於突厥的。

與此同時,許多趁亂起義的漢人也紛紛歸順突厥可,突厥在這種勢頭之下,兵力猛漲,空前絕後,甚至,達到了百萬之數。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法判斷當初有多少中原漢人做了牆頭草倒向突厥,但是,史籍上記載這群依附於突厥的漢人們曾建立過一個十分小的政權。

在公元618年,江都這個地方發生了政亂,楊廣被叛軍聯手殺害,這個時候楊廣的老婆蕭皇后帶著楊廣後人被亂軍挾持到聊城這個地方。過了一段時間,竇建德率領大軍攻破聊城,將蕭皇后救出並暫且安置在武強縣。此時,蕭皇后的小姑子,也就是楊廣的堂妹,正是突厥可汗的妻子,她請可汗派遣使臣迎接蕭皇后前往突厥。

竇建德自然無法拒絕,就這麼送蕭皇后前往突厥。

當時,因為戰亂漂泊到突厥地區的隋朝百姓們立即擁楊政道為新的隋王,並且,在突厥地區建立了新的政權。在當時,流落到突厥地區的中原官員、老百姓們全部都在楊政道治下,並且,當時這個小小的政權也被稱為「大隋」,歷史上把這個政權叫做「後隋」。

在楊政道的統治下,所有規章制度都依照隋朝,楊政道在定襄地區就有隨從數萬。

那麼,突厥人為何能夠容忍楊政道在此地建立政權呢?

用句當時突厥最高領袖——處羅可汗的話來說:「當初我的父親丟了突厥國土,全都仰仗隋朝才得以復興,這個大恩大德自然無法忘卻。」很顯然,突厥人還是重情重義的,想用這種方式報答當初依靠隋朝恢復統治的恩情,突厥可汗甚至還支持楊政道出兵收復失地以一步步恢復隋朝的疆域。

之後,處羅可汗(阿史那氏,名俟利弗設,啟民可汗阿史那·染幹之子,始畢可汗阿史那·咄吉世之弟,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之兄)還打算奪取并州以安置楊政道,然而,這個計劃並未得到妥善實施,不久,這位突厥可汗便因病與世長辭了。

唐貞觀年間,李靖奉旨率軍攻打突厥,一舉將之滅掉後唐太宗恭迎蕭太后返京,最後,楊政道沒了突厥的依靠,只得歸順唐朝。

貞觀四年(630年)十二月,唐太宗對秘書監蕭璟說:「你在隋朝時多次見過蕭皇后嗎?」蕭璟答道:「她們母女間還不常見,我是何人,怎麼能見到呢?」

魏徵說:「我聽說隋煬帝不信任齊王楊暕,總是派宦官察看,聽說他擺宴飲酒,就說『他做成什麼事這麼高興』;聽說他憂慮憔悴,則說『他別有企圖故而如此』。他們父子之間尚且如此,何況對其他人呢?」

唐太宗笑著說:「朕如今對待楊政道,遠超過當年隋煬帝對待齊王楊暕。

蕭太后在回到中原十幾年後才去世,唐太宗將其以皇后的禮節與隋煬帝共同安葬在揚州。並且,楊政道則被唐太宗置於官場,直至去世。自此,隋煬帝的後人再也沒有出現在史籍中。

楊政道是隋煬帝二兒子的遺腹子,楊政道的兩個兄弟在隋末統統被宇文化及殺死。而隋煬帝共有四子:楊昭太子和齊王楊暕都是隋煬帝與蕭皇后所生,趙王楊杲則是隋煬帝與蕭嬪妃所生。太子楊昭在23歲的時候不幸因病過世,楊暕則因為當初設立太子一事始終與隋煬帝鬧有矛盾。宇文化及興風作亂的時候,叛軍直逼皇宮,隋煬帝聽聞此事之後直接問蕭皇后道:「是不是楊暕作亂?」

可見,楊暕被父皇猜忌,已然到達這種程度。

可笑的是,在宇文化及勒死隋煬帝之後,派人殺害楊暕,此時,楊暕正在睡覺,宇文化及的士兵就已經衝了進來,楊暕慌忙中還以為是父親隋煬帝下令殺他呢,並且,連忙告饒,說:自己絕沒做過危害國家的事,宇文化及的士兵根本不聽他解釋,拉到街上直接把他殺掉了,直到腦袋落地,楊暕都不知道是誰殺了自己。

楊杲就更慘了,在江都叛軍作亂的時候這孩子才十二歲,只能抱著楊廣啼哭,亂軍直接將其亂刀斬下,楊杲的血濺了隋煬帝一身。

隋煬帝還有幾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宇文士及,一個嫁給了李世民,還有幾個隨著蕭皇后一同前往突厥,她們最後都嫁給了突厥的當地人。

將話題引到此處,無非是想跟大家說,隋煬帝的大家族,男丁大多數都在叛亂中死絕了,剩下的女眷一部分融入了突厥,皇帝家中都是這種的一種情況,更何況是平頭老百姓呢?所以說,史籍上說的突厥興盛完全是因為漢人的融入,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自古以來所謂的「民族」就沒有純粹的血統。

相關焦點

  • 西晉滅亡,司馬睿建立東晉,東吳為何無人趁機復國
    而西晉王室司馬睿在琅琊名士的擁護下「衣冠南渡」,偏居江南一隅,建立了東晉。但是江南士族為什麼沒有重新建立東吳政權呢。東晉建立距離東吳滅亡僅僅30幾年的時間,那麼江南士族為什麼不選擇東吳復立,而是幫助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朝呢。其實當時還是有一部分人曾經嘗試恢復東吳政權的,有個吳興郡人看到西晉王朝搖搖欲墜時,便擁立孫氏後人「子充」為帝,打著復興吳國滅西晉的旗號。
  • 此國雖弱小野心卻大,差點將華夏文明滅亡,後被中國一舉滅國
    在歷史存在一個容易讓人輕視的國家,叫做高句麗。我們常常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他好像是一個小國家,沒什麼實力,總是被討伐。但是到了唐朝他才被真正徵服,變成我們的附屬國。那麼,為什麼在隋朝的時候,這個沒什麼實力的小國卻一直不能被徵服呢?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這個小國就開始慢慢在北方嶄露頭角。在偉大的十九代王的帶領下,這一個小國慢慢強勢起來。也成了他們最鼎盛的時期。
  • 隋朝的開皇之治與大業盛世,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點
    開皇之治與大業盛世的相似之處首先是政治制度類同,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建立了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比如在選官上,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考試制度選拔官員;在官僚制度上,採用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除此之外,隋文帝對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體制、賦稅、土地制度、法律、錢幣、對外關係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從而開創了一代新局面。
  • 楊素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完全掌控了隋朝,為什麼卻沒有奪位
    隋朝的權臣楊素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他能力卓著,為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楊廣當了皇帝以後,他又在朝中唯我獨尊,一手遮天。那時候的楊素,已經完全具備了奪位的條件。但是,最終另一個權臣宇文化及殺了楊廣奪位。他的長子楊玄感也造反。但是楊素卻一生沒有奪位。那麼,楊素為什麼沒有奪取隋朝的天下呢?
  • 滅亡2000年後,還能再次建國,全球也就它能做到
    在1947年,巴勒斯坦地區成立了兩個國家,一個是由猶太人組成的以色列,另一個是由阿拉伯人組成的巴勒斯坦。而以色列這個國家的建立,標誌著已經滅國2000年的猶太人再次建國,為什麼只有它能做到呢?
  • 通過地圖看唐朝版圖變遷:一個龐大帝國,最後走向瓦解!
    本人今天將通過地圖的形式讓你感受大唐從建國到巔峰再到滅亡的289年曆程。 在講唐朝之前,還是要先提一下隋朝。隋朝重新統一了自西晉以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在隋文帝楊堅的「開皇之治」下,隋朝愈發強盛。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在公元609年吞併了伊吾、吐谷渾等國,這時期的隋朝達到了它的版圖極盛。
  • 中國封建朝代的滅亡原因就兩個:外患與內亂
    一個是外患,一個是內亂。當然,很多朝代的滅亡有時候是外患和內亂同時而至,但細究起來還是外患或者內亂必有其一佔主要原因。朝代中主要因為外患滅亡的比較少,主要有:北宋和南宋,清朝。北宋自從960年建立開始,就處於北方遼國虎視眈眈的威脅之下,由於宋朝重文輕武,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北宋的龐大軍隊並沒有帶來應有的強大軍力,反而成了臃腫的軍事組織,給宋朝造成嚴重的財政困難。
  • 為什麼商朝滅亡以後,後世沒有以「商」作為國號的朝代了?
    一般來說,一個王朝國號的選取,往往和開國君主之前的某些封號、官位有關。比如劉邦曾被封為漢王,所以才有了漢朝;比如曹操曾被封為魏王,所以才有了魏朝;比如司馬懿曾被封為晉王,所以才有了晉朝;比如楊堅曾被封為隨國公,所以才有了隋朝;比如李淵曾被封為唐國公,所以才有了唐朝;比如趙匡胤曾擔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所以才有了宋朝……而這些封號、官位往往與某個地名相關,因為中國古代給某個人或某個家族封爵的一大原則是要賜予封地,封地的名字就自動成為他的封號
  • 若隋煬帝當初不南下,他的隋朝是否會被滅,這2點能解釋這個問題
    在1年之後,李淵成為皇帝,隋朝就這樣徹底被滅亡。對於隋朝這個短命的朝代,之所以如此短的時間就被唐朝滅掉,很多人對此總結的原因是,隋煬帝在暴政讓國家民不聊生,這其中尤其是隋煬帝後期直接前往到江南,離開關中,更是被認為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所在。那麼現在一個問題是,如果當初隋煬帝沒有離開關中的話,那麼隋朝的命運是否會發生變化呢?
  • 反猶太復國主義的猶太左翼,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比羅比詹猶太復國主義是這些文化民族主義運動之一。它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把自己嫁接到英國殖民主義上,這種關係在1917年的《貝爾福宣言》中得到了明確的體現,實際上它試圖從英國的殖民地——巴勒斯坦託管地——中建立一個國家,並利用英國的殖民主義來幫助它在中東建立自己的國家。《貝爾福宣言》本質上是利用大英帝國達到自己的目的。
  • 隋朝一共有多少個皇帝?他們都是誰?
    從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到618年隋朝滅亡,共存在了三十九年,是個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歷史地位卻是不容忽視的,因為盛唐的許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時確立的。李淵和隋煬帝還有親屬關係,所以,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歷史書籍常將隋、唐並稱為「隋唐」。
  • 與崇禎是堂親,朱由崧憑什麼能登上帝位,建立弘光小朝廷呢?
    與崇禎是堂親,朱由崧憑什麼能登上帝位,建立弘光小朝廷呢?看過明朝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在京城被攻破了以後,最後一個明朝皇帝在自殺了,就這樣結束了一個王朝,後來就在這一年的五月的時候,另一個王朝成立了,就是朱由崧登上王位之後建立的南宋,他和崇禎的關係是堂親。
  • 崇禎帝死後,明朝本還有一絲復國的希望,結果還是被自己人玩死了
    1644年多爾袞和吳三桂達成合作,清軍正式進入中原,與此同時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而死,這時候歷時276年的大明朝宣告覆滅,然而除了都御史李邦華等大臣從死,大部分的官員以及明朝宗室都逃亡去了南方,並且再度建立了南明政權
  • 歷史上這些朝代的滅亡讓女人來背鍋,最後一個卻落了個好名聲
    中華上下五千年,輪迴更替,舊的王朝滅亡,新的國家建立。那些消亡在歷史長河中的朝代,消亡的原因有內亂、天災、外敵入侵等,而下面這些朝代卻將滅亡的原因歸咎於女人。夏亡於桀,談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人們常說夏朝滅亡的原因是因為君主桀沉迷於「妖后」妹喜的美貌,終日酒池肉林,不理朝政。其實妹喜也是一個可憐的女子,桀昏庸無道,導致民不聊生,當時的施氏部落起兵反抗,卻寡不敵眾,只能投降。桀因此得到了大量的牛羊和物資,施氏部落最美的女子妹喜也被當做投降的條件獻給了桀。後來岷山氏效仿施氏獻出了琬、琰的兩個美女。
  • 中越情仇史:後陳朝的滅亡
    後又隨朝廷徵討大軍平定胡朝,官拜交趾都指揮使司副都司。堂堂大明帝國交趾(越南)軍區的二把手,最終被英國公張輔殺了立威,一條小命最後還是(和他那位難兄難弟呂毅一般)交代在了異國他鄉,不禁令人唏噓。見後陳軍屯駐在暹蠻、昆蒲等地的山中,遂命將校徒步潛行於懸崖之間的山路小徑,準備夜襲後陳軍。毫無防備的後陳軍突遭精準打擊,主將阮景異、鄧容在亂軍中被生擒,陳季擴則隻身逃往哀牢(今寮國)尋求政治庇護。張輔為了"斬草除根"對其窮追不捨,一路攻破哀牢三座關隘,陳兵耀武,逼迫哀牢國王交人。
  •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是如何進入到日耳曼文明之中的?
    在人類文明中,亞歐大陸東西兩端的文明經常用來作比較,不過到了公元三世紀末,兩種文明形態開始分道揚鑣,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為了抵禦南北兩邊外敵的需要,分裂了帝國,而最終西羅馬在一個世紀後崩潰,歐洲由此結束大一統的古典時代,進入分邦建國的日耳曼文明時期,而三世紀末的中國南方淝水之戰由於抵禦住了北方蠻族的大舉入侵
  • 中國亡得最冤的王朝,本是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卻因最強大而滅亡
    一個王朝的興起總是伴隨著另一個王朝的衰落,這個衰落的王朝最終只能滅亡。被毀滅的王朝幾乎都是因為太衰弱而被新興軍事力量打敗的。但是歷史上有一個朝代是例外。他的毀滅不是因為自己太虛弱,而是因為自己太強。是哪個朝代?這個王朝就是隋朝。